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達,呂博文,莫俊強
(江門市新會區(qū)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廣東 江門 529100)
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活動起源或傳導功能障礙引起心律不齊、心律紊亂,導致心律減慢,嚴重慢性心律失??沙霈F心臟停搏、猝死、心源性休克[1]。藥物治療及胸外按壓是慢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的手段,在可逆性心律失常救治效果較好[2],我國基層醫(yī)院運用十分常見。體外無創(chuàng)性心臟起搏(External noninvasive cardiac pacing,ENCP)最早由Zoll于1952年應用于瀕臨死亡的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后隨著現代醫(yī)療技術的進步,相關起搏技術的改進,ENCP技術在心臟急癥中的應用價值獲得了肯定,其優(yōu)點為無創(chuàng)、安全、并發(fā)癥少、接受程度高。美國心房顫動(房顫)管理AHA/ACC/HRS[3]指南推薦ENCP作為重過緩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及心臟停搏的首選方式。為更好了解ENCP在院前救治慢性心律失常的應用效果,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近幾年來急診科接收的慢性心律失?;颊吲R床資料及救治方式、救治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我院急診科2018年2月~2019年1月院前急救接診的接受藥物起搏22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9年2月~2020年2月院前急救接診的接受ENCP起搏的30例慢性心率失?;颊咦鳛镋NCP組。對照組患者共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齡53~81歲,平均年齡61.54±7.94歲,NYHA心功能分級I級5例,II級6例,III級1例;竇性緩慢性心律失常8例、逸搏或逸搏心律9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5例。ENCP組共30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1.08±8.24歲,NYHA心功能分級I級14例,II級13例,III級3例;竇性緩慢性心律失常11例、逸搏或逸搏心律13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NYHA心功能分級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1)均符合2017美國心臟病協會/美國心臟病學會(ACA/AHA)[3]制訂的關于慢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2)年齡≥18周歲;(3)均為院前急救患者。排除:(1)伴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梗塞、嚴重創(chuàng)傷、永久性房室阻滯;(2)伴凝血功能障礙、腫瘤、惡性血液疾病;(3)伴嚴重肝、腎等臟器官病變或嚴重退化者;(4)內分泌異常、結締組織性疾?。唬?)放棄治療。
1.3.1 對照組
胸外按壓,開通靜脈通道,心臟驟停患者給予人工胸外按壓術,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采用0.5 mg異丙腎上腺素半小時內兩次間斷靜脈推注,阿托品0.5 mg靜脈推注,伴低血壓者多巴胺10 μg/(kg·min)靜脈滴注。
1.3.2 ENCP組
采用ENCP心臟起搏,起搏器為美國Zoll公司生產的除顫、起搏、監(jiān)護三用儀,酒精消毒清潔皮膚,確保電極片與皮膚緊密接觸,減少起搏電流信號丟失,降低起搏閾值,起搏正極電極片置于胸骨右緣第2~3肋間,負極固定于心尖區(qū),起搏采用按需起搏,設置起搏頻率為60~100次/min,起搏電流自30~40 mA開始調節(jié),至顯示屏有起搏脈沖標記,后由小至大調節(jié)起搏點電流強度至獲取心室閾電流,逐漸增加電流,增加速率為2~5 mA/min,直至獲取心室起搏心電圖,獲取起搏心電圖后在此基礎上增加電流強度10%,以獲得安全及恒定起搏。心臟驟?;颊咄瑫r給予人工胸外按壓,氣管插管結合呼吸機輔助通氣,給予多巴胺/腎上腺素復蘇治療。嚴重慢性心律失常同時給予阿托品靜脈推注。ENCP終止指標:自主心律可維持正常血流動力學、安裝心內起搏或死亡。
