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彭州市人民醫(yī)院 四川 彭州 611930)
近年來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在不斷增加,其常見的并發(fā)癥為高血壓腦出血,大多出現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主要以男性為主,患者發(fā)病時會出現昏迷、嘔吐、躁動等癥狀,它會對其呼吸、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甚至危及生命。以往臨床中主要應用開顱血腫清除術對其進行治療,但其創(chuàng)傷較大不利于患者的恢復,目前神經內鏡微創(chuàng)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1]。
本次研究主要對神經內鏡微創(chuàng)手術與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
隨機選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將其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齡45 ~75 歲,平均年齡(58.5±7.6)歲,觀察組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齡47 ~75 歲,平均年齡(60.3±7.4)歲,經過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且已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存在認知障礙的患者;生存期少于6 個月且患有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由于顱內動脈瘤所致的血腫。通過對比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應用開顱血腫清除術,其操作如下:給予患者氣管插管麻醉,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其各項指征,根據患者術前的CT 結果在其血腫部位作一長約15cm 的馬蹄形切口,盡可能避開其腦部功能區(qū),取除骨瓣后打開硬膜,盡可能避開其腦部功能區(qū)進入血腫部位,通過顯微鏡將其血腫部位進行清除并沖洗,直到將血腫完全清除[2]。
1.2.2觀察組 觀察組應用神經內鏡微創(chuàng)手術,其操作如下:給予患者氣管插管麻醉,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其各項指征,根據患者術前的CT 結果在其血腫量較大的部位作一直切口,選擇合適的顱骨部位進行鉆孔,然后作一切口,使用電凝將其腦部組織進行分離,使用穿刺套筒穿刺至血腫部位后拔出內芯,通過內鏡對其血腫部位進行清除后用止血紗布對其覆蓋,放置引流管取出外套管,將其穿刺部位應用明膠海綿填塞[3]。
兩組治療療效、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療效評定標準:采用Glasgow 評分對其療效進行對比,共分為五級,其中術后患者死亡為Ⅰ級,術后患者昏迷或成為植物人為Ⅱ級,術后患者殘疾需人照顧為Ⅲ級,術后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為Ⅳ級,術后患者生活自理,各項功能恢復良好,可以正常工作及學習為Ⅴ級。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并對比。并發(fā)癥包括肺部感染、腎功能衰竭、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硬膜下積液。
數據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Ⅴ級恢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出血量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h) 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觀察組 50 1.8±0.5 34.4±6.3 26.7±2.4對照組 50 3.4±1.3 402.2±300.5 53.2±3.1 8.123 8.653 47.796 0.000 0.000 0.000 t P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高血壓腦出血在臨床中很常見,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其年齡逐漸增大身體各機能不斷退化,再加上不注意控制血壓導致腦出血的發(fā)生,患者在發(fā)病時若不及時得到治療不僅對其生活質量會造成影響還會增加其病死率,而高血壓腦出血主要是因為血腫所致,臨床中對患者應用藥物控制其血壓,病情較嚴重的患者會實施手術治療[4-5]。
開顱血腫清除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因為一般其血腫部位都比較深,這就會增加其開顱的面積及深度,且患者手術時間較長不僅會增加其出血量,還可能會對其腦組織造成影響導致出現水腫,同時手術過程中需要采用電灼進行止血,這可能會對其血管造成損傷從而影響其神經功能,另外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不僅會增加其致殘率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6]。隨著科技的進步醫(yī)療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神經內鏡微創(chuàng)技術被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中,它不僅能降低對患者的損傷還能縮短其手術時間更快的清除血腫,并且在神經內鏡的作用下醫(yī)生可以更加直觀的觀察患者的血腫部位,便于操作從而提高血腫的清除率,另外患者的出血量較少,術后出現并發(fā)癥的幾率較低有助于患者的恢復。有研究資料顯示,將神經內鏡術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中有較好的效果,并且其手術時間較短,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同時在內鏡的作用下極大程度降低了手術過程中對其神經功能造成的損傷[7]。本次研究結顯示觀察組治療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看來與開顱血腫清除數對比,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神經內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神經內鏡微創(chuàng)手術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能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其出血量較低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