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湘婷
(新疆瑪麗婦產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具有惡性發(fā)展傾向的常見婦科疾病[1],以痛經、慢性盆腔痛、月經異常等表現(xiàn)為典型癥狀,近些年因發(fā)病率的日益上升,臨床上已逐漸加大了對該病患者的觀察與研究力度。目前,米非司酮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主要治療藥物,具有顯著的促宮頸成熟與誘導月經等作用,現(xiàn)已有報道該藥物在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卵巢囊腫大小上效果理想[2]。故我院在5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治療中主要應用米非司酮,并對患者治療前后B超檢查情況與卵巢儲備功能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此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50例。納入標準:患者經B超與婦科體檢等檢查明確病情;患者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標準:既往有卵巢或子宮切除史;米非司酮禁忌癥者。50例患者年齡最小為23歲,年齡最大為54歲,平均年齡為(35.11±2.06)歲;病程最短為1個月,病程最長為8個月,平均病程為(5.15±1.36)個月。
所有患者均接受米非司酮(上海新華聯(lián)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02)治療,患者于月經第5 d開始服用,每日1次,每次25 mg,連續(xù)治療3個月。
50例患者分別于月經前3 d(用藥前)與停藥后下次月經來潮前3 d(治療后)進行B超檢查,記錄卵巢囊腫大小。同時,檢測卵巢儲備功能,其中主要包括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檢測方法均為放射免疫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指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若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分析表1可見,50患者治療后卵巢囊腫小于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
表1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囊腫大小(cm,±s)
表1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囊腫大小(cm,±s)
時間 n 卵巢囊腫大小治療前 50 4.58±1.91治療后 50 3.02±0.10 t-3.673 P-0.012
分析表2數(shù)據(jù)可見,患者治療后卵巢儲備功能各項指標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儲備功能(±s)
表2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儲備功能(±s)
時間 n E2(pmol/L) P(mmol/L) FSH(U/L) LH(U/L)治療前 50 41.36±8.21 0.65±0.29 5.20±2.17 4.89±2.30治療后 50 42.63±7.52 0.67±0.25 5.31±2.15 5.19±2.57 t-1.342 1.054 0.139 1.475 P-0.531 0.527 0.601 0.518
米非司酮是一種可對抗糖皮醇、抗孕酮發(fā)揮作用的類固醇,因具備安全、效果顯著等特點,近些年已廣泛用于臨床上宮外孕、中期妊娠引產等疾病治療中,并且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療效。據(jù)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對孕激素受體的親和力相對較高,可抑制卵泡的發(fā)育并加快內膜凋零速度,調節(jié)患者的免疫機制,進而改善腹腔內環(huán)境,降低炎癥反應,有效改善卵巢囊腫。同時,藥效發(fā)揮的過程中可間接抑制患者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有效調控E2、P與FSH等指標水平,為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提供保障。此外,米非司酮與孕激素受體的親和力高于孕激素,可減緩子宮內膜的發(fā)育速度,再加上雌激素、孕激素均可對異位內膜造成影響,患者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后,雌激素、孕激素對異位內膜造成的反應會被阻斷,進而抑制異位內膜的生長,減輕盆腔炎性反應。結合本研究結果,50患者治療后卵巢囊腫小于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同時,50例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儲備功能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結果表明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對患者卵巢儲備功能并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具體來說,E2、P、FSH與LH均是與女性卵巢儲備功能密切相關的指標。在卵巢中,血清E2的合成離不開顆粒細胞與卵泡膜細胞的參與,故患者血清E2水平可直接反映卵巢功能的儲備狀態(tài)。待患者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時,卵泡的發(fā)育會受到影響,且竇狀卵泡數(shù)目減少,促使抑制素、雌激素的分泌相應減少,加之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F(xiàn)HS與HL的分泌不會受到抑制素、雌激素的抑制,促使FSH、LH水平升高更為顯著。此外,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療后,卵巢功能并非發(fā)生較大的變化,證實了該藥物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應用米非司酮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治療,不僅效果確切,而且不會影響或損傷到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可打消患者對治療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