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生長”,教育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都是受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影響的過程,三者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島”,而是彼此聯(lián)系、互相補充的“環(huán)島”。三者合作共育,才是教育最佳的狀態(tài)。本著“讓家長成為最好的教育同伴”的定位,密云區(qū)北莊鎮(zhèn)中心小學高度重視家?;有问胶蛢?nèi)容的設計,制定并不斷完善家訪制度,以制度引領活動的有效開展,適度增加家校互動的頻次、創(chuàng)新家校互動的內(nèi)容、提高家校互動的品質(zhì),在增進家校雙向了解的同時,建立了信任,統(tǒng)一了步調(diào),提高了教育效果,實現(xiàn)了“植根鄉(xiāng)村巧引領,家?;バ殴灿恕钡哪繕恕?/p>
一、踏遍青山,開展家訪
深入到孩子的家庭中,去觸摸和感受他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環(huán)境,可以對孩子有更全面、更深入、更真實的了解,也可以極大地贏得家長的信賴。這是做好家校協(xié)同育人的第一步。要想把家長請進校門,我們首先要走進學生的家門。
1.一張家訪圖
我們學校距離密云城區(qū)80華里,服務全鎮(zhèn)11個行政村,整個鎮(zhèn)域地形像一個張開的手掌,好多村子都不在一條路上,這確實讓我們在家訪時花了不少心思和時間。我們按照各村的地理分布手繪了一張地形圖,把北莊溝溝岔岔里的大小村落都囊括其中,每一個北莊小學的學生都可以在上面指出自己家的位置。每次家訪前,班主任就會拿著這張圖,把學生的家庭住址捋個遍,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校也會統(tǒng)計各個村里的學生人數(shù),以確定家訪的時間和路線,切實保障“訪全員”。
2.大家一起訪
我們的家訪不只是班主任的事兒,也不只有語、數(shù)、英等學科老師關注,而是全校教師一起參與的重要活動,真正做到“全員訪”。我們一直信奉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校就是老師的事兒,不能因為聽講不認真動不動就找家長,更不能給家長布置作業(yè),尤其是在農(nóng)村,很多家長顧不上也役有精力輔導孩子作業(yè)。我們要求家長做的,只是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做好飯、多陪伴而已。所以,這三點也是我們家訪關注的重點。我們會看看孩子們的書桌,打開燈看看亮度是否合適,數(shù)數(shù)家里藏書有多少,感受一下家庭氛圍,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
3.一個孩子的家訪
“一個都不能少”是我們在家訪中遵循的重要原則。北莊鎮(zhèn)的大嶺村,離學校20華里,2017年的時候,那里還有最后一名小學生。于是,我們專門組織了一次“為了一個孩子”的家訪活動。這名學生家中的生活條件雖然略顯清苦,但墻上的小書架卻格外引人注意,不太寬敞的房間里,也有孩子寫作業(yè)的一張大桌子??吹揭郧袄蠋焽诟赖氖虑?,家長都做了,我們陡然而生一種感動。
4.特殊天氣送課訪
特殊天氣送課家訪是我們學校的傳統(tǒng)。不管是2003年非典時期、霧霾紅色預警停課期間,還是冬天的大雪天氣,老師們的身影都會及時出現(xiàn)在學生的家里。為了讓學生停課不停學,除了利用網(wǎng)絡進行教學外,在路況條件許可的前提下,老師會驅(qū)車趕到學生家中送課,時刻讓學生和家長感受到老師和他們在一起。
5.特殊孩子深度訪
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社會間題也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我們格外注重對這些孩子的深度訪和隨時訪。一名五年級的外地借讀女生,父母離異后各自成家,她和姑姑一起在北莊生活。后來,細心的班主任了解到姑姑也離婚去了廣州,撂下她和姑姑的女兒跟姑父一起生活。班主任老師立即到孩子家里進行家訪,并第一時間向?qū)W校說明了情況。于是,在征得教委同意后,我們及時做孩子姑姑的工作,為孩子辦理了住宿手續(xù),而且商定:周末休息時,孩子由另外一個姑姑接到家里居住。孩子在班主任和宿管老師的照顧下,越來越陽光,越來越自信。在和孩子姑姑、爸爸進行多次溝通后,孩子終于在六年級的時候,辦理轉(zhuǎn)學手續(xù)到廣州與父親團聚。
