郭云芳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字;情感;意境;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4—0463(2020)16—0169—01
語文閱讀教學離不開美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捕捉可以用來美育的點,讓學生感受字里行間的語言美、情感美,并且培養(yǎng)學生按照美的規(guī)律去創(chuàng)作美的文章。讀寫結合,是語文學習的最好途徑,有了輸入積累,才能夠靈活自由地表達輸出,這是語文學習的終極目的。語文閱讀要貫穿美育,教師要教會學生讀出文字中的“畫面感”,鑒賞文字渲染出來的意境美,并能夠把讀到的內容融進自己的情感中,實現(xiàn)再創(chuàng)作。
一、多種形式朗讀,感受文字美
文字美需要在朗讀中體會。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平面文字”變成“立體畫面”,體會其中滲透的藝術美。所謂“美讀”就是在理解文意之后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可領悟文字中的味道。朗讀具有漸進性,教師應先組織學生自由朗讀,在反復朗讀中把握句讀、節(jié)奏以及語氣、語調。如果文章難度稍大,教師可以范讀,在范讀中傳授朗讀技巧,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當然,教師也可以讓朗讀水平高的學生范讀,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配樂朗讀可以營造氛圍,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jù)文章內容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增強朗讀效果。角色表演讀則可以借助表情和肢體語言輔助情感的表達,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朗讀方式。
比如,《走月亮》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范讀,讀出和“阿媽”一起走月亮的欣喜,讀出花香和果香,讀出夜晚的美妙!然后讓學生自由讀,在朗讀中找感覺,實現(xiàn)“美讀”。
二、品評生動語言,理解情感美
語言是情感表達的載體,要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則需要從不同角度賞析語言特色。小學階段賞析語言的角度大多為修辭手法和各類描寫,只要學生有意識地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就會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教師要教給學生語言組織的規(guī)范性,讓學生有章可循。像修辭的角度,首先要明確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然后分析這種修辭手法的語境作用和作者的情感表達。這樣學生在品析的時候才能對文章的理解更深刻。描寫分為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對人物的描寫要表現(xiàn)出其性格特點,環(huán)境描寫主要是渲染氣氛、烘托心情。
部編三年級下《荷花》一課,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對荷花的喜愛之情。文中對各種姿態(tài)荷花的描寫生動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品評語言特色,及其充分表達出的作者面對荷花的激動、欣喜、愛憐之情。
三、創(chuàng)設恰當情境,鑒賞意境美
文字描繪的意境美需要在一定氛圍中靜下心去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渠道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藝術形象,體會文字渲染的意境,感受其中滲透的美。尤其是詩詞教學,更要啟發(fā)學生合理想象,在大腦中展現(xiàn)一幅生動的立體圖畫,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文字描繪的意境是作者經過自身的審美體驗,結合情感表達,與實際生活相融合的藝術境界。學生要想進入這個境界,必須通過語言文字搭建的“橋梁”,展開豐富的想象,去領悟其中的意境美。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為文本閱讀提供圖片、音樂等背景,讓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如臨其境,加深體驗。
如,在學習古詩《暮江吟》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古典輕音樂,營造出傍晚至秋夜一派寧靜和諧的意境,引導學生想象,用自己的個性語言加以描繪,效果更好。
四、學習藝術手法,描繪創(chuàng)作美
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比較寬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首先要考慮修辭手法和描寫方法的運用,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象征等。教師可以運用仿寫的方式訓練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體會自己筆下生花的喜悅。仿寫要先研究句式結構,再看句子內容,做到形式相同,內容相似。在句子仿寫的基礎上再去仿寫段落、仿寫文章。同時,要讓學生在仿寫訓練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創(chuàng)作出美的“作品”。
《燕子》一課中對燕子的描寫就可以作為例句進行仿寫。“一身烏黑的羽毛,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分析其主要特征,然后用例句中的“一身……,一雙……,一對……,湊成了……?!边M行仿寫。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在仿寫的基礎上運用個性化語言,彰顯創(chuàng)造美。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圍繞“美”字設計,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字的情感美。教師要教給學生語言賞析的方法,體會文字渲染的意境美。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表現(xiàn)手法,并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現(xiàn)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才能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意識,在人際交往中說“美”話,在書面表達中寫“美”文,在生活實踐中做“美”事。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