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芳,巴桑澤仁,秦偉,董自宇,張愛蓮,彭彬,李冬敏,廖莉萍,王新,張新軍,姚晚俠
作者單位:1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a婦產(chǎn)科,b醫(yī)療信息管理辦公室,陜西 西安710061;2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法醫(yī)學院,陜西 西安710061;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西區(qū)科教科,安徽 合肥230031;4深圳市薩米醫(yī)療中心,a健康管理部,b門診部,c超聲科,d藥學部,廣東 深圳518118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1]。據(jù)WHO統(tǒng)計,全球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人 52.7 萬,因宮頸癌死亡人數(shù)約為 26.5 萬[2]。宮頸癌的治療方式主要為手術和放療,化療為輔[3]。有研究顯示,60%~90%接受抗腫瘤治療的病人有疲乏主訴[4],病人表現(xiàn)為乏力、懶言少動、功能障礙等一系列不適癥狀。疲乏作為癌癥病人常見的生理癥狀之一,既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質(zhì)量,同時也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對于宮頸癌病人,疲乏對其生活及治療無疑產(chǎn)生不良影響。本研究調(diào)查宮頸癌術后放療和(或)化療病人的疲乏狀況,探討影響其疲乏的因素,旨在為宮頸癌病人治療期間護理工作提供幫助和依據(jù)。
1.1一般資料于2019 年3—7 月,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和深圳市薩米醫(yī)療中心住院接受術后放、化療的宮頸癌病人。樣本量的計算按預調(diào)查所獲資料,以病人疲乏影響因素的5~10 倍為依據(jù),最小為 50~100 例。最終本研究共納入病人228例。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性、組織學等診斷確診為宮頸癌并進行手術和/或放化療;年齡在18~65 歲之間;聽說及讀寫能力正常;無認知障礙、無精神疾病;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標準為:處于宮頸癌復發(fā)階段;存在其他癌癥或嚴重疾??;正在參與其他研究[5]。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調(diào)查工具①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②疾病相關資料調(diào)查表:研究者根據(jù)研究目的,在參考相關文獻并咨詢專家后自行設計制定,主要用于收集病人的社會人口學資料及疾病相關資料;③簡明疲勞量表(BFI):該量表是由馬里蘭安德森癌癥中心研制并翻譯成30 多種語言,共9 個條目,測量病人的疲勞程度及疲勞對其生活的影響,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90~0.92。總分0~10 分,0~3 分為輕度疲勞,>3~6分為中度疲勞,>6~10分為重度疲勞[6]。
1.3研究步驟首先培訓調(diào)查員,研究人員采用統(tǒng)一方法收集問卷。進入病區(qū)與病人建立良好關系,向病人講解研究目的、方法,獲取病人知情同意后,介紹問卷填寫方法,由病人本人親自填寫。病人對問卷表述有疑惑時研究人員及時講解,在填寫過程中研究人員不進行任何引導性表述干擾病人選擇。填寫完畢研究人員檢查有無缺漏、錯誤,當場修改并回收問卷?;厥諉柧砗? d 內(nèi)盡快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 3.1 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錄入。采用SPSS 25.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對不同類型數(shù)據(jù)進行不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分布占比的計數(shù)資料部分)和t檢驗(正態(tài)的計量資料)進行宮頸癌術后放、化療病人疲乏程度的單因素分析,檢驗水準α=0.05。此外,采用非條件logistic 回歸進行多因素綜合分析,并采用逐步后退法,α剔除=0.10,α入選=0.05,以進行自變量的選擇和剔除。
2.1研究對象一般資料228 例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47.36±7.29)歲,范圍為22~65 歲。大部分病人已婚,有子女。約半數(shù)為宮頸癌Ⅱ期病人,接受術后化療的為85 例,術后放療的為40 例,放、化療均接受的為103例。具體見表1。
表1 接受術后放、化療的宮頸癌228例一般資料
2.2研究對象疲乏情況228 例病人中,約半數(shù)病人(118 例,51.8%)只存在輕度疲乏,中度疲乏的病人有 102 例(44.7%),同時也有少數(shù)病人(8 例,3.5%)為重度疲乏。中重度疲乏病人共110例。
2.3研究對象疲乏的影響因素分析之單因素分析將本研究樣本分為輕度和中重度疲乏兩組,分別就年齡、文化程度等多個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婚姻狀況、臨床分期、治療方式、治療時長等5個因素的不同水平層,兩組分布占比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它們可能是研究對象疲乏的影響因素。見表2。
2.4研究對象疲乏的影響因素分析之多因素分析建立非條件logistic 回歸模型,以本研究資料為樣本,以研究對象疲乏狀況為因變量,賦值1=中重度疲乏,0=輕度疲乏。以前述單因素分析(表2)結果初選了年齡、婚姻狀況、臨床分期、治療方式、治療時長5 個指標作為自變量?;貧w前行共線性評估,顯示該5指標間均無強共線性,準納入回歸。各變量賦值見表3,其中部分變量,經(jīng)臨床和統(tǒng)計人員會商,適當合并水平層級,以使分析簡化?;貧w結果:共有年齡、臨床分期、治療方式等3 個變量被保留入回歸方程(P<0.05,OR>1)。提示它們均是宮頸癌放化療病人疲乏程度的影響因素。見表3。
