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強
新學期,看到新的信息技術必修教材,果然如2017版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特別突出PBL。在每一章都給出一個項目范例,然后再給出知識主題相關的知識點。在我看來,PBL如教與學系統(tǒng)中的動力引擎,引導教師和學生更新課程活動過程的內在邏輯與動力機制。如今,這一引擎清楚地“裝備”進教材,也是到了體驗新教學的時候了。
暑假里,參加了人教社組織的新教材網絡培訓,還有粵教社的新教材網絡培訓,都在傳達著新的思想和理念。這是一次新的系統(tǒng)性的課程與教學的變革,連接著昨天的記憶,構想即將到來的新實踐,一段應該裝備新引擎的教學旅程。
第一節(jié)課我和學生花了10分鐘研究課本的“前言”。前言以極其簡要的語言概括交待了信息技術對當下這個時代這個國家的影響,指出我們當前所處的發(fā)展節(jié)點。前言概括了教材的主題與結構,尤其重要的是指出了信息技術課程將要遵循的PBL模式和四大核心素養(yǎng)。
在對PBL和核心素養(yǎng)的“新”略加討論之后,師生來到項目范例“體驗慶祝國慶多媒體作品的數(shù)據(jù)與信息處理”部分,下一步做什么?
發(fā)揮項目的范例價值,以項目的完成為形式引領學生認識數(shù)據(jù)的采集、處理和完成,最后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數(shù)據(jù)與信息的概念、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式。
然而別忘記,這只是一個示例,學生可以選擇做這一個項目,也可以選擇做其他項目。書中范例項目的優(yōu)點,在于國慶這一主題的通俗易懂,在于學生對多媒體作品的可能樣子已經有基本的經驗,對涉及的素材樣式有基本認識;而不足則是,它是不是能夠成為一個真實的PBL?
它是不是一個真實的PBL案例,并不取決于它是課本提供的還是學生自主選擇的。我認為其標準在于,它是不是學生和教師自己去真實地做出來的。把這個范例項目向真實再逼近一點,它必須是由師生共同做出來,以既定主題的完成為標志,以相應的本學科概念(數(shù)據(jù)與信息的認識、數(shù)據(jù)處理方式的明晰與完成、計算思維與數(shù)字化學習等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反思等)的發(fā)展為目標。在這一研究中,對應用PBL來進行學習的形式,對其中研究技能的掌握,需要進行元認知維度的覺察和反思?!删驼鎸嵉?,在于真實的實踐。
然而真實不意味著高水平。如果師生共同完成了范例項目,則下一步是讓學生選擇新的研究項目,進行本章知識主題的學習,教師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自由度,學生方能逐步走向真正的PBL體驗,并在其后更好地掌握它——make it work,make it fast,make it better。教師需要足夠的耐心和陪伴,與學生一起讓PBL走向真實,成為學生的一種基本技能。需要耐心去陪伴學生經歷許多個范例、許多個自主完成的項目。從模仿到真實,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當然,PBL并不是一個空白的新生事物,它有別人的成熟范例,也有相應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以真實為原則,從低臺階開始,本文只是在把它從書面理論轉化到實踐過程中的時候試圖去記錄的些微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