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木江·阿西木
【摘 要】 目的:探討加替沙星聯合異煙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在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中的治療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根據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各47例,對照組患者接受異煙肼、利福平、比嗪酰胺聯合乙胺丁醇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加替沙星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用藥安全性。結果:研究組患者在治療2周、1個月、2個月、6個月及12個月時的胸水吸收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時兩組患者胸膜粘連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6個月、12個月時研究組患者的胸膜粘連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1年后研究組患者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替沙星聯合異煙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在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治療中療效顯著,安全性高,且可有效減少復發(fā)率,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加替沙星;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胸水吸收;不良反應;復發(fā)率
結核性胸膜炎是指結核桿菌及其代謝產物進入胸腔引起的胸膜炎性癥狀,以出現大量胸腔積液為主要特征,若未及時治療,胸膜腔內滲液中纖維蛋白沉積則會導致胸膜肥厚粘連、包裹性胸腔積液等,不僅增加治療難度,也不利于預后改善[1]。針對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抗結核藥物來控制胸膜腔中結核性炎癥,抑制病情進展,但治療效果欠佳[2]。本研究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加替沙星聯合異煙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的臨床治療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均符合初治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標準,年齡18歲以上,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妊娠合并癥、糖尿病、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癲癇、塵肺、相關藥物過敏史、治療依從性差及失訪者。其中男50例,女44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42.53±3.56)歲。將患者根據隨機抽樣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7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異煙肼片,每次0.3g,每日1次;利福平膠囊每次0.45g(體質量>50kg劑量調整為0.6g/次),每日1次;吡嗪酰胺片每次0.5g,每日3次;乙胺丁醇片每次0.75g,每日1次。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0.4g加替沙星靜脈滴注,強的松初始劑量每次75mg,于早8點服用,每日遞減5mg。所有患者治療期間每周抽液2~3次,連續(xù)治療1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胸水吸收情況、胸膜粘連及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年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
1.3 評價標準
1)胸水吸收[3]:胸透及B超檢查胸腔無異常,雙肋膈角清晰為完全吸收;胸水低于第四前肋以下為明顯吸收;胸水無吸收或增多為吸收不良;總吸收為完全吸收與明顯吸收之和。2)胸膜粘連:胸X線顯示肋膈角鈍,B超顯示胸腔無積水。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檢驗采用SPSS 19.0軟件,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胸水吸收情況
研究組患者在治療2周、1個月、2個月、6個月及12個月時的胸水吸收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胸膜粘連情況
治療2個月時兩組患者胸膜粘連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6個月、12個月時研究組患者的胸膜粘連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1年后研究組患者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病中的常見類型,在胸膜炎中的發(fā)生率高達80%以上,以胸膜充血或水腫、內皮細胞脫落、胸膜腔中積聚血漿蛋白為主要病理特征,具有治療難度大、預后差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3]。異煙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聯合應用是結核性胸膜炎治療的有效方案,但胸腔積液吸收速度較慢,且胸腔中藥物濃度較低,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常易出現耐藥性問題,取得的治療效果常不盡人意。加替沙星是第四代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對結核分枝桿菌的殺菌活性較強,且與其他抗結核藥物無交叉耐藥性,還可增強其他抗結核藥物活性,提高抗菌效果[4]。還有研究表明,加替沙星與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相比,對細菌Ⅱ型拓撲異構酶的選擇性更高,吸收速度更快,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3]。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在治療2周、1個月、2個月、6個月及12個月時的胸水吸收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時兩組患者胸膜粘連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6個月、12個月時研究組患者的胸膜粘連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1年后研究組患者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加替沙星聯合異煙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在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治療中療效顯著,安全性高,且可有效減少復發(fā)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鄭運星,李繁,廖存章.采用左氧氟沙星短療程方案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20,18(03):161-162.
[2] 劉瓊.地塞米松胸腔內注射聯合常規(guī)抗結核方案治療結核性胸膜炎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25):50-51.
[3] 馮宗欣,趙順現,薛存波,等.加替沙星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11):1555-1556.
[4] 薛存波,馮宗欣,丁紅偉,等.加替沙星聯合異煙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療新發(fā)結核性胸膜炎臨床研究[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2015,09(0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