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友淦
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shù),是華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漢字書法在交流思想、傳播文化、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等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書法也是一門極具技巧性的課程,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須講究教學策略。本文將以“日”字的變化為例,重點闡述比較法在激發(fā)書法興趣、悟出書寫方法上等方面的運用策略,以提升課堂的教學品質(zhì)。
一、橫向比較:激發(fā)書法興趣
當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書法非常乏味、枯燥,追其緣由,主要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關(guān)。亞里士多德說過:“單調(diào)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反感。”因此要融合音樂、語文等學科元素,來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書法興趣。
1.利用音樂渲染氛圍
小學書法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寫字興趣與良好的書寫習慣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日”字的書法教學,可以在正式上課之前專門設(shè)計了聽歌板塊,歌曲MV中所呈現(xiàn)“日”字的演變過程,包括各種字帖和碑文。在MV播放的過程中,“日”字會被紅圈圈出,這樣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國家的歷史悠久,“日”字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書寫方式,如甲骨文、小篆、楷書、行書等等,形式多樣,簡直就像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一樣。雖然聽歌只不過是個預熱環(huán)節(jié),但是筆者卻在之前做足了功課,翻閱了很多資料,并通過電子課件,將“日”字的甲骨文寫法、金文寫法、小篆寫法、大篆寫法等展示給了學生,從而使學生通過橫向比較進入到了本次課題的學習中。
2.運用故事點燃情趣
書法課堂穿插故事,寓趣味于書法教學中,讓學生在充滿興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點燃興趣,真正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魅力。如學生練習書法練習如何做到聚精會神,就給學生們講了王羲之練習書法的故事。王羲之幼時便酷愛書法,有一天他翻閱父親的《筆論》一書,雖只是一知半解,但從此便愛不釋手,后來父親將書送給他。有一天吃午飯,書童送來他平常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吃,他竟連頭都沒抬,專心致志地邊看字帖邊練字。書童只好請他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時,只見王羲之手里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是墨。原來王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舊看著字,心理在想著寫法,結(jié)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這樣將將幽默的故事寓教于書法活動中,學生在故事情境中興趣盎然。
二、精細比較:悟出書寫方法
這節(jié)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寫日字旁,通過對“暉、映、時”這個三個示范字進行比較,明確日字旁在形態(tài)上的差別,并掌握住其寫法。
1.利用輔線引導比較,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輔線能夠幫助學生對不同的字進行精細化對比?;谳o線的幫助,學生能更加精確地去捕捉對比對象的關(guān)鍵點,有利于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去感受漢字的特點,了解相應(yīng)漢字的精髓。如,在比較獨體字“日”與“暉”字中的“日”時候,采取這樣的進行策略:一是借助媒體,引導觀察。如“日”字作為獨體字出現(xiàn)的時候,看起來非常平正、豐滿;當它作為偏旁時,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學生從中悟出“暉”字中的“日”中橫折的橫比較短,而且左邊比較低,右邊比較高;橫折的折非常的直,末尾比較圓;還有“日”字的第三筆橫是在豎的下部起筆的,而且是向右上方傾斜。這樣讓學生通過精細比較發(fā)現(xiàn)同中有異的秘妙。二是利用輔線,激發(fā)思維。教師點擊課件,輔線出現(xiàn)在了“暉”字中的“日”上,引導學生觀察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學生很快悟出“日”字中間三橫的間距是一樣的。有了輔線的輔助,學生在比較的時候會更有針對性,從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學生的思路。這樣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切感受到輔線的重要作用。
2.通過優(yōu)劣進行比較,提升漢字書寫能力
很多時候,學生看自己的字往往找不出問題,如果讓他們從別人所寫的字中找問題,卻能說得頭頭是道?;趯W生這一特點,教師可采用“給別人挑刺”的教學策略。用課件為學生展示一個書寫中存在問題的“暉”字,并告訴學生這是隔壁班的一個學生寫的字,他也覺得不好看,可是又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里,所以想請大家?guī)兔φ页鲞@個字書寫問題,這時先生躍躍欲試,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有的學生說這個“暉”字里的“日”字有些靠上,而且“軍”字中的豎有些歪;有的學生說“軍”字中的豎是主筆,應(yīng)當寫的挺拔直立,盡力向下伸;有的學生指出“軍”字橫畫間的間隔不等,這是學生很難發(fā)現(xiàn)的,因為“軍”字中的橫劃比較多,而且它們的間隔相等。很多同學在寫“暉”的時候會忽略這一點。想寫好“暉”這個字,一定要注意左右搭配、主筆寫法,以達到課標“把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行款整齊”的要求。
3.運用類推進行比較,達到舉一反三功效
對日字旁間的差別進行比較,需要將之放置于完整的字中,倘若沒有結(jié)合相應(yīng)的字,只孤立地對日字旁進行比較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日字旁間的差別,主要依據(jù)部分與整體的搭配。所以,在開展書法教學時,教師應(yīng)當要從筆畫、形態(tài)等多種角度去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并進行類推,旨在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書寫其它相似的字。類似“暉”這樣的以“日”字為偏旁的字是非常多的,寫法會也不一樣。因為日字旁會因為搭配了不同的字而發(fā)生變化。通過電子課件,為學生展示楷書“映”與“時”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中的“日”與“暉”中的日有什么區(qū)別,從而悟出在“映”中,“日”字的豎是向右彎曲的。而在“時”字中,“日”字的壁畫有些粗,提也比較長。這兩個字與“暉”字在筆畫和搭配上有相同之處。都是左邊短,右邊長,橫畫的間隔是相等的。在“映”和“時”中,要提醒學生哪些地方是比較重要,卻非常容易被忽略呢?“映”中的撇和捺是在一條水平線上的;而在“時”字中,“寸”字的豎勾要比“日”字略向下一些,不應(yīng)與“日”字的底部對準。這種方法呢,就叫做類推比較、舉一反三。
“中國書法最鮮明地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精神?!焙诟駹栒f。作為一名中國人,沒有理由不珍視書法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作為一名小學生,必須認認真真寫好漢字與書法。作為傳播文化的使者——教師,須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fā)學生書法的興趣,感悟書法的方法,從而提升書法教育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