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琴
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形式,就目前教學情況而言,雖然高中生的年齡相仿,但是不同學生對于閱讀理解能力存在很大差異,而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成績一般會比其他學生高。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重要的教學任務,但是相比于小學與初中階段的教學情況而言,高中語文教師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重視,也不會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但總體而言,目前的高中閱讀教學效果并不好,無法讓學生參與其中,不遵循學生個性進行教學設計,這對于構(gòu)建學生核心素養(yǎng)十分不利。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教學目標的個性化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始點,為了保證教學質(zhì)量,任何教學活動設計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因此想要讓閱讀教學完成個性化轉(zhuǎn)變,教師就要立足于教學目標進行個性化設計。為了保證最終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個性化教學目標應該結(jié)合班級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分層設計,以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習到知識,全班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如教師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可以立足于學生閱讀能力情況進行教學目標設計,通常情況下可以將教學目標劃分為三個層次,對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本次課程的主要閱讀任務就是通讀全篇,然后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和主要脈絡,確定文中各個人物形象和人物關(guān)系。對于閱讀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立足于《林黛玉進賈府》一課對紅樓夢的前三回進行閱讀,并且概括故事情節(jié),弄清前因后果以及人物關(guān)系。對于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閱讀名著的前五回,并且對書中提到的一些主要人物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這些人物的基本性格。
閱讀教學的主體其實并非是教師,而是學生,而每個學生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教師應該尊重不同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性,通過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學生都可以參與思考,并且自主獲得知識。如在教學《琵琶行》一課時,筆者會設置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琵琶女值得同情嗎?”這個問題并不帶有鮮明的測試意義,而是詢問學生的意見,所以,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發(fā)表觀點。又如在教學《師說》一課時,筆者會設置這樣的問題:“《師說》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雖然這個問題針對性較強,也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但是因為答案選擇較為寬泛,所以,仍然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其中。從實踐角度而言,開放性的問題拓展了課堂教學范圍,也成為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推動力,此種情況下,學生通過閱讀產(chǎn)生感悟并且說出感悟、收聽感悟,對作品進行多角度分析。
二、教學過程的個性化
個性化的閱讀教學需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那么想讓學生自行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保證教學的新穎性和吸引力,而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健全學生豐富情感的重要基礎。但是,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處于成長階段的后半段,無論是性格還是思想都已經(jīng)逐漸健全,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越發(fā)明顯,所以,教師首要的目標是找到學生之間的共同點,然后以此為突破口獲得所有學生的認同,進而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興趣,將議論文閱讀材料改為小說材料,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會更加高漲。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尖端科技被發(fā)明與應用,信息技術(shù)與教育之間的融合已經(jīng)成為尖端技術(shù)教育的代表。高中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shù)讓閱讀更加有趣。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閱讀轉(zhuǎn)變?yōu)椤坝^影”,通過播放《紅樓夢》電視劇,學生可以直接看到眾多人物形象,就《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節(jié)內(nèi)容而言,賈府出場的人物眾多,并且在廳堂上匯聚,不同人、不同身份、無論是行事風格還是說話方式都存在差異,如賈寶玉的出場便與其他人不同,說是上堂倒不如說是“闖堂”,這樣讓學生分析人物關(guān)系,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也更加便捷。影視作品可以為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課文中的內(nèi)容,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在整個電視劇中,賈家作為“賈、史、王、薛”四門之一,從上到下都需要遵守“門內(nèi)規(guī)矩”,這都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背景,拉進小說與學生之間距離的重要方法。
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除了在課堂內(nèi)進行以外,還可以在課外進行。課內(nèi)個性化閱讀的意義在于給學生的語文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有趣豐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歡讀書,在未來沒有閱讀課程的時候能夠并且愿意主動去讀書。高中語文課本選取的文章類型比較豐富,風格也比較多樣。
三、教學展示的個性化
個性化閱讀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但這并不意味學生可以自由地解釋文本。盡管文學作品中存在一些“空白”或“不確定性”,但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那么學生如何在這些范圍之外協(xié)調(diào)他們的觀點和想法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有效地擴展課堂,并以課堂內(nèi)外的教學活動為平臺,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例如,在每節(jié)課中,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表達,如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等。在課外,會定期舉行辯論賽或者是演講比賽,給學生提供個性展示的平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課堂是學生的舞臺,教師必須給學生完全的自由,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教師不必急于下結(jié)論,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多類型信息或?qū)栴}的收集與深入思考,可以證明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語文是人文學科,課堂則是舞臺。只有每個學生在此種固定的環(huán)境下都可以充分發(fā)揮才能,才能稱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如在講授《祝福》時,學生對祥林嫂是否在與靈魂戰(zhàn)斗的爭論很多。至于祥林嫂的生活是否有春天,學生不僅可以合并文本,還可以超越文本。如果能結(jié)合課文中祥林嫂的精神生活對其進行回答,就能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應給學生時間來感受和體驗,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動員他們通過個性閱讀與文字交流,并通過自我交談來了解祥林嫂的真實情況。讓學生充分閱讀是必要的一個過程,這對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而言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語文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但是此種教學模式并不需要教師投入過多的精力,只要適當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就可以達到教學目的,這樣就保證了語文教學可以正常開展而不受影響?!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可以自己學習,閱讀教學同樣如此,最終應該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并且會閱讀,可以從不同閱讀材料中領略知識。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鹽田高級中學(5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