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紅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要在英語課堂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勢必要堅守閱讀課這一主陣地,因為只有通過大量閱讀,學生的語言能力等才會有質的提升。然而,《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很難落地。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任務重與教學時間不足之間的矛盾。很多教師不愿意花時間研讀文本,教學依然停留在講授詞匯與語法規(guī)層面,忽視了詞匯背后的文化內涵、文本的深層意義,對文本結構、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文本主旨思想過少涉及。久而久之,學生會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習得的知識呈現(xiàn)“碎片化”,也難以提高閱讀能力,還進一步影響了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墩n程標準》提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旨在變革學習方式,落實核心素養(yǎng)。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踐行學習活動觀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育部 2018)?!墩n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落實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首先,活動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遵循了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的本質;其次,學習活動是獲得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念,實現(xiàn)自身成長的過程(高洪德2018)。不同類型的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和實踐性。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開展教學活動一直是困擾很多英語教師的難題,特別是在山區(qū)學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很難理解篇幅長、生詞多的文章。因此,教師要改變,思考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努力把文本內容信息、語言(語法、詞匯等)、語用能力、思維能力、閱讀策略、表達能力等“多角度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葛炳芳2018)。下面,以一堂公開課為例,探究如何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教學設計。
本堂課是人教版高中《英語》Module 3 Unit 5 Canada The True North,是一堂閱讀課。閱讀文本A Trip on The True North是一篇游記,講述了主人公李戴玉和劉倩乘坐火車游覽加拿大的所見所聞,但是不局限于描述加拿大的美景,所到之處更暗含了加拿大的自然、地理、人口、城市、環(huán)境、文化等內在信息。也就是說,這篇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明線,即主人公所到之處的特點及感受;另一條則是加拿大的自然、地理等綜合性特點。旅游線路是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大多數課堂會用填表的方式簡單梳理明線,而忽略暗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重組信息,挖掘文本更深層次的內涵,使其深刻理解文本主旨。
教學目標的制訂要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個層次,反映學生對文本主題意義探究的過程(朱夢潔 2019)。學生通過學習能夠:
(1)獲取、組織和描述主人公所到之處的細節(jié)性信息,如旅行路線、地貌特征、氣候和旅行者的心情;
(2)總結和報告加拿大的整體情況,包括地理、人口、文化、經濟、人口和交通等;
(3)分享自己對加拿大的整體印象,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加拿大,加深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及中外文化的對比。
1.學習理解類活動
學習理解類學習活動包括引起學生感知與注意的活動、語篇信息獲取與梳理的活動、語篇信息概括與整合的活動,是對語篇進行初步感知和理解,屬于低階思維活動(楊燕華 2019)。因此,第一步安排了簡單的Warming-up,提問學生:“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anada?”兩分鐘的簡單分享目的是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第二步設置了18分鐘持續(xù)性閱讀活動。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標題,對標題進行提問。學生通過朗讀標題找到了關鍵詞“trip”,猜測文本是一篇游記,由此引出問題:Who took the trip?How did they take the trip?Where did they go?And what is“the True North”?通過對標題的設問,學生更容易預測文本內容,更容易掌握文章主旨,從而使閱讀活動有了中心意義和目標引領。其次,學生閱讀文章開頭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由此概括出文章大意:“Li Daiyu and Liu Qian had a trip across Canada on a cross-Canada train.”。第一段起總說作用,文章結構一目了然。再次,學生繼續(xù)閱讀文章,找到主人公及其到達的地點。這個過程是表層信息的查找和提取。學生根據每段所述在課前已發(fā)的加拿大地圖上繪制思維導圖(見圖1),內容包括 destinations,attractions to the tourists of each destination,changes of feelings。
圖1
學生查找的信息未必完整,小組合作能夠將殘缺的信息補全,同時,小組成員分工也提高了課堂效率。最后,每個小組根據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口頭復述,整體感知主人公的旅行過程。在復述過程中,學生將零散的信息建立起聯(lián)系。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閱讀提取、概括事實性信息;小組合作繪制旅行路線圖,主觀感受和描述兩姐妹的所到之處、所見所聞和心理感受,而后提煉概念,形成思維導圖,整合時間、路線、見聞和感受等相關信息,在零散信息之間建立起關聯(lián),找到文章的明線。
2.應用實踐類活動
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包括描述闡釋、分析判斷和整合運用。根據文本特點,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試圖讓學生找到文章的暗線。首先,在思維導圖基礎上進一步研讀文本,思考可能發(fā)現(xiàn)的隱含信息。例如,加拿大的人口、環(huán)境、交通、文化等。由于課堂40分鐘不足以讓學生繪制兩幅圖,因此,簡化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提問方式。問題如下:
(1)What’s the distance from west to east coast?
(2)What is Canada’s bordering ocean on the east and west?
(3)What are some of Canada’s natural resources?
(4)What’s the Vancouver’s climate like?
(5)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Canada?
(6)Which word or expression stands for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under Bay?
(7)Which word presents part of Canada’s culture,especially in Calgary?
(8)Which kind of crops is growing in Canada?
(9)Are there any sports in Canada?
(10)What are the means of transport to travel across Canada?
10個問題的答案是加拿大的地理、氣候、自然資源、經濟狀況、文化、農業(yè)、體育和交通概況等。為了使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教師呈現(xiàn)了加拿大概況的思維導圖(見圖2)。
圖2
【設計說明】從文章明線到暗線的升華,提煉和整合加拿大國家概況,使學生對加拿大文化有更準確的把握,幫助其挖掘文化內涵,構建對加拿大概況的整體認知。
3.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這是能力向素養(yǎng)轉化的過程(吳淑瑜 2019)。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超越語篇的過程,也是透過語篇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挖掘和領悟其更深層意義的過程。從主題語境上分析,文本屬于人與社會范疇。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下,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主題的升華。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對加拿大的整體認知,因此,教師設計了Sharing環(huán)節(jié),讓其自由討論并分享對加拿大的一些主觀感受,用英語描述加拿大,并闡述原因,而后分組討論,對比中加文化特征,談談對中國和加拿大文化的喜好。
在布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英語介紹加拿大。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討論和分享有機融合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組活動中完成了信息整合、意義探究和交流表達。學生通過學習,使用文本語言進行思維表達,展示個人觀點。同時,學生在比較加拿大和中國文化的異同過程中進行延伸學習,體會文化差異。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也是學生從輸入到內化,再到輸出的過程。
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閱讀教學,課堂不再充滿簡單的選擇與判斷題,不再是簡單的語言知識點講解。這堂課跟著主人公的旅行線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導學生探究加拿大。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主動融入了課堂,大大地提高了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能夠告訴學生讀一篇文章不是僅僅看懂,而是要以文章為載體訓練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在課堂教學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關于文本暗線的思維導圖。另外,在中加文化對比環(huán)節(jié),也可將單一的討論改成辯論,課堂的氣氛將更加高漲,更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品質。
英語學習活動觀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語言學習的“活動”本質和學生主體性,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價值融合統(tǒng)一的語言教育觀(高洪德 2018)。閱讀教學應為思維而教。英語學習活動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落實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思維成長、能力提升的環(huán)境。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得體地融入英語學習活動觀,能讓學生“走出”膚淺的閱讀,深入理解文本內涵,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文本,在學習活動中使用語言,提高語言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