普遍而深人的家訪L工作,讓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全面,讓學校更能準確把脈家長的需求,也讓學校贏得了家長的衷心信賴。每年10月是我們的家訪月,也是我們感覺最幸福的日子。因為,會有家長早早地到村口去迎接,讓老師坐到他們的電動三輪車斗子里;會有家長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像迎接貴賓一樣;會有家長把炒好的花生、新摘的蘋果往老師兜里塞。我們走進各村的時候,都能從街坊四鄰喜氣盈盈的問好和“學校者師又來家訪啦”的嘖嘖稱贊中,體會到當老師的幸福。家訪,讓我們在走進學生家皇的向時,也走進了家長的心里。
二、開放視野,攜手家長
“開放”是我們國家的五大發(fā)展理念之一,也是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2014年我們把“開放”理念貫徹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出了“開放視野、自主學習”的校訓、“開放民主”的管理理念、“開放自主”的教學理念。在家長工作中,我們也堅持敞開校門,讓家長更多地走進來,打開教育邊界,也打開家長心結。敞開校門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增進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和理解,二是統(tǒng)一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1.建立家?;又贫?/p>
我們本著每月一次家?;拥脑瓌t制定了《北莊小學家長視導制度》,讓家長以不重樣兒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學校各項工作。暑假后開學,9月召開家庭教育大講堂、肥胖和近視學生專題家長會,i0月開展家訪、家長開放課堂,11月組織班級家長會,12月進行家長滿意度調(diào)查;寒假后開學,3月針對待合格學生開展部分家長會,4月召開全校家長會、家長教師交流會,5月召開畢亞生家長會,6月組織“六一”慶典暨優(yōu)秀家長表彰,7月開展家長意見征集,8月進行新生家長輔導。每項活動責任到人,各負其責,井然有序。
2.設立家長開放日
我們的家長開放日內(nèi)容包羅萬象,涉及學校所有工作:有直通教學的全校評優(yōu)課、讀書匯報會,有涉及德育的隊會評優(yōu)、班會評比,有關乎生活的走進宿舍、走進食堂,有展示特色的社團展示、舞蹈節(jié),有參與決策的校服款式選擇、舞蹈節(jié)籌備,也有走進教室給孩子監(jiān)考、走進會場參加教師工作總結會,還有家長跟孩子一起參加的春季運動會。我們的家長開放日形式靈活多樣,雖然是每月一次活動,但是在頻次的設置上以不給家長增加負擔為原則。每次開放的形式不同,有需要家長到校現(xiàn)場參加的,也有在家填寫問卷或者接電話就可以的;有全體家長出席的,也有部分家長參加的;有要求家長必須參加的,也有家長視孩子情形自愿參加的。這樣,把學校各項工作都給家長曬一曬,既讓家長對學校工作了如指掌,也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了教師,更讓家長在這些開放活動中對學校和老師多了一些理解,拉近了家校距離。
在過去的幾年里,有太多讓我們銘記于心的感人故事。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活動,都會有家長放下工作請假而來,不顧農(nóng)忙抽時間前來,天氣不好冒著雨雪前來,甚至有家長雙腳骨折,拄著拐杖也要趕來。每年舞蹈節(jié)都是學校和家長的重要日子,三百多名學生的小學校,卻有近千名家長和觀眾頂著熱辣的陽光聚在操場上,為孩子們的成長加油助力。在他們心里,學校的事兒就是家長的事兒。
3.開設家庭教育大講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的堅定信念是,教育學應當成為眾人的科學——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我們竭力給每個家長都講授最低限度的教育學知識。”我們的家庭教育大講堂就是幫助家長更新觀念、習得家庭教育方法的課堂。每年寒暑假后開學,我們都會給家長上一節(jié)家庭教育課,課的內(nèi)容包括兩大方面:一個是學校工作的回顧與展望,讓家長對上學期學校工作成績有具體了解,對本學期工作計劃做到心中有數(shù);另一個就是家庭教育知識普及,主題都是根據(jù)上一學期發(fā)現(xiàn)的家長們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設計的。大講堂除了我們自己講,也會邀請一些專家進行主題培訓,比如邀請北師大教授講兒童閱讀、科學育兒、食品安全、健康飲食等等。除了大講堂之外,我們還會印發(fā)每月一期的《心理月刊》,心理教師會把家庭教育知識以文字的形式介紹給家長,告訴家長怎樣踉孩子溝通。
