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波
傳統(tǒng)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往往單調乏味,而師生互動模式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是新課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合理運用好師生互動這樣的形式,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互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案例問題是事物內在規(guī)律的概括,它的分析一般遵循“從特殊到一般”的原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很多可以用到的問題情境,在平時要注意多積累教學經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從而積極營造互動課堂氛圍,從探討問題入手進行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例如,在講解“銳角三角函數的應用”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互動探究:“一位同學站在離某建筑20 m的地方,當他看向該建筑的最高點時,他視線的仰角是42度,如果他雙眼距地面的高度為1.6 m,那么你能求出他面前的建筑有多高嗎?”同學們紛紛討論起來,教師先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簡單的示意圖,設該建筑高為h m,然后可以很容易地列出關系式h=20·tan42°+1.6,但是根據之前學過的知識,學生只知道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對于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該怎么求呢?面對學生的疑惑,教師便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即學會使用計算器來求解三角函數值的有關問題。這一問題情境既直觀形象,又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從學過的舊知識入手,提出新奇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促使學生主動與教師一起互動探究答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在對問題的一步步討論分析中有效地促進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二、結合實際生活參與互動
知識源于生活,教師傳授知識的一個出發(fā)點就是讓學生能夠將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而從學生所熟悉的實際生活入手,能夠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悅、積極融洽,師生處于平等的地位,讓學生有更多的“發(fā)言權”,師生間有共同話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比如,在進行《軸對稱》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如下思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哪些軸對稱圖形呢?然后通過多媒體等方式將提前搜集好的內容展示出來,如一些軸對稱的建筑(天安門、天壇、大雁塔、金字塔、埃菲爾鐵塔等)、軸對稱標志(大眾汽車標志、工商銀行標志、紅十字會標志等)、日常實物(電腦、眼鏡、課桌、黑板、燈籠等),盡可能地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接觸得多的事物,以便于學生能對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理解知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并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軸對稱圖形,這時候同學們肯定會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教師要及時做出反饋,肯定正確的答案,指導錯誤的答案,并不斷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互動。在這種活躍的課堂氛圍的影響下,學生的思維也會受到充分的激發(fā),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引入問題探究激發(fā)互動
對開放式問題的討論是促進課堂互動的一個有效環(huán)節(jié),在進行教學時,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共同探討,形成寬松自由、學風嚴謹的課堂氛圍,讓課堂不再是老師一人的“獨角戲”,而是讓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其中,與教師一起互動交流,在討論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例如,在進行《相似三角形》的講解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已知M、N分別是△ABC的邊 AC 、AB 上的點,MN與BC不平行,請你給出一個合適的條件,使得△AMN相似于△ABC。這一問題的答案并不唯一,屬于條件開放型問題,通過師生的共同探討,得出可以添加的條件有:∠AMN=∠B ;AM∶AB=AN∶AC;∠ANM=∠C等,結合所學知識,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除此之外,開放式問題的形式還有很多,如結論開放型、方法開放型、綜合開放型等,這些開放式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創(chuàng)造力,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來,循序漸進,一步步得到問題的答案。在師生的互動討論中,既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感知與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積累了解題方法與技巧,增強了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在交流互動中提高了課堂效率,達到了課堂互動預期的效果。
總而言之,師生的雙邊互動是教學活動雙向性的重要體現。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結合實際生活和引入問題探究三個具體措施來增強師生間的互動,采用合理的師生互動模式可以讓數學課堂不再單調乏味,形成積極融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討論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觀點與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課堂互動時,要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互動要適當且高效,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課堂互動的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