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關鍵詞】 小學英語;學困生;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志碼】 C【文章編號】 1004—0463(2020)16—0056—01
筆者認為小學英語基礎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倡導全體參與,發(fā)揚合作精神,當好學習的主人,但是“學困生”的出現(xiàn),為小學英語教師增加了教學難度。作為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感需求及認知需求找到促進學習的有效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而設計出具體可行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從而幫助小學生英語“學困生”身份的轉化,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以積極、樂觀、主動的態(tài)度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以下是筆者根據(jù)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所總結的教學經(jīng)驗,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帶來教學上的啟發(fā)。
一、合作目標要符合學生英語發(fā)展需求
教學目標是教師設計教學方案的大方向,合作目標是小組合作開展的大方向。教師在制定合作目標時,首先要立足于學生本身的發(fā)展,然后再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的基礎與特點,最后明確目標與方向,做到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斗志,又能夠提高學生英語綜合實力的發(fā)展。小學生在面對英語入門知識時,會形成“興趣→退縮→困難”消極循環(huán)的狀態(tài),筆者想要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困生轉變態(tài)度,必定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合作目標,才能夠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內在動力,在面對學習困難時能夠迎難而上,最終讓學生的英語發(fā)展需求得到滿足。
二、合作方式應立足學生英語學習實際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在面對英語學困生時,教師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和諧的合作學習氛圍,立足學生英語學習實際,從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實踐、合作、協(xié)商等學習方式及合作型教學手段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讓小學生在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輕松快樂,進而改善小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狀態(tài)。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組內交流,小組長發(fā)言;推選代表發(fā)言,或者接力式發(fā)言等,讓小組合作形成內部相互交流與幫助的學習模式,帶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小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共享勞動成果。
三、開展實際教學措施,提升英語課堂效率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教情學情,準確分析并歸納出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觀察合作學習對轉化學困生產(chǎn)生的效能,進而開展實際的教學措施,提升小學英語的課堂效率,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障礙,成為英語愛好者,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行為,將合作與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結合,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水平,轉化學困生對英語的學習態(tài)度。此外,小學英語教師要借助豐富的教學資源,用靈活多樣的方法為學生帶來滿意的學習體驗,將硬件與軟件條件相結合,快速轉變英語學困生的狀態(tài),從而幫助他們牢牢地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英語學習的能力。
四、科學合作,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展開也需要一定的時機,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科學合作,同時也要把控好合作學習的時間,才能夠促使小學英語學困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與此同時,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不夠成熟,對于英語的理解表達能力與教師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實現(xiàn)“點對點學生教學生”的幫扶措施,既能夠提高英語學困生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五、優(yōu)化合作學習模式,提高合作教學水平
小組合作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這種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也要在課下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了解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的困惑和需求,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合作學習的模式,提高教師合作教學的能力,讓學困生的面貌煥然一新,將英語學困生轉變?yōu)橛⒄Z愛好者,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保證全體學生的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了幫助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朝著正確方向發(fā)展,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教學過程,給學生的情感學習與學習動機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學困生的成長與進步是教師教學的重難點問題,不僅需要考慮學生本身的實際情況,同時也要從教情學情出發(fā),尤其面對學困生不可控性與學習能力弱等原因,教師應該在此過程中投入無比的耐心與熱忱,立足學生的英語發(fā)展實際,以合作學習模式轉化學生的學習困難現(xiàn)狀,讓小學英語學困生逐漸減少直到不復存在。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