三、多管齊下,深度溝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學校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場所,家長與學校應該成為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共同幫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谶@樣的認識,我們不止步于常規(guī)的家長會、開放日,而是十分注重與家長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溝通。
1.校長熱線
溝通對于做好家長工作至關重要,家校矛盾很大程度上是溝通不暢造成的。為了保證家長能夠第一時間、以最簡單的操作完成與學校的溝通,在與全體家長第一次見面的家長會上,我主動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給全體家長,同時發(fā)布在校報的顯著位置,希望以這樣坦誠的方式向家長傳遞一種信念:學校和家長是一條船上的盟友,是教育孩子的同伴。只要我們態(tài)度真誠了、渠道暢通了、心態(tài)開放了,家長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通情達理得多。特別難忘,那一年六年級的學生畢業(yè)離校,中午我在學校門口值班,一個六年級學生家長拉著我的手淚眼婆娑地說:“孩子畢業(yè)了,可是真舍不得咱們小學,舍不得老師們?!蹦茏尲议L舍不得,是對我們最好的褒獎!
2.校報宣傳
《北小教育》校報創(chuàng)辦于2014年9月,每月一期,是我們開辟的家校溝通的又一條渠道。它包括“新聞月談”“陽光教師與美麗少年”“住宿生與幼兒園專版”“家校社協(xié)同教育專版”四大版塊,下設“新聞月談”“好書推薦”“黨建園地”“主題教育”“學生習作”“住宿生天地”“幼兒園專欄”“健康吧”“節(jié)氣介紹”九個專欄,圖文并茂又全面及時地呈現(xiàn)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既是家長了解學校的窗口,也是家長間互相學習的陣地。
3.網(wǎng)絡互動
“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家校溝通又多了新的途徑。班班建立的微信群,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更方便了,線上為學生答疑解惑的老師不在少數(shù)。舞蹈社團的微信群更實用,老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在家練功的情況,家長也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比賽的實況轉(zhuǎn)播。
4.意見征集
家長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動態(tài)化,所以,我們十分重視傾聽家長聲音,每學期都會通過幾種渠道,面向不同家長群體征求意見和建議。一是成立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長教師協(xié)會、膳食管理委員會、家長志愿者協(xié)會,每學期一次會議,讓家長代表及時參與到學校管理與監(jiān)督中來。二是每年7月下發(fā)家長調(diào)查問卷,征集家長意見,我們逐一細看并記錄、分類、整理,按照“伙食、購買物品、設備設施、教育教學、安全”等不同類別加以梳理,然后組織會議進行研究,確實存在的問題馬上改;當時無法操作的,通過各種渠道給家長明確答復,說明原因;不存在的問題第一時間跟家長溝通,橙清誤會。三是每年12月,我們都會通過電話進行家長滿意度調(diào)查,這項調(diào)查采取電話隨機訪談的形式進行,由于方式比較直接,很受家長歡迎。
經(jīng)過近六年的堅持,學校工作在“全面開花”的基礎上,也贏得了全體家長的信賴。家長成了學校最好的宣傳員,成了學校教育的一分子,成了我們最好的教育同伴。家長的信賴,給了學校從未有過的殊榮。2014=2015學年,學校第一次榮獲密云區(qū)家長滿意度第一名,從那之后就從未旁落。如今,我們已經(jīng)連續(xù)五年榮獲家長滿意度全區(qū)第一。我們深知:這是家長對學校的無限信賴與認可,是對我們至高無上的鼓勵與獎賞。這份沉甸甸的心意,是我和老師們不竭的動力之源。
【王春艷,北京市密云區(qū)北莊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