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洪 姚宇昕 王瓏 肖雨溪
【摘 要】從二維到多維,從線下到線上,從圖片到影像,VR和AR技術(shù)的介入,藝術(shù)設計展覽呈現(xiàn)出多元化、個性化和小眾化傾向。這些變化也越來越貼切地詮釋著海德格爾的“世界圖像”學說。
【關(guān)鍵詞】海德格爾;世界圖像;主體;藝術(shù)設計展覽
中圖分類號:G268?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5-0185-02
“世界被把握為圖像了?!焙5赂駹栒J為,圖像“由可擺置的存在者構(gòu)成,并且以系統(tǒng)的形式擺在我們面前”。
藝術(shù)展、設計展正是海德格爾“世界圖像”理念的完美詮釋。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圖像也從二維到三維、四維乃至五維、六維的升級,世界這個“龐大之物”在高科技的技術(shù)手段之下越來越小,小到把玩于指掌之中,觸手可及。
在這樣一個理論框架的指引下,我們“成果導向的藝術(shù)設計課程展及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小組二十多位同學利用寒暑假短學期對武漢美術(shù)館、武漢設計雙年展主展區(qū)(原平和打包廠)、琴臺大劇院、張之洞博物館、辛亥革命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等場館進行了考察、問卷調(diào)查及訪談。對這些場館的用戶體驗、展覽內(nèi)容、外觀、展示空間、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等進行了全方位的了解與分析。在此基礎上,小組成員們針對已經(jīng)成長起來的90后、00后主力群體策劃了一系列展覽。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以大一、大二為主力軍的課題組同學們初接觸展覽,頭腦中的各種點子噴薄而出,“世界圖像”在他們的大腦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此這些展覽一開始就打上了強烈的未來印跡。
一、策展
肖雨溪的策展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二次元的文化,將動漫文化傳播開來”,因此她準備在“武漢二次元博物館”舉辦“二次元展覽”;李雨欣喜歡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她覺得“哈利·波特是很多90后的青春”,她策劃的是“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舞臺”的“霍格沃茨在中國”展覽;李汭霖鐘情漢服文化,“漢服正是華夏文明中最能體現(xiàn)出‘禮儀之邦獨特民族風貌的產(chǎn)物之一”;王瓏的靈感來源于武漢的失戀博物館,但她覺得人的感情值得紀念的不應該只有悲傷,“喜”“怒”“哀”“樂”這些最基本的情感都是值得被紀念的,因此她想要設計這樣一個紀念情感的展館。
此外姚宇昕的“恐懼癥”、李小涵的“氣味展”、蔡新宇的“宣泄展”、胡清源的“五感展”、程欣怡的“追星展”、周躍辰的“印章特色藝術(shù)展”都帶有強烈的體驗感;林雨欣的“唇欲快閃”口紅展、劉鯨鯤的“名畫再創(chuàng)作”、王楚粵的“球鞋”、陳子琦的“潮鞋涂鴉展”、瞿子澳的“手機攝影”嘗試著向商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靠攏;李昕的“美食藝術(shù)展”、胡菲的“武漢過早展”瞄準了吃貨群;鄒梓菁的“語言暴力”、馬迎春的“方言展”關(guān)注的是語言,將屬于聽覺的聲音予以視覺加聽覺的綜合展示。
二、建筑空間
同學們對建筑外觀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王瓏在考察后寫道:“武漢美術(shù)館藏身于繁華的江漢路,據(jù)說是由銀行改造而成,正立面采用中庭環(huán)廊式格局,整體跟江漢路的風格相似,但不夠突出、不夠引人矚目。從外觀上最吸引我的還是辛亥革命博物館和張之洞博物館。辛亥革命博物館外觀整體呈v形,寓意勝利和武漢的騰飛。整棟樓為‘楚國紅色調(diào)。而張之洞博物館的外觀設計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張之洞博物館陳列設計如懸空的‘方舟,寓意武漢通江達海的區(qū)位及勇立潮頭的城市精神。最為驚嘆的是,‘方舟底部距地面有十余米,這種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令人為之驚嘆的設計出現(xiàn)在你眼前的時候,你難道會不想進去一探究竟嗎?”
