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餐世界里,點菜成了一門玄學(xué),隱隱透著排兵布陣的戰(zhàn)略胸懷。中國古人偏愛雙數(shù),講究“好事成雙”“四平八穩(wěn)”。老祖宗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這跟中國祭祀禮儀有關(guān),因為祭品基本都是每份三件。
一桌10個人,點多少菜合適?為了減少餐桌浪費,武漢餐飲協(xié)會建議用“N-1”模式來點餐,即10個人點9個菜。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點菜并非加減這么簡單,也有許多門道。
透著排兵布陣的戰(zhàn)略胸懷
在變幻莫測的中餐世界,點菜成了一門玄學(xué)。中國文化給數(shù)字賦予了獨特的寓意。古人偏愛雙數(shù),講究“好事成雙”“四平八穩(wěn)”。
跟西餐常見的三道菜不一樣,老祖宗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這跟中國祭祀禮儀有關(guān),因為祭品基本都是每份三件。在老人家眼里,一桌菜的總數(shù)不能隨便N-1或N-2,哪怕一盤菜里分出一小盤,也要湊成雙數(shù)。
菜品的分量也經(jīng)常影響點菜的數(shù)量。民間有一個說法:“東北菜量大,新疆菜肉多。”論單盤菜量,3個人在廣東點兩個菜通常吃不飽,但是去東北、新疆等地點兩個菜,很可能吃不完。到了不熟悉的餐廳,不到上桌那一刻,你都難以準(zhǔn)確判斷菜有多大盤。
點菜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特別考驗智慧。對此,《舌尖上的中國》總導(dǎo)演陳曉卿管點菜叫布菜,隱隱透著排兵布陣的戰(zhàn)略胸懷:
一要看人。宴請的客人若是來自北方,要在主食下工夫;若是來自江浙地區(qū),菜品得選精致的。
二要看店。每家餐廳只有一兩個核心菜好吃,核心菜點好了,一整桌菜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三要看菜譜。陳曉卿會自動忽略圖大字粗的“推薦菜”以及不明所以的長菜名,直奔菜單小字印刷的菜名,后者往往是熟客最常點、廚師最拿手、性價比最高的。
怎么點菜才能吃好又不浪費
很多人在請客吃飯時為了面子,總是習(xí)慣性地多點一個菜,“N+”點菜模式很常見,這樣往往會造成大量浪費,而最近“N-1”點菜模式漸漸成為時尚。
十堰市餐飲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鄭吉軍表示,“N-1”模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主要用在中餐點菜時,根據(jù)場景、餐廳、客人喜好等來改變。
鄭吉軍建議,如果既想吃好又不浪費,可以在點菜前先看一看別人桌子上都點了什么菜,有大部分人點了同一個菜,那么這個菜一定是這家飯店的特色,性價比不會差,同時也能觀察餐品的分量,根據(jù)個人情況來點大份或小份。
緊接著,再看一看同餐廳的客人在干什么?食客多不多?如果餐廳人很多,而且大多數(shù)桌子的菜還沒有上齊,說明這家飯店的上菜速度不快。那么,你就需要稍微多點一些涼菜,少點一些蒸菜、費刀功的菜肴,這樣可以避免長時間等待。反之,則可以少點涼菜,以免浪費。
到酒店吃飯無非是商務(wù)宴請、家庭聚會、工作餐等幾類。
商務(wù)宴請一般都是冷菜、熱菜、點心、湯、水果全套上,但點菜時注意要適可而止,根據(jù)人數(shù)和同行人的喜好來點,夠吃就行。
如果只為聚一聚或者填飽肚子,建議4人以下的點3菜1湯;6至7人點5菜1湯;8人以上按照人數(shù)減2的數(shù)量點。涼菜盡量少點,如果涼菜點的比較多,那么熱菜可以適當(dāng)減少。
這些點餐方法值得推薦
也有網(wǎng)友提供了一些點餐方法,以下幾種值得推薦。
湯類一般都是在就餐快結(jié)束時上,大部分人這時已經(jīng)吃飽了,所以在上菜慢的餐廳可以點豆腐湯、西紅柿雞蛋湯等家常湯,上菜快的可以點排骨湯等,放在最開始或者中途時上桌。
在飯桌上,“涼菜-熱菜-湯-主食”的上菜順序似乎成了固定模式,不少人直到酒足飯飽時才想起來要點主食。這樣會使人在最饑餓、食欲最強的時候吃進去大量菜品,導(dǎo)致主食浪費。所以早點吃主食,既能減輕腸胃負(fù)擔(dān),維持營養(yǎng)平衡,還能避免浪費糧食。
如果喝酒的話,可在點菜時用其他淀粉類食物代替主食,比如點一些含有蕎麥粉、莜面等粗糧的涼菜,含有馬鈴薯、芋頭或者搭配了荷葉餅、玉米餅等主食的菜肴。
很多人在一開始習(xí)慣性地點醬牛肉、千層脆耳等涼菜開胃。其實,選一些清爽的素食涼菜,能平衡主菜油脂過多和蛋白質(zhì)過剩的問題。葷素搭配健康營養(yǎng),又不至于吃不下主菜。
點一桌家常菜不妨由三類菜搭配:主菜、創(chuàng)新菜和清爽菜。
主菜通常是大家熟悉并接受的葷菜,特別是某個店的招牌菜;創(chuàng)新菜則是以前沒有吃過的菜肴,可以是一些半葷半素的菜式,調(diào)味上有新穎之處,和主菜的風(fēng)格完全不重復(fù);清爽菜則是烘托主菜的,一般是以素為主的菜肴,或者是帶有淀粉類食物的菜肴,口味較為清淡。
(《經(jīng)濟日報》《十堰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