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它對越來越多的學科教學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小學英語教師也應該積極學習并將信息技術與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相結合還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信息技術使得教師教授的內容更加形象和生動,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與記憶,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鑒于此,本文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來談一談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信息技術來促進英語的學習。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去主要指的是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利用其幻燈片、視頻、音頻等視聽功能能夠幫助教師將枯燥無味的語言知識與詞匯等英語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此外,互聯網中包含著數量龐大的信息,這既有助于教師豐富課堂內容,又可以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信息技術走進小學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必然途徑,它符合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改革和發(fā)展的方向,還可以提升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引進信息技術對于教師和學生都十分有利。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的教學策略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程度較低,對于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以及身邊所存在的事物的探索欲望十分的強烈。這既有助于小學生積累知識,同時也造成了學生敏感的心理。由于年齡較低,小學階段的學生極其容易被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所吸引,從而導致在課堂上出現開小差、走神等情況。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應該積極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信息技術來抓住他們的眼球,從而牢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預設的教學內容之中去,進而有助于學生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時不僅要將抽象化的概念具象化,更應該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來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將學生吸引到教師所預設的教學情境之中去,并在這一過程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的《in the library》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展示“在圖書館學習”情境的影視作品片段,再引導學生思考“圖書館里不可以做什么事情?”、“如果做了這些不好的事情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等等問題。再利用圖片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學生對于“in the library”相關主題詞匯的學習。
小學英語教師在自己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善于利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情況,努力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潛移默化中習得教師預設的教學內容。這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學習的印象,還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英語知識。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新階段小學英語階段的教學重點仍然是應試教育,忽略了英語這一門應用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的作用。很多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常常重視講解語法規(guī)則等理論性的知識而忽略了啟發(fā)學生運用所學英語來開口說話的實踐過程,從而導致不少學生難以自己開口說英語,運用英語來進行日常溝通的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導致學生難以形成英語的語感,也難以用英語思維來進行聽說,進而導致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難以實現較大進步,甚至打擊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然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和感知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運用英語來進行表達的欲望,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比如,教師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My day》的時候,可以在網絡上搜尋難度較低的英語母語者講解自己的“daily routine”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然后邀請學生來介紹自己的“daily routine”。教師可以引導有相同日程安排的同學自己組隊一起用英語來介紹他們的一天,以降低他們說英語的焦慮感,從而幫助學生用英語來進行表達。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幻燈片中插入一些“daily routine”的圖片來引導學生介紹幻燈片中同學的一天,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一些做事情的聲音來用英語猜測所進行的日程。
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小學英語教師在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授英語的時候,應該給予學生更多機會來運用英語進行表達。這樣不僅符合新課標對于英語教學的要求,還有助于學生真正掌握英語這一項重要技能,在不斷地表達之中慢慢提升自己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三、利用信息技術,擴大教學容量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時間普遍集中在40分鐘左右,在這40分鐘之內是學生進行輸入和輸出英語的集中時間。離開了英語課堂,學生運用英語和聽英語的環(huán)境就不復存在,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上進行教學的40分鐘寶貴時間。然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花費很多時間進行板書重要詞匯和重要句型,以及講解一些重點語法等知識內容。這些內容都浪費了許多時間,但是,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之中去可以減去這些板書時間,從而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英語知識和練習英語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過程中所需的知識和內容以課件的形式來展現,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調節(jié)字號和增加圖片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師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Keep our city clean》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What can we do to...”和“We can...”句型輔助一些圖片來制作替換練習。教師可以在“We can...”的句型旁邊增添上“坐公交車或地鐵”、“種樹”、“不亂扔垃圾”等等圖片來引導學生說出“We can take the bus and metro to the school.”“We can plant more trees.”“We can put rubbish in the bin.”等等句子。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幫助教師備課既可以節(jié)約教師板書的時間,又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從而擴大教學容量。
四、利用信息技術,鞏固學生學習成果
溫故而知新。尤其是針對外語學科的學習,學生如果沒有及時進行鞏固,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小學英語教師在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巧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在課文對話練習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跟著Flash動畫來進行對話,并提醒學生要帶入感情,注意人物說話的語音和語調。教師還可以采用一系列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發(fā)展情況來敘說故事。比如,教師在教授完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新課的時候,可以運用一系列上學的方式圖片來引導學生進行問答,教師還可以采用你做我猜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學習樂趣。
再如,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軟件來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現在市場上存在很多英語學習app,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這些app,從而實現鞏固自己學習成果的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英語趣配音”上給他們喜歡的動畫或者電影進行配音,這些配音通過故事情境和圖畫信息幫助學生理解詞匯的運用方式,從而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這類配音軟件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當演員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習英語的樂趣。
五、結束語
一項新的技術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長期不斷地進行磨合,在這一過程之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不斷地利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擴大教學容量以及鞏固學生學習成果四個方面的內容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大鴻.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英語課堂運用微課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4):168
[2]王東紅.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20(09):93-94
[3]萬麗麗.小學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才智,2020(07):13
[4]喬光平.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07):75-76
(揚州市江都區(qū)大橋鎮(zhèn)嘶馬小學,江蘇 揚州 22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