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教學理念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谛抡n程教學改革以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積極推行開放式歷史教學模式,將對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方法和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開放式教學模式運用中,初中老師要采取相應的策略,以開放式的問題,積極引導和鍛煉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構建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開放式教學氛圍下,以開放式的教學評價,積極鼓勵和推動學生更加獨立地思考和探索研究歷史知識和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
一、 引言
歷史知識是鮮活的,也是具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也是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為了在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推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實現(xiàn)提升,讓學生具有正確的歷史觀念,以開放式教學模式讓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時空范圍得以拓展,學生在具體化、真實性的課程教學情境中來更好地感受和學習歷史知識。
二、 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推行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價值意義
我國是一個歷史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重視歷史知識的學習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傳統(tǒng)。歷史知識具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歷史背景,能組成十分豐富的歷史知識。如果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重心是讓學生記憶和背誦歷史知識,這是和歷史課程教學的價值意義是相違背的。如果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推行開放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地探索和體驗歷史知識,這樣就能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
比如,在初中七年級歷史中“中外的交往與沖突”這一課學習的時候,這里面就涉及戚繼光抗倭的內(nèi)容,福建莆田地區(qū)地處東南沿海地區(qū),在明朝時期抗擊倭寇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shù)卣率庞兄芭赖短荨薄白龃髿q”等系列民俗活動,開展這些民族
活動基于明朝時期紀念抗倭英雄的目的,這就是一種活生生的歷史。具體地在這一課教學中,初中歷史老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去當?shù)氐钠戊懦沁M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通過對古城墻等歷史遺跡的觀察,了解抗倭英雄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這句話的具體含義,聆聽歷史故事,這樣的歷史教學將是豐滿的。在開展開放式教學活動的時候,初中老師可以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在課前就向學生布置一些開放式的作業(yè),讓學生更好地思考歷史問題。比如,明朝時期的倭寇是怎樣出現(xiàn)的?倭寇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的發(fā)展構成了哪些危害?中國抗倭戰(zhàn)爭最終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里面對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具有什么歷史啟示意義?以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推行,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將變得更加具有興趣,學生將對歷史知識有更加具體和真實的感受。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推行開放式教學模式,是符合歷史課程教學趨勢,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將推動初中歷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 初中歷史課程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具體舉措
(一)開放式的引導
在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模式下,初中生在歷史課程學習中很少遇到開放式的問題,很多歷史問題都是知識性的。雖然學生對于歷史知識是十分熟悉的,但是很少會利用所學習的歷史知識來分析和回答問題。同時因為初中歷史課程考試評價制度的影響,初中生在歷史課程學習中對于正確答案是過于強調和追求,這樣學生就很難形成具有發(fā)散性的歷史思維。
當前新課程改革工作深入推進,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應對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高度重視。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老師開始慢慢地重視對學生開放式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這些都從最近幾年歷史教材的編寫以及中考歷史試題中可以看出。比如,在初中八年級歷史“戊戌變法”這一課學習的時候,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老師就會讓學生對歷史背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教訓等做到全面地了解。以往的歷史課程教學模式,老師對知識性過于重視和強調,但是對思考探索重視不足,導致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效果不好。對此,初中老師可以換一種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這樣思考:“戊戌變法如果最終成功了,中國的歷史進程會怎樣發(fā)展呢?”對于這樣的開放式問題,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最終得到合理性的答案。但是這需要學生對當時的世界發(fā)展潮流和格局、中國基本發(fā)展現(xiàn)狀都有全面的了解,清晰地掌握戊戌變法的基本情況,只有這樣學生得出來的答案才具有合理性。學生只要在回答的時候能夠做到言之有物,初中歷史老師就應該給學生予以肯定和鼓勵。此外,初中歷史老師要給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等方面正確地評價,這樣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努力將歷史知識和現(xiàn)實發(fā)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構建開放式課堂
