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岳
(甘肅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肅南縣油庫溝泥石流流域平面形態(tài)呈“葫蘆”,面積3.7km2,溝谷中上游發(fā)育有1條支溝,上游溝腦地帶由3條小型支溝匯集而成,在平面上呈樹枝狀展布。流域最高點海拔2876.0m,最低點(溝口地帶)海拔2300.0m,相對高差576m,溝谷走向約67°,溝長3.4km。
油庫溝泥石流流域平面形態(tài)呈 “葫蘆”,面積3.7km2,溝谷中上游發(fā)育有1條支溝,上游溝腦地帶由3條小型支溝匯集而成,流域最高點海拔2876.0m,最低點(溝口地帶)海拔2300.0m,相對高差576m,上游溝腦地帶溝谷形態(tài)不明顯,呈“V”型,切割較微弱,切割深度5~10m,溝道比降50‰~60‰,溝坡坡地20°~30°;中上游地帶溝谷切割強烈,切割深度 30~70m,溝谷形態(tài)呈“V”型,溝床寬 0.5~2.0m,溝道比降 100‰~120‰, 兩側山坡坡度 40°~60°;下游地帶溝谷形態(tài)呈“U”型,切割深度20~30m,溝床寬2.0~6.0m,溝道比降 60‰~80‰,溝坡坡度 30°~40°。溝道中上游發(fā)育的支溝溝谷走向約143°,溝谷長1.4km,溝谷形態(tài)呈“V”型,溝谷上游切割深度 20~30m,溝道比降130‰~150‰,溝床寬度1.0~2.0m;中游地帶溝谷切割強烈,切割深度30~60m,溝谷形態(tài)呈“V”型,溝道比降 100‰~120‰,溝床寬度 0.5~3.0m;下游溝道切割深度25~35m,溝道比降80‰~100‰,溝床寬度2.0~5.0m。
綜合分析,油庫溝流域相對高差大、溝谷切割強烈,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較大能量,促使物源區(qū)上游的過境水流能迅速攜帶物源區(qū)大量固體物質,將其轉化為泥石流中的固體物質成分,為泥石流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集雨、匯流條件;而溝道寬窄變化大,又為泥石流水砂混合、流動、阻塞和潰決起到了控制作用。上述獨特的地形條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和運動。
松散固體物質是形成泥石流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油庫溝泥石流松散固體物質主要來源于滑坡、崩塌、坡面侵蝕及溝床沖刷,但以滑坡、崩塌和溝床堆積物占主導地位。滑坡堆積物主要以滑塌方式直接進入溝道,轉化為泥石流的松散物源;崩塌堆積物主要以垮塌、崩落等方式進入溝道,轉化為泥石流的松散物源。在油庫溝域內的滑坡、崩塌物源量較大,集中迅速,一次性補給量較大;殘-坡積物補給主要為坡面侵蝕(片流、散流)和溝岸坍塌(側蝕、下切)等形式,其中以溝岸坍塌補給方式為主;溝道堆積物補給主要為溝道堆積物的再搬運和溝道揭底和下切拉槽。
油庫溝泥石流松散固體物源總量為144.46×104m3,滑坡總物源儲量為 44.47×104m3、崩塌總物源儲量為2.25×104m3、溝道堆積物總儲存量為7.58×104m3、殘坡積物的總物源量為 90.36×104m3。
流域內泥石流的松散固體物源補給方式主要為崩滑堆積體、溝道泥石流堆積物、坡面殘坡積物(溝岸坍塌、坡面侵蝕)補給,可轉化為泥石流的固體松散物質主要有以滑坡、溝道堆積物、溝岸坍塌物源、坡面侵蝕物源。綜合分析,流域內坡面侵蝕按0.12m深度計算,侵蝕面積約2.8km2(主溝、支溝溝道、滑坡崩塌區(qū)不重復計算),坡面侵蝕補給泥石流松散固體物質轉化率為39%。根據(jù)油庫溝流域松散固體物質的分布位置、發(fā)育特征、松散或穩(wěn)定程度、向泥石流的轉化方式、溝坡侵蝕強度、溝坡植被覆蓋情況及人類工程活動影響等,經(jīng)過實際測量、計算,油庫溝流域內可轉化為泥石流的松散固體物源量為58.50×104m3,占松散物源總量的40%。
油庫溝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265.2mm,降水在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6~8月,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5%~84%。最大24h降水量47.0mm,最大小時降雨量40.0mm,最大10min降雨量15mm。雨季突遇高強度降水短時匯集于溝道可能引發(fā)泥石流災害形成,是有利于泥石流的水源條件。
根據(jù)本次野外勘查并結合可研推薦方案,綜合分析確定以下防治方案:溝谷下游攔擋壩+排導堤+防沖坎+橋涵為油庫溝泥石流的治理工程方案。具體工程措施為:①在油庫溝支溝下游布設2座攔擋壩(1#攔擋壩、2#攔擋壩);在主溝下游布設4座攔擋壩(3#~6#攔擋壩);②在油庫溝溝口左岸布設單側排導堤(1#排導堤),排導堤起點與6#攔擋壩翼墻相銜接,排導堤每間隔40m布設一道防沖坎;③在油庫溝溝口右岸坡體破碎嚴重段布設排導堤(2#排導堤);④在油庫溝泥石流出山口至西柳溝段布設雙側排導堤(3#排導堤);⑤在3#排導堤穿越西柳溝村公路處布設橋涵(如圖1所示)。
圖1 油庫溝泥石流治理工程平面示意圖
溝道下游布設攔擋壩工程,將泥石流部分固體物質進行攔截形成一定庫容,反壓坡腳,穩(wěn)固坡面,減少坡面侵蝕,抬高侵蝕基準面,調平比降,穩(wěn)固溝床,防止溝底進一步下切、拉槽和溝岸擴張。
為有效經(jīng)攔截后的泥石流按指定徑流途徑徑流至下游安全地帶(西柳溝內),在油庫溝溝口左岸(6#攔擋壩至出山口段)岸局部坡體破碎嚴重段修建排導堤工程(2#),防治泥石流進一步?jīng)_刷坡腳,引發(fā)坡體失穩(wěn)滑塌,增加泥石流固體物質補給量;泥石流出山口至西柳溝段布設雙側排導堤(3#),使泥石流按指定通道安全的徑流至西柳溝內,以便保護溝道兩側的居民及企事業(yè)單位。
為防止泥石流繼續(xù)沖刷溝床、掏蝕1#、2#排導堤基礎、穩(wěn)固排導堤段溝道需在1#、2#排導堤段溝道布設防沖坎工程。
原有橋涵過流斷面較小(3.3×1.8m2),已發(fā)生泥石流災害時將該橋涵堵塞,將原有橋涵拆除后新建橋涵工程使其泥石流順利的排導至西柳溝內。
油庫溝內可補給泥石流的固體物源量為58.5×104m3,泥石流一次沖出的最大固體物質總量為0.91×104m3。通過本設計方案主體工程發(fā)揮作用后,通過6座攔擋壩可以攔蓄固體物源1.38×104m3,同時利用攔擋壩回淤效應可以反壓坡腳、穩(wěn)固溝床,估算可以穩(wěn)固其影響范圍內松散固體物源約20%,穩(wěn)固物源約11.7×104m3,因此滿足設計年限(50年)內攔截泥石流中固體物質的需要,達到設計規(guī)范要求。
通過本設計工程的實施,可控制松散固體物源總量約13.08×104m3,可參與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儲量將大大減少,發(fā)生泥石流的次數(shù)和規(guī)模也會大大減弱,基本上達到了治理該泥石流目的,治理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