在設計自己的“情感博物館”時,她是這樣構(gòu)思的:“首先,外墻顏色方面我希望是整體呈果凍彩色,在彩色墻面外用一層玻璃。情感也可以用顏色來代替,比如悲傷是藍色、喜悅是橙色、憤怒是紅色、恐懼是黑色,等等。建筑外觀整體呈小梅花狀,由五顆心組成?!?/p>
展廳的內(nèi)部參觀路線:人的情緒都是一個積攢的過程,因此,情感博物館有兩個入口,參觀者可以選擇從“哀”到“喜”或者從“喜”到“哀”的順序進入展館,展廳內(nèi)的物品和故事按照情緒的強度排序,慢慢加強依次遞進,到頂層就會有從大悲到大喜或者從大喜到大悲的情感沖擊。每一個情感展廳都能設置放映廳,用來播放一些有關(guān)情感的微電影。參觀張之洞博物館的人最多,因為它的內(nèi)部很有設計感,也非常適合拍照,因此情感博物館內(nèi)部也要根據(jù)每個展廳的情感主題來設計。
姚宇昕對“恐懼癥”展室的構(gòu)想是:四個展室面積均不大,主題分別為“恐光癥”“注視恐懼癥”“數(shù)字13恐懼癥”“特定恐懼癥”。只限于四五人進入展室,是全封閉形式的展覽。進入各展室前,均有針對不同恐懼癥的注意事項,供觀展者獲得最佳觀展體驗,并減少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展覽形式及建筑外觀多與展覽主題思想相呼應,正如唐克揚所說:“展覽空間和其他空間并無本質(zhì)上的不同,雖自身面貌受展覽影響,但用途又不是純粹實用、中立和‘科學性的,它們通常散漫無羈?!币虼?,鑒于主題,“恐懼癥”展室外觀呈圓球形,希望向觀展者傳達患者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壓抑不安全感,也意指“母嬰狀態(tài)狹窄蜷縮的空間”,同時,圓球形建筑內(nèi)不宜長期停留,符合展覽主題,且占地面積小,外圍留給公眾較大的活動空間,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蒲公英”英國館。
此外,胡菲對于“武漢過早展”的構(gòu)想是“融合環(huán)境卻也出挑,可以將展館的外形設計為武漢過早美食的形狀,比如面窩的形狀、歡喜坨的形狀,等等。富有獨特的武漢韻味,也容易成為地標設計,并且好建設?!?/p>
三、觀眾體驗
同學們對觀眾體驗也傾注了巨大的熱情。
姚宇昕對“恐懼癥”展覽的體驗設想是:恐懼癥患者對于恐懼對象的恐懼,觀展者很難想象并真實體驗,因此展覽內(nèi)部氛圍十分重要,營造黑暗壓抑的氛圍,有助于觀展者放大恐懼,更快進入患者內(nèi)心世界。
王瓏對“情感博物館”的描寫是:情感博物館跟人帶來的情感體驗是最重要的,情感的產(chǎn)生可能是不斷的積累,也可能是一瞬間的爆發(fā)。不管是什么情感,我覺得都是值得紀念的。有一首歌叫《從前慢》,里面的歌詞很打動我:“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睆那暗纳詈苈埠苊溃瑥那白钅鼙磉_情感的書信文字,如今已很少有人想起。當你逛完整個博物館,你一定有很多復雜的情感,這個時候拿起一支筆,記錄下你想說的話,寄給你愛的人,或者寄給未來的你。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樓梯采用無障礙樓梯(由武漢美術(shù)館得到的啟發(fā)),服務人員不需要很多,我們的展品和故事都是以物品和文字的形式展出,服務人員負責指引和應對突發(fā)狀況。在展廳內(nèi),垃圾桶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設置的(武漢美術(shù)館展廳內(nèi)并無垃圾桶),可以設計那種符合主題的特殊垃圾桶,例如,在屬于“喜”這一主題的展廳內(nèi),垃圾桶要設計得可愛一點,垃圾桶的蓋子可以設計成一個笑臉的形狀。
肖雨溪的視角獨特,對排隊等待的觀眾特別關(guān)注:前來觀看“二次元展覽”的游客可能會比較多,因此可以設置排隊圍欄,并且前三排設有座椅,站久后可以休息,設置遮陽棚,類似于歡樂谷某游玩項目的設計,這樣可以讓游客在進去之前有著一顆愉悅的心情。
四、視覺系統(tǒng)
同學們關(guān)注到了視覺系統(tǒng)中的導視、導讀、標識、色彩等方面。
很多地方的男女廁所標識一眼分不清,經(jīng)常讓人考慮半天還容易出錯,我們設計的廁所標識一定要一目了然,可以貼合主題進行設計,例如情感展廳里的廁所標識在顏色等方面要貼合展廳主題。
導視的標語一定要清晰明了,去參觀武漢美術(shù)館的時候,導視設計不到位并且員工的數(shù)量稀少,導致參觀者第一次進來的時候找不到方向,浪費了參觀的時間。相比之下,張之洞博物館導視標語清楚明了,并且設計得美觀大方,我們可以借鑒學習。
導讀不一定要十分復雜,少采用長篇大論。例如介紹歷史可以采用時間線的方式,并且重大事件標注在時間底下。對于事件的概述可以采取文字加圖片的方式,更多的可以采用視頻進行介紹,以及3D、全息投影等方式,張之洞博物館的導讀設計就非常好,讓人有了解的欲望。
五、文創(chuàng)產(chǎn)品
普通的博物館入場券是以紙質(zhì)門票為主,并且門票用完之后還要進行回收,對于外地參觀者來說沒有紀念意義。我們的展覽可以用紀念幣以及手環(huán)作為門票,具有收藏價值并且美觀,讓參觀者情不自禁地想要收藏。
對于二次元文化來說,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多種多樣,例如抱枕、鑰匙扣、手辦、海報等。通過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平價的物品受到大眾的歡迎,并且銷量不會很差。可以將當季火熱的番劇作為熱銷產(chǎn)品文創(chuàng)主題,這取決于展館內(nèi)的參觀者數(shù)量。
海德格爾認為,和“世界成為圖像”一起到來的另一重大進程是“人成為主體”。本次課題實踐在摸索中前進,得到了同學們極大的支持,同學們作為“主體”的主觀意愿迫切地突現(xiàn)出來。我們也期待著這些有趣的想法能夢想成真,在一個適合的空間呈現(xiàn)出來。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我們的展覽研究也由線下轉(zhuǎn)向線上。線上展覽是無奈之舉,卻也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相信線上的展覽能更加貼切地詮釋海德格爾“世界圖像”學說。因為線上展覽越發(fā)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小了所有的“龐大之物”,世界也越發(fā)呈現(xiàn)出“圖像”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德]馬丁·海德格爾,林中路.世界圖像的時代[M]. 孫周興,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2]唐克揚.美術(shù)館十講[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3]華明.恐懼的幻象與集體潛意識[J].云南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5,(04):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