構建開放性課堂,將突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歷史課程教學方法變得更加靈活和自由。有的初中歷史老師從教學任務的角度來考慮,不夠重視活動課。但是通過活動課,通常能夠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理解和運用能力。
比如,在初中七年級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組織學生以“秦始皇功過的辯論”為主題的活動課。借助于辯論賽,讓學生對秦始皇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貢獻以及錯誤的行為具有清楚的認識。同時,在初中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課程學習中,對于隋唐歷史,不僅要開展課本上的活動,初中歷史老師還以重新設計和組織這樣的活動課:“秦始皇和隋煬帝對中國歷史進程功過對比辯論”。對此,初中歷史老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讓一組代表是秦始皇,以秦始皇的角色來分析對自己的功績進行陳述,并將隋煬帝的錯誤行為指出來。另外一組可以代表隋煬帝,以隋煬帝的角色講述自己的功績,并將秦始皇的錯誤行為指出來。借助于對比辯論,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參與度將得到提升。因為是提前告訴了學生教學思路,學生在課前都有相應的準備,有的學生還會提出一些具有思想性的觀點。以這種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推行,學生通過辯論賽將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同時還將進行對比和思考,這樣就能實現(xiàn)對學生歷史思維的良好培養(yǎng)。
(三)構建開放式的課程教學評價制度
評價體系在課程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學習方式。當前很多的教育學家認識到,以考試成績?yōu)槲ㄒ恢笜说恼n程教學評價制度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是一種扼殺。構建多元性、開放性和科學性的課程教學評價制度,將是初中歷史課程構建開放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方法。
比如,在對明朝“中外的交往與沖突”這一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有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所學指出,明朝時期在海外戰(zhàn)爭方面實力很強,很少有失敗。即使到了明朝末年,僅靠鄭成功的力量就能將當時海上強國荷蘭打敗,從而成功地收復臺灣。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從裝備來說清朝海軍是很強大的,但是在甲午海戰(zhàn)中卻遭受了慘敗。所以,學生就認為正是因為清朝的統(tǒng)治,造成中國海軍戰(zhàn)斗力的下降。但是也有學生認為,這不是單一地因為清朝統(tǒng)治的落后,這是因為從世界范圍來看,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清朝脫離了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學生的這種觀點其實也具有相應的合理性,初中歷史老師就要在課程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所學提出不一樣的觀點,老師對此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
(四)導入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
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nèi)融入課程教學環(huán)境中。初中歷史課程教學實踐是以豐富的案例來支持的,學生借助于對歷史事件以及事件中人物的學習,將能夠提升學生對歷史課程學習的興趣。對此,案例分析導入法就符合了開放性的教學特點。初中歷史老師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案例分析中,這樣就能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多樣化的認識。比如,初中歷史老師可以將歷史知識點進行實踐導入,將學生更好地融入歷史課程教學情境中,從而推動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
以討論問題的方式進行到課程教學主題,學生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將會實現(xiàn)歷史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的鞏固,師生在有效的互動中構建開放式的課程教學模式。但是要注意在討論問題的時候要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所設置的問題要和歷史課程教學內(nèi)容緊密相關。此外,初中歷史老師要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要高度重視,對課程教學內(nèi)容要重視做到深度解讀,可以多設置一些具有討論性、話題性的問題,以此作為課程教學的導入點,這樣推動學生對歷史課程教學內(nèi)容感知度的提升。比如,在初中歷史《難忘九一八》這一課討論,老師就可以將具體的教學日期實施調整,以“九一八”這個日期的思考引導學生很好地進入到歷史課程教學環(huán)境中,以“九一八”事件的發(fā)生經(jīng)過為課程導入點,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化地思考和討論,最終深化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知能力。
四、 結語
為了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教學工作的要求,推動學生歷史課程學習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隨著這些年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這里面一個重要的改革成效就是推行開放式教學模式。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將有助于推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初中歷史老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以開放式問題的引導、導入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構建開放式的課堂和應用開放式的課程教學評價機制,來對初中歷史課程教學質量實現(xiàn)不斷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霞.淺談初中歷史的開放式教學[J].學周刊,2018(11):123-124.
[2]王恩科.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開放式教學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113,128.
[3]邱小鳳.立足素養(yǎng)培養(yǎng),優(yōu)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5):47.
[4]林法煌.探析初中歷史課堂引入開放式教學法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36):78-79.
作者簡介:馮惠芬,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