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錦倫
摘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德育教育要注重和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時,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地將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進行有機整合,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手段上進行轉變,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將主要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工作;滲透研究
分類號:G623.2
前言
小學階段的個體所接受的教育能夠對其一生產生深遠影響,在開展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們要注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進行系統(tǒng)化、全面化的教育,德育教育和語文教育之間的融合需要教師構建出濃厚的德育氛圍以及育人環(huán)境,讓語文教育成為發(fā)展學生品格的重要載體。
1.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的意義
德育教育對于個體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開展教學時,教育工作者們要將品德和思想素質教育作為開展教學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語文教育本身承載著一定的育人作用,語文本身學科所具備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都是德育教育切入的重要關鍵點,語文課堂中有很多蘊含著做人道理以及人生智慧的課本內容,教育工作者們在開展教學時要注重從這些課文內容的表面進行深度挖掘,進行思想意義的延伸。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會投入更多的個人感情,通過和文本產生共鳴,感受到震撼心靈的力量[1]。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夠由表及里的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以及深度,也讓德育工作的開展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德育工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2.1德育工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育階段中的重要模塊,德育工作和語文學科之間的滲透要以閱讀作為重要的起點。當下很多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以及相應的課外閱讀資料都是良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具有較高的德育價值,在這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文章的閱讀,從最開始的閱讀到熟記、背誦,慢慢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觀點以及智慧,強化德育滲透的理解深度[2]。教師在讓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時,也要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了解文章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態(tài)度,既要專注于課本,也要進行適當的延伸。
在滲透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和課外閱讀進行整合,讓學生閱讀相關的課外資料,如名人傳記、歷史故事等等,并讓學生分享在閱讀的這些故事之后,對于歷史名人有什么樣的認知,并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感受,這種教學和引導的方法是基于語文教材以及教學重點開展的,既不會偏離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也實現了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入,提高了兩者的教學效率以及質量。
2.2德育工作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滲透
寫作是一種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發(fā)表觀點的語文學習模式,在寫作中學生能夠對社會、人生以及自然進行相關認知以及思考,鍛煉的也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組織能力,將德育工作和寫作教學進行融入,需要教師能夠避免生硬的價值觀輸出,教師要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寫作學習任務,進行課程的創(chuàng)新以及改革,采用更加新穎些具體的教學方法,將德育工作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進行整合。
在這方面,教師也要認識到,寫作實際上是一種思想認識的表達,如果學生沒有對于某項事物的認知的話,教師只是強行的使其和德育教育相貼合,學生是很難接受的,也無法起到真情實感的共鳴[3]。教師可以將寫作教學放置在教室之外,讓學生對一些事物先產生真情實感,在接觸、觀察和感受之后,將自己的感想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了一篇具有實際心得體會的文章。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實際人生體驗進行總結和升華,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寫作也是一種整理自己人生體驗、進行深度思考的路徑,即使是簡單的一處景觀描寫,也可以和保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聯系起來,學生在產生的情感體驗之后,再做文章的輸出也更能接受德育教學方法的引導,利于幫助學生實現語文能力和德育品格的聯動塑造。
2.3德育工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德育工作的滲透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只是對學生進行生硬的說教,忽略了和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實際上,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德育工作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要以引導學生思想進步作為主要目標,而不是被動的灌輸。教育工作者只有注重和學生的交流,多聽一聽學生的內在想法,才能夠構建出利于學習的友好教學環(huán)境,學生也只有放開自己、融入到環(huán)境之中,才能夠對于德育知識產生認同,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實踐[4]。教育工作者在融入德育內容時,要考慮到小學生的整個認知過程,課堂同樣是小學生進行行為模仿的重要產地,教師們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榜樣,有耐心的傾聽、多鼓勵學生,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更好的在實踐中踐行德育學習效果,這種對學生行為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對學生的影響也最為直接有效。
3.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工作是小學教育階段中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既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個體綜合素養(yǎng)的塑造手段。在將德育工作和小學學科融合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們要在知識教育的基礎上朝向能力教育轉變,不能僅僅將開展知識教育作為最終的教育目標,要讓學生能夠真正學懂,并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對于知識的內化。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們也要注重增強自身的素養(yǎng),圍繞語文教學的內容開展德育滲透和融合,關注教學方法的轉變,以靈活、系統(tǒng)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用積極正向的教學思想鼓勵學生,并發(fā)揮出教師本身的榜樣作用,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繼承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德育和智育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琴.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J].課外語文,2017(18):195-195.
[2]宋秀麗.淺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滲透[J].祖國,2016(23):177-177.
[3]王秀花,崔國建.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1):149-149.
[4]張青.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8(15):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