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偉
摘要: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技術的更新升級提供了數據處理運算方面的支持。從本質上來看,電子信息工程與人工智能技術,屬于相輔相成的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其中電子信息工程為人工智能自動化任務處理的開展提供單片機集成電路、中央處理器、傳感器及網絡等的硬件支持,而人工智能技術則通過一系列的AI運算來保證海量數據處理、人機交互目標等的實現。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關系
中圖分類號:TP18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電子信息技術包括多種項目,其中含有通信技術、工業(yè)化控制技術、反饋控制技術等,所有這些傳統(tǒng)技術雖然可以滿足當前的產業(yè)發(fā)展需求,以及產品的深度研發(fā)需求,但是需要通過對其的進一步升級提高對于產品研發(fā)過程的通信和控制系統(tǒng)精度,所以把人工智能技術使用到電子信息技術中具有深刻意義。
2 技術優(yōu)勢
技術優(yōu)勢在于,首先各類控制體系本質上雖然為反饋控制系統(tǒng),但是其通過對于中央傳感器的使用可以實現大量的數據信號分解和接收,相較于傳統(tǒng)的反饋控制體系,其在各類數據的獲取和使用、線纜的配置復雜度下降方面都具有全面性的優(yōu)勢。其次是對于各類數據信號的處理效率優(yōu)勢,原有的反饋控制系統(tǒng)中無論是PID控制系統(tǒng)還是PLC控制系統(tǒng),都需要經過多次的反饋信息對比,這就導致實際得到的結果雖然精度可以保持,但是運行效率較低。最后是精度方面的提高,現有的人工智能控制技術已經可以將數據的處理精度量級保持在極其誤差的狀態(tài),相較于原有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在電子信息技術中能夠發(fā)揮更為優(yōu)質便捷的作用。
3 人工智能技術及其與電子信息工程的關系
人工智能技術為多種深度學習技術的總和,包括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圖像識別與處理、三維信息建模等,能夠通過對海量數據信息搜集、資源分類與深度學習,處理較為復雜、繁重的數據運算任務,并對不同空間場景中的計算機控制工作進行管理。因而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建設中的應用,可以與嵌入式單片機集成電路、微處理器、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C/S)等進行聯合,依托TCP/IP(傳輸控制協(xié)議/網際協(xié)議)等網絡通信協(xié)議,進行多種網絡傳感器采集信息的處理分析?;蛘邔⑷斯ぶ悄芗夹g與3DMAX、CAD等三維建模軟件結合,用于不同產品結構、建筑模型的模擬,以在計算機控制面板帶來更具體直觀的數據顯示。
4 人工智能技術在現代電子信息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
4.1 數據的處理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代社會已經發(fā)展成了一個大數據分析時代。在時代背景下,電子信息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當中產生了相當多的電子信息數據。將人工智能應用到電子信息技術中是幫助處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應用到電子信息技術中的一個重要應用方式就是分析處理數據。電子信息技術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采集分析處理數據,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采集分析處理數據已成為日常必要。因此,將人工智能應用到電子信息技術當中,能夠高效采集分析處理數據,精準定位信息價值,提高采集分析處理數據的效率。
4.2 維護網絡信息的安全
電子信息技術的主要發(fā)展表現之一就是互聯網的應用,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因為諸多因素,出現了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因此,人工智能在電子信息技術中的應用,能夠在電子網絡信息安全維護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由于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數據量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加,如果缺少相應的防護系統(tǒng),這些信息就會受到多方面威脅。人工智能在電子信息技術中的運用能夠對各種網絡信息的安全性進行篩選和處理,準確辨別具有威脅的信息,同時利用精準的分類,對不同的信息歸類整理,進行針對性防御,這樣不僅降低了維護成本,還大大提高了網絡信息安全。
4.3 在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中的應用
電子信息工程中對計算機硬件控制、軟件功能實現,通常需要大量手工操作才能完成,這就要耗費很多的人力資源、物質運算成本。而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開展電子信息工程系統(tǒng)模型的搭建,主要具有自動化操作、及時信息反饋等方面的應用優(yōu)勢。一是自動化操作。電子信息工程數據計算、功能實現過程中,通過加入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省去數據模型構建的流程,而直接在大數據及云計算平臺,展開海量數據資源的并行計算處理,整個系統(tǒng)操作運行的自動化程度更高,且大大降低電子信息硬件設施使用成本、人力資源成本。二是及時信息反饋。人工智能技術與多種傳感器之間的結合,將解決電子信息工程系統(tǒng)中的故障檢測問題。通過運用專家系統(tǒng)、人工神經網絡等智能控制算法,能夠幫助廣大基層職工開展電子信息設備的預測診斷,反饋與排除電子信息工程電路、信號系統(tǒng)中的故障,完成故障設備位置、故障原因等的及時預測與處理。
4.4 控制系統(tǒng)中的使用
控制系統(tǒng)中電子信息技術通常要求能夠完成對于所有數據信號的獲取任務之后,通過專業(yè)化的整理,把這些信號提交給其余的工作設備,在控制體系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可以明確當前其中含有的系統(tǒng)缺陷,之后對這類問題進行解決。人工智能技術最為核心的構件是中央處理器,而其余的輔助設備包括參數的獲取傳感器、相應的通信電纜以及定位裝置等,要求所有這些裝置都要處于高穩(wěn)定度的運行狀態(tài),對于系統(tǒng)中存在的各類數據獲取裝置,包括位置傳感器、旋轉角度傳感器等,其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把設備的運行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并傳遞給中央處理器,通過對于已經建成數學模型的使用,了解當前是否存在運行問題,此外加入的定位設施包括RFID芯片,其通過惟一編碼的芯片,把所有的參數和數據庫中的數據橫向對比,以了解這一系統(tǒng)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好定位工作。
4.5 實現網絡信息資源共享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網絡資源共享。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最大程度使網絡資源進行全面或區(qū)域之間的共享。當前,網絡的使用受眾廣泛,因此,用戶群體十分龐大,其廣大的參與范圍提供了足夠的信息資源,各個網絡平臺之間能夠對資源進行共享,從而各取所需。而在此過程中應用人工智能,能有效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并在共享過程中獲得自身想要的信息。這種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全面提升了信息獲取效率和數據處理的準確度,滿足了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電子信息技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越來越大,而與電子信息技術密切相關的人工智能則逐漸發(fā)展,成為新時代新技術的典型代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F階段,將人工智能應用到電子信息技術當中,能夠更加快捷的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網絡安全的維護和網絡資源的共享等優(yōu)勢。一方面,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人工智能的向前進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可以彌補電子信息技術的部分缺陷,促進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梁趙,任葉容,付航,謝仁杰.電子信息工程與人工智能關系探析[J].南方農機,2019,50(02):232.
[2] 李尊尊.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設計中智能技術的運用分析[J].電子制作,2018(Z2):97-98.
[3] 張笑然.電子信息工程與人工智能關系探析[J].電子世界,2018(03):68+70.
[4] 姚聰.電子信息工程中的自動化技術分析[J].農家參謀,2017(22):240.
[5] 閔路.探究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發(fā)展及保障途徑[J].電子測試,2017(07):1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