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700 江蘇省興化市文昌實驗學(xué)校 孫雨婷
弟弟小偉今年六歲,上幼兒園大班。他是一個極不安生的小家伙。平時一從幼兒園回家就到樓前的小公園里跟其他孩子玩耍,吃飯時都叫不回來。雙休日就更不肯待在家里了,不是在公園里玩耍,就是走東家,串西家,找小朋友玩。
防疫期間,他被關(guān)在家里,看著窗外的藍天白云,看著小鳥自由自在地飛翔,更覺得憋悶難受,哭著鬧著“追求自由”。
可是自從幼兒園老師通過網(wǎng)課對他們宣講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guān)知識,他就再也不出門了,還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媽媽幫他洗手,并且一定要用洗手液洗。每逢風(fēng)和日麗的日子,他就催著我打開窗戶,說是要讓“空氣流通”。他還督促我每天用餐巾紙蘸消毒液擦拭門把手和樓梯扶手呢。
有一回,他看到幾個小朋友在樓下的小公園里玩,就隔著窗戶對他們大聲叫喊:“貝貝,陽陽,婷婷,老師不是說不準(zhǔn)出門嗎?趕快回家!外面有病毒,會傳染的!”
看他這樣子,我逗他說:“小偉,舅舅打電話叫我們到他家去玩兒呢,你想不想去舅舅家和丹丹小姐姐玩兒???”
他歪著小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怎么不想呢?可現(xiàn)在不能去呀,我們老師說過,不準(zhǔn)走親訪友,不準(zhǔn)串門,不準(zhǔn)聚會,還是以后再去吧?!?/p>
昨天,我準(zhǔn)備到后門外的小菜園里拔兩根大蔥,沒戴口罩,他一發(fā)現(xiàn)就急忙拿著口罩遞給我,說:“姐姐,你怎么出門又不戴口罩啦,趕快戴上!”他那副認(rèn)真的樣子既可笑又可愛。
今天,我發(fā)現(xiàn)小偉把他的光頭強、變形金剛、小貓、小狗、小豬、小熊、大象、恐龍、長頸鹿、大熊貓等十幾個玩具整齊地排成一列,專心致志地用小剪刀把一張餐巾紙剪成火柴盒大小的一小塊一小塊的,我以為他又在做什么手工呢,只見他把剪好的餐巾紙折疊起來,蒙在這些玩具的嘴上,并用膠帶一個個粘貼好,還一邊粘貼一邊念叨:“小朋友們,外面有病毒,會傳染,排好隊,我來給你們戴上口罩吧?!?/p>
我不禁“撲哧”笑出聲來。弟弟頭也不抬地說:“笑什么?快幫我再找?guī)讉€小盒子來,我還差兩個呢。”
我一邊笑一邊揉著肚子說:“你要小盒子干什么?”
“你給我找來就知道了?!钡艿芄首魃衩氐卣f。
我找了兩個裝鞋的盒子給他,只見他把這些玩具分別裝在一個個盒子里,還煞有介事地跟它們打招呼:“你們不能再住在一起了,我現(xiàn)在先把你們一個個隔離開,等過了這一陣子,再讓你們在一起玩兒吧!”
我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一邊擦著眼淚一邊想:這防疫宣傳真是深入人心?。∵B一個六歲的孩童都有這樣的防疫意識。只要我們?nèi)f眾一心,群防群控,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戰(zhàn)斗。
(指導(dǎo)老師 張樹寶)
簡 評
這篇習(xí)作以年初防疫為背景,通過記敘一個六歲孩童由一個“追求自由”的“不安生”的小家伙變成“防疫小衛(wèi)士”的故事,表現(xiàn)了防疫宣傳深入人心,我們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戰(zhàn)斗這一主題。這種選材與角度特別討巧,讓人看得興趣盎然。文章寫童事,顯童真,展童趣,對弟弟語言、行為等的描寫,符合孩童的心理和行為特點。
(張樹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