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重祥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微課;識字教學;聚焦興趣;釋疑互補;反思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23.2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4—0463(2020)16—0162—02
時下,微課因為“短小精悍”和“高效節(jié)時”而頗受師生的青睞。關鍵就在于,微課已成為一種解放的力量,喚醒、鍛造、滋養(yǎng)了學生,的確,看似簡短的幾分鐘時間,如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就好似一場“及時雨”,給課堂增添了無限的活力與生機;又好像“助燃劑”,最大限度地點燃了學生們的興趣之火,為學生的輕松學習助力,也為教師的善教、樂教而保駕護航。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同樣可以借助微課而搖曳生姿。如何在小學識字教學中高效運用微課,如何通過微課盡顯識字的樂趣,如何讓漢字形象地活在學生們的心海中?值得教師進行嘗試。竊以為,在微課的課前制作上,應以活潑地聚焦學生的興趣為主,使之緊湊、有趣、活潑、意蘊十足;課中討論上,應以大面積地釋疑互補為重,演繹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精彩和厚重;而在課后應用上,應以沉甸甸的反思探究為本,或高瞻遠矚,或探幽取勝,或多重對話,以此打造生機盎然的微課識字新時空。
一、課前制作:以聚焦興趣為主
細心的人早已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中的識字安排,并非編者隨意為之,并非單獨識字,而是采取隨文識字、整體識字的方式。這意味著空洞識字和單獨識字是要不得的,無法達到高效記憶的效果。的確,如果漢字僅僅是一個符號,一個冰冷的、沒有生機的物化的東西,無法和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有效融合,那么,學生邊學邊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既然如此,離開了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識字就應該是我們予以摒棄的。怎么辦?經過實踐,筆者認為,如果結合具體語境制作一段富有情趣、多姿多彩、短小精悍的識字微課,則有可能恰恰是對“空洞識字”的有力回應。借助這樣的微課,識字過程其樂無窮,且結合了具體的言語環(huán)境和背景,無形中強化了記憶,夯實了過程,達到了高效、牢固、長久的效果。
下面舉個具體的例子。
教學情景一:
師:哪兩個同學最積極,來通過具體動作表演一下客人之間的相互尊重?
生:我來,我來,我來……互相“爭搶”后,最終有兩個學生上臺。一個說:“多日不見,今天來我家,真是太高興了,請上坐?!保ㄕf著做出了請的姿勢。)另一個趕緊拱手:“別客氣呀,我隨意就行。還是你請上坐。”(也做出了拱手請人的姿勢。)
……
教學片段二:
師:請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畫面,是不是萬里無云呀?此時此刻,你能想到哪一個字呢?請大家開動腦筋想想這個“字”。
生1:我想到了美麗的陽光。
生2:我想到了“晴空萬里”這個詞。
師:對嗎?請聽清楚我提的問題,請認真再想一想。
生3:我想到了“艷陽高照”這個詞。
師:必須是一個字,而不是多個字。
生4:晴天的“晴”。
……
為了制作好這一微課,筆者特別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定教學主題——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強微課的針對性,主要強調“青”字,特別強調“青”字是一個派生能力強的母體字,如果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能派生出不同的更多的自體字,牢牢地記住“請”“晴”兩字的讀音就是從“青”而來。二是設計學習任務——突出目的性,主要是借助謎面鞏固認識“青”字旁的漢字,了解合體字和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并以此開創(chuàng)一條通過形聲字來識字的途徑。而與“青”有關的一些形聲字不能直接顯示出來,而要結合具體的語境,結合生活情景一點一滴地顯示出來。于是有了上面通過動作情景表演“請”和通過萬里無云的天空表現(xiàn)“晴”這樣的微課情景。
二、課中討論:以釋疑互補為重
微課的課前制作固然重要,但微課介入到課中的討論匯報更加重要。的確,微課呈現(xiàn)出來的,不是看一眼就匆匆過去,而是要適當“駐足、留戀、沉淀”[1]。面對精美“大餐”,如何“食用”,如何“消化”,如何為“我”所用,才是教師更加需要關注和迫切希望抓住的,因為這一切直指學生的臨場反應和素養(yǎng)提高。課堂討論時,并非學生想匯報什么都行,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師應有一定的、合理的規(guī)劃、調控和變動。新的課程視角和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課堂討論中應引領學生挑揀最重要的、最有意義的、最有分歧的地方進行討論或匯報。應該少一些重復匯報,多一些精華解說;少一些單一灌注,多一些雙向互動;少一些啰里啰嗦,多一些釋疑互補。
以下是《小青蛙》教學中的一段教學實錄:
師:關于“青字族”大家庭中的生字,大家已經學得夠棒了,我們不再重復。現(xiàn)在我們想知道,其他生字,你是怎么學懂的?你有什么妙法?
