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忠慧,馬 燕,王曉忠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肝衰竭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嚴重肝臟損害,導致合成、解毒、代謝和生物轉化功能嚴重障礙,出現(xiàn)以黃疸、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腹水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組臨床癥候群[1]。肝衰竭病人病情復雜,預后差,準確及時對肝衰竭患者預后做出正確的評估,對于臨床診治方案的選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血氣分析是通過測定人體血液的H+濃度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氣體,來直接反映肺換氣功能及其酸堿平衡狀態(tài)[2]。因此,血氣分析指標檢測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擁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對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嚴重程度的判斷應用也較為廣泛,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血氣分析指標在肝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意義[3]。
回顧性分析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肝病科2010年12月~2019年7月期間收治的145例病例資料完整的肝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電話隨訪患者預后。根據(jù)患者90天生存情況,分為生存組和死亡組。本研究病例的納入標準:①符合2018年版肝衰竭診治指南中肝衰竭診斷標準者;②隨訪時間完整的病例。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患者;②循環(huán)衰竭所致的肝衰竭患者;③膿毒血癥導致的肝衰竭患者;④患有嚴重肺部基礎疾病患者;⑤病例隨訪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因、診斷肝衰竭時的血氣分析指標及預后等資料。
采用SPSS 25.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145例隨訪數(shù)據(jù)完整的肝衰竭患者,平均年齡54歲。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47例。根據(jù)病因分類,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8例,乙丙合并3例,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1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酒精性肝炎15例,藥物性肝損害4例,其他病因11例,病因不明者7例。
結合患者90天生存及死亡情況,將病例分為生存組(43例)和死亡組(102例),單因素分析結果:PaO2、SpO2、SB及AB在兩組之間有區(qū)別。如表1。
表1 145例肝衰竭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在生存組和死亡組之間的差異
肝衰竭預后與多種因素相關,探究影響肝衰竭預后相關的因素始終是臨床及科研原工作者關心的熱點話題[4]。目前已知的影響因素包括膽紅素、凝血酶活動度、血清鈉、腹水情況、白蛋白情況等,本研究在于探討血氣分析指標在肝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意義,是否可作為后期評估肝衰竭患者預后的一項影響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氧分壓、SpO2、AB、SB在生存組和死亡組之間均有區(qū)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肝衰竭患者病情復雜,發(fā)展到終末期時常合并肝肺綜合征等肝臟以外的臟器受損。研究結果顯示,在肝衰竭患者中,肺部已有不同程度的受損,后續(xù)研究會將考慮用血氣分析指標聯(lián)合目前已有的肝衰竭評分指標對肝衰竭預后評估做出補充及優(yōu)化,為臨床診治提供更有價值的評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