療效參考Zoll的標準[4]:起搏成功起搏脈沖可奪獲心室,心電圖示脈沖釘樣標記后緊跟一個相關QRS-T波。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ENCP組患者起搏成功26例,占比86.67%,4例無法起搏的患者心跳停止時間超過10分鐘3例,超過5分鐘1例。ENCP起搏過程中均未出現皮膚、軟組織損傷。26例經ENCP起搏成功患者,神志均恢復正常,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區(qū)灼熱、針刺樣疼痛、心前區(qū)輕度叩擊感,2例患者伴有中度胸痛。起搏停止后,電極片接觸皮膚局部潮紅很快消失。
對照組患者起搏成功14例,占比63.64%,主要為異丙腎上腺素對嚴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效果不佳。異丙腎上腺素起搏過程中4例出現了室性心律失常。ENCP組起搏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常規(guī)藥物起搏與ENCP起搏在慢性心律失常救治成功率比較
膽堿能受體阻斷藥(如阿托品)、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β1和β2受體激動劑(異丙腎上腺素)和茶堿類藥物是當前國內常見的用于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藥物[5]。異丙腎上腺素是非選擇性β受體激動劑,其具有正性傳導、正性肌力及正性頻率作用,可提升房室交界區(qū)、希氏束-浦氏系統及竇房結的自律性,加速房室傳導,心律加快,由于其可提升心肌耗氧量,舒張外周血管,可導致舒張壓進行性下降,對冠狀動脈灌注不利,且有引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風險,因而在慢性心律失常應用多為短期應用。
ENCP是通過脈沖發(fā)生器發(fā)射的較寬及較強的電脈沖,經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心臟,讓心臟激動及收縮,以實現心臟泵出血液供應全身,實現治療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功能障礙。ENCP經過40余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心臟停搏、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過緩性心律失常的首選起搏方法。研究[6]發(fā)現,ENCP具有良好的血液動力學效應,可讓雙側心腔獲得較高的收縮壓,起搏過程與右室心內起搏相同;ENCP電脈沖可以作用于左右兩個心室,在起搏的同時消除室間隔運動;另外ENCP電流經過胸壁傳導后,讓胸壁與上腹肌出現有節(jié)律的收縮,增加心輸出量,起搏效果可靠。本組患者中22例慢性心律患者接受以異丙腎上腺素為主的藥物起搏;30例接受ENCP起搏,結果顯示ENCP起搏成功率顯著高于藥物起搏。有學者[7]認為ENCP起搏是否成功,與心肌的應激反應能力及起搏時間密切相關,心肌在不可逆性失去活性狀態(tài)下,ENCP起搏成功率較低,但在伴有急性缺血、電解質紊亂的慢性心律失?;颊咧?,心肌仍舊存在活性,起搏成功率仍舊較高。本組ENCP患者中竇性緩慢性心律失常、逸搏或逸搏心律起搏成功率分別為100.0%、92.30%,起搏效果理想;但在嚴重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的6例患者中起搏成功率為50.0%,嚴重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ENCP起搏成功率較低可能由于心房傳到心室過程阻滯,加重心功能不全及腦缺血綜合征或猝死風險,導致起搏失敗。本組ENCP 起搏失敗的4例患者中心跳停止時間超過10分鐘3例,超過5分鐘1例,與以往ENCP起搏失敗研究近似,失敗原因多為長時間心臟停止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酸中毒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或腦灌注不足、能量耗竭引起的猝死。
ENCP應用的另一優(yōu)點為迅速,從起搏電極安放,到起搏電流發(fā)出平均操作時間約為2分鐘,而且經ENCP起搏過程中不需要手術器械,非常適合現場急救。ENCP的缺點為起搏電流較大,起搏過程中需密切監(jiān)控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尤其注意耐受狀況,因而在院前急救過程中可能與藥物起搏、經靜脈內臨時起搏相結合,以獲取更高的救治成功率。
總之,ENCP與藥物起搏比較起搏成功率高,且使用安全、簡便、快捷,是慢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心臟起搏的有效手段,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