生1:我通過猜謎語“什么喜歡及時雨……”學會了“秋天”的“秋”。
生2:我通過兒歌“什么綠?禾苗綠……”學會了“秋天”的“秋”。
師:太好了,你們真棒!現(xiàn)在有兩瓶水,你們能比較一下嗎?
生1:這瓶水好像很臟,里面有垃圾,我也看不出是什么垃圾。
生2:這瓶水沒有任何其他東西,一眼能夠看到底,特別純的那種。
生3:對,沒有任何雜質,透明的,就是“純凈的水”……
的確,微課介入課中的匯報并非簡單的“我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而應在“彌補、釋疑、互鑒”上下功夫。換句話說,大家都知道的、熟悉的、熟視無睹的,就不必匯報,大家不知道的、陌生的、新穎的,甚至有爭議的,才值得盡情“玩味”,多方揣摩、深刻領會;或者易寫錯的字才是交流的重點,易忘記的字才值得下一番功夫,易混淆的字才有談論的價值,不易理解的字才是大家躍躍欲試進行討論的對象。這意味著,表面上,微課出示以后讓學生們自由學習自由匯報,但實際上教師暗中所下的功夫更多了,隨時關注學情,隨時給予最合適的幫助、引導和調控。教師應該是這一過程的遙控者。
三、課后應用:以反思探究為本
“語文課堂應該有所延拓?!盵2]盡管微課介入到課堂中只有幾分鐘時間,但并不意味著教學活動就完事了,不是一次性“替代品”?!拔ⅰ倍熬谩?,應該成為微課實踐中一個更深更美好的境界。微視頻因為可以長期保存、隨時調閱、數(shù)次欣賞等特點,所以應盡可能延伸到課末或課外,盡可能在一個更大更豐富的時空內發(fā)揮它的“余熱”。或許,再次調出微視頻時,“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但因為假以時日,內化中多了一些歲月的痕跡,視角中多了整體把握,所以感受、記憶和理解又有所不同,或有新的聯(lián)想,新的沉淀,新的生成。
如,學完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猜字謎》之后,教師進一步制作微課時,可把字謎識字拓展到更多層面,拓展到更多情景和生活中,使識字經驗帶動起新一輪學習活動。然后,教師再在微課中布置課后拓展任務:讓學生自己找謎語、編謎語、猜謎語,如,一位女生——“姓”,今天多了一點——令,你一半,我一半——俄,一心依賴實為——懶,客滿——侈……或許,自己編出了什么謎語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意識的強化、創(chuàng)新精神的閃爍和實踐意識的凸顯,才是更值得關注的。
之后,筆者把這樣的微視頻放在課末播放,同時也發(fā)布到了微信家長群或QQ家長群,通過有意義的點贊、評論和轉發(fā),讓學生們課后和家長一起溫習、共同沉浸在漢字的汪洋大海中收獲精彩。從中教師或家長都可以反思:借助微課,我們究竟學懂了什么,究竟學到什么程度了,有沒有必要重新觀看微視頻,有沒有必要補充新的視頻,以便讓學習延伸到更廣闊的時空。實踐證明,這樣的微課遠勝于空洞識字的做法,真正達到了隨文識字、快樂識字和高效識字的效果。
家長們對創(chuàng)編字謎的微課紛紛持贊賞態(tài)度。
家長1:老師真用心呀,讓我們家長猜謎語的同時,既督促了學生們的學習,自己也學習了很多知識,雙豐收,多好。
家長2: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微視頻傳給我們,讓我們也開開眼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長長見識,不斷豐富自己。
家長3:我的孩子今天感冒,沒有去上課,幸好有這個微課,我和孩子可以在家中觀看,不耽誤學習進度。
……
通過家校合作,教師和家長的溝通,語文教學活動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師生都受益,家長也滿意,這樣的課堂才是教師應該堅守的課堂陣地。
總之,教師應該是一個高效的微課制作者,能夠制作內容精彩、形式活潑、主題聚焦、指向明確的微課件;教師應該是一個高效的引領者,能夠引領學生們就微視頻的相關內容展開意蘊十足的內化、討論和匯報;教師應該是一個高效的拓展者,引領學生們在微課的余音裊裊中發(fā)現(xiàn)更多言語生命的精彩、厚重與驚喜。但愿,語文教師能夠引領學生們沉浸在高效的微課中,多識字、好識字、勤識字,讓漢字文化最大限度地滋養(yǎng)學生的身心。
參考文獻
[1] [美]帕克·帕默爾.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祁洪生.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公開課[J].教師月刊,2015(04):46.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