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陳琛 徐曄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08)
手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器官,若其功能、外形受到損壞則會對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影響[1]。手部由于暴露在外,因此遭受燒傷的概率較高,在深度燒傷后若患者得不到早期有效處理則會造成痙攣、瘢痕,虎口伸展異常及指蹼粘連等[2]。而有研究結(jié)果表明[3],手功能喪失患者的機體整體功能會降低57%,且會影響社會地位及角色,引發(fā)焦慮、悲觀等不良心理情緒。對此類患者不僅需給予積極手術(shù)治療,科學功能鍛煉必不可少[4]。由此,筆者團隊設計制作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結(jié)合康復訓練干預我院收治的燒傷后手指蹼粘連患者,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燒傷后手指蹼粘連患者94例,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2016年8月-2018年1月入院患者為對照組,2018年2月-2019年8月為觀察組,對照組49例55只手,男29例,女18例;年齡為18~63歲,平均年齡(40.62±6.81)歲;其中單手43例、雙手6例;燒傷原因:熱油燙傷8例、電弧燒傷7例、煤氣罐爆炸燒傷6例、煤氣泄露火焰燒傷8例、其他18例。觀察組47例50只手,男27例,女20例;年齡為16~69歲,平均年齡(42.73±6.65)歲;其中單手39例、雙手8例;燒傷原因:熱油燙傷10例、電弧燒傷8例、煤氣罐爆炸燒傷5例、煤氣泄露火焰燒傷9例、其他15例。納入標準:(1)單手或雙手燒傷程度為深Ⅱ~Ⅲ度。(2)意識清晰。(3)手功能為良或差。(4)創(chuàng)面愈合后手指蹼瘢痕攣縮畸形1~3個月。排除標準:(1)伴隨智力水平低下。(2)無法配合手指間角度測量。(3)伴隨精神疾病?;颊呒捌浼覍倬炇鹬橥鈺瑑山M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康復干預,干預人員向患者講述手部瘢痕產(chǎn)生的相關(guān)健康知識,讓患者知曉指蹼處瘢痕會造成手指張開活動受阻,而通過有效功能鍛煉可促使瘢痕延遲老化,盡可能減少瘢痕增生對手指功能的影響。干預人員用量角器測量患者指間角度以評估其手指蹼粘連狀況,并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包括五指張開、握拳、左右拇指交叉插入虎口按壓及雙手手指交叉插入指蹼指壓等,每項鍛煉50~100次,3~5次/d。
1.2.2觀察組 使用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結(jié)合康復訓練。
1.2.2.1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的制作 用測量尺寸取樣紙,患者手指自然分開后平放于紙上,再用筆畫出手指指腕關(guān)節(jié)上各端點的形狀,測量指間夾角、手指長度及粗細,并標明腕關(guān)節(jié)和近端指關(guān)節(jié)的位置,根據(jù)患者最大指間空間制作相應楔形和月牙形間隔木塊。訓練支具分為圓錐立柱和底板,均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底板長寬高分別為40 cm、30 cm和2 cm,并設有3個楔形板、2個月牙形間隔排列的木塊,兩側(cè)間隔木塊用于患者雙手訓練。圓錐形立柱底盤直徑為10~15 cm,其與底板用膠水黏連。見圖1。
圖1 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示意圖
1.2.2.2訓練方法 干預人員囑咐患者分開五指,手掌緊貼底板,根據(jù)患者手指攣縮狀況調(diào)整指間排列的楔形方向,實施插入、移除動作并增加各手指指間角度以改變手指的外形,注意訓練時遵守循序漸進原則。此外將患者虎口放于圓錐形立柱上端自上而下滑動,促使虎口角度增加。訓練第1天頻率為10 min/次,第2天為20 min/次,適應后每日訓練3次,30 min/次。
1.3觀察指標
1.3.1訓練依從性 在已有依從性問卷[5]的基礎上,我院自制依從性問卷調(diào)查表對兩組訓練依從性進行評價,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1~10分,總分10~100分;完全依從:90~100分;部分依從:70~89分;不依從:<70分??傄缽男?(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shù)×100%。
1.3.2各手指指間外展角度 由醫(yī)院向患者統(tǒng)一發(fā)放相同規(guī)格量角器,叮囑患者每2周測量一次各手指指間角度,記錄訓練前、訓練6個月后拇指橈側(cè)外展、拇指掌側(cè)外展、中環(huán)指間、示中指間、環(huán)小指間角度。
1.3.3負性情緒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兩組訓練前、訓練6個月后負性情緒進行評價,HAMA量表包含14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分數(shù)越高則焦慮越嚴重;HAMD量表包含24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分數(shù)越高則抑郁越嚴重[6]。
2.1兩組患者訓練前后負性情緒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負性情緒比較 分
2.2兩組患者訓練前后各手指指間外展角度及依從性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各手指指間外展角度及依從性比較 度
3.1簡易手指蹼支具結(jié)合康復訓練可提高患者依從性 本研究結(jié)果可見,觀察組訓練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結(jié)合康復訓練可有效提高患者訓練依從性。分析原因主要為:患者手部燒傷后,瘢痕增生至軟化的時間在半年以上,因為患者及其家屬的康復認知較低,醫(yī)護人員并未給予系統(tǒng)地、詳細地健康宣教,患者會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愿接受綜合康復干預,因此訓練依從性較差[11-12]。而目前臨床所使用的針對指蹼粘連的訓練支具是根據(jù)患者手部手指形狀等為其量身定制,隨訓練效果的逐漸顯現(xiàn),需要不斷調(diào)整相關(guān)彈性物,部分需要重新制作,不僅費時費力,并且使患者康復成本提升,患者訓練依從性降低[13-14]。而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的取材、制作更簡便,成本較低,且亦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給予個性化制作,通過定期動態(tài)測量患者指間角度以體現(xiàn)康復訓練過程,讓患者更直觀感受到訓練成效,能夠提升其堅持訓練的信心,提升訓練依從性[15]。
3.2簡易手指蹼支具結(jié)合康復訓練可促進患者手功能恢復,減少負性情緒 本研究中,觀察組訓練6個月后拇指橈側(cè)外展、拇指掌側(cè)外展、中環(huán)指間、示中指間、環(huán)小指間角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表明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結(jié)合康復訓練可顯著促進手功能恢復。分析原因主要為: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的底板設有月牙形、楔形目標和圓錐形立柱,可促使患者手部向畸形反方向矯正手指,促進其手指力量及活動范圍的康復[16]。在循序漸進的不斷插入、移出過程中,使患者手指在機械化訓練中的手指夾角逐漸恢復正常,幫助患者手關(guān)節(jié)功能改善,促進手功能及外形恢復。此外本研究結(jié)果中觀察組訓練6個月后HAMA、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結(jié)合康復訓練明顯改善了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分析原因主要為: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根據(jù)患者指間活動程度調(diào)節(jié)擴張角度,在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過程中促使手指、指蹼間角度顯著增加,有效降低指蹼間瘢痕增生及攣縮畸形情況發(fā)生,提升其手部功能,因而心理情緒得到極大程度好轉(zhuǎn)。
綜上所述,簡易手指蹼訓練組合支具結(jié)合康復訓練應用于燒傷后手指蹼粘連患者中可提高其訓練依從性,促進手功能恢復,緩解負性情緒,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