3.1宮頸癌放、化療病人疲乏程度較高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出,癌因性疲乏是一種持續(xù)痛苦性癥狀,表現(xiàn)為軀體、情感、認知方面疲乏或精疲力盡的主觀感受,2007年第32屆國際腫瘤護理學會年會上已將其認為是“第六大生命體征”[7],現(xiàn)今已成為癌癥病人的首要困擾癥狀[8]。癌癥病人的疲乏與一般疲乏不同[8],目前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還尚未明確[9],但癌因性疲乏與癌癥本身及相關治療有關,這種疲乏無法通過休息、睡眠得到緩解,并且在相關治療和康復過程中長期存在,嚴重影響病人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降低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228 例病人中,有48.2%的病人出現(xiàn)中度及以上程度的疲乏。國內(nèi)相關研究報道,在接受放化療期間,宮頸癌病人的疲乏程度較為嚴重[11];國外對382 例宮頸癌病人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3%的病人主訴有慢性疲乏的癥狀[12];本研究結果均與其一致。由此可見,宮頸癌病人的疲乏狀況并不樂觀。嚴重的病情、漫長的治療,這無疑對病人的生活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而導致疲乏這一癥狀的發(fā)展。而在目前的臨床工作中,針對癌因性疲乏護理、治療的較少,尚未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癥狀進行評估、治療和護理[11]。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于接受放、化療的宮頸癌病人,護理工作人員應密切觀察其有無疲乏表現(xiàn),并對疲乏程度進行評估,采取有效措施幫助病人積極應對疲乏,以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3.2宮頸癌放、化療病人疲乏程度受多重因素影響
3.2.1 年齡 年齡作為生理指標之一,與疲乏有著緊密關注。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與疲乏呈正相關,年齡越大的病人疲乏程度越嚴重。而老年人的疲乏程度本身就高于年輕人群,隨著年齡增加,生理功能等逐漸老化,無疑會助長病人的疲乏表現(xiàn)。因此,應注意關注老年病人,根據(jù)其需要提供舒適護理,幫助其緩解疲乏程度。
3.2.2 癌癥分期 癌癥分期是檢測病人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癌癥分期是影響宮頸癌放、化療病人疲乏程度的因素之一,由Ⅰ期至Ⅳ期,病人的疲乏程度遞增。分期越晚,病情越嚴重,病人的疲乏程度則越高。相關研究指出,腫瘤的病理類型會導致病人不同程度的生理機能受損,從而導致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疲乏表現(xiàn)[13]。同時,嚴重的病情則表示有嚴重的癥狀表現(xiàn)、負面的心理和情緒和長時間復雜的治療,這也可能是加重病人疲乏程度的可能原因之一。因此,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應密切注意宮頸癌中晚期病人的疲乏表現(xiàn),如病人表現(xiàn)出嚴重的疲乏,及時處理,最大程度保證病人在放、化療期間的舒適,以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
表2 接受術后放、化療的宮頸癌228例輕度和中重度疲乏兩組的單因素比較結果/例
表3 接受術后放、化療的宮頸癌228例疲乏的影響因素分析之logistic回歸結果
3.2.3 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不同,宮頸癌病人的疲乏程度不同。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僅術后放療的宮頸癌病人疲乏水平較僅術后化療、術后放化療均接受的病人程度較低;而術后放化療均接受的病人疲乏程度最高,結果與國外相關研究[14]報道一致。腫瘤相關治療導致癌癥病人出現(xiàn)疲乏,相關研究指出,放療導致的細胞損傷、化療導致的血液毒性、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均會加重疲乏表現(xiàn)[9];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化療、放療等相關治療是導致疲乏的主要因素[15]。在病人術后接受放療、化療這段時間,護士需觀察、評估治療副作用對病人的影響,及時幫助病人緩解消化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等不適癥狀;對于放、化療均接受的病人,更應注意其各種癥狀,該類病人同時承受放、化療副作用的損傷,生理機能、心理狀態(tài)等均受到較高的負面影響,因此疲乏程度更為嚴重。護士可在治療開始前及時為病人講解治療的副作用及緩解方式,減輕病人心理壓力,并在治療中密切關注病人的主訴、癥狀等表現(xiàn),為病人提供舒適護理,以幫助病人緩解疲乏程度。
3.2.4 治療時長 治療時長也是導致病人不同疲乏表現(xiàn)的原因之一。單因素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6個月以及以上的宮頸癌病人的疲乏程度較為嚴重(可能與癌癥臨床分期較晚有關,雖然經(jīng)多因素分析,該因素未能保留入回歸模型),這與既往相關研究[16]結果一致。隨著治療療程的推進,疾病本身、治療副作用等對于病人的影響日益加重,因此病人的疲乏程度也有所加重。對于療程較長的病人,在其治療的較后階段,護士要注意觀察病人的疲乏嚴重程度并處理,防止病人因嚴重疲乏影響日常生活,幫助病人順利、舒適地接受治療,平穩(wěn)度過各療程。
疲乏是癌癥病人最常見和最易導致病人虛弱的癥狀之一,各癌癥分期的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疲乏癥狀[17];且疲乏對病人的生理有負面影響[18],嚴重損害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宮頸癌病人在術后放化療期間,經(jīng)受著較高程度的疲乏,生活質(zhì)量水平也較低。因此,在宮頸癌病人放化療期間,臨床護理工作人員應重視病人的疲乏管理工作,采取措施幫助病人減輕疲乏,以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由于條件限制,采用便利抽樣,樣本的代表性有限,且未納入非住院病人,尚需在優(yōu)化抽樣方法、擴大樣本量、納入非住院病人等方面來進一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