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圓
這些年,故宮“游人止步”的區(qū)域越來越少,一扇扇緊閉的大門打開,一座座幽靜的院落躍入眼簾。2014年,故宮的參觀區(qū)域是52%,2018年,這一數(shù)字接近80%。故宮開放的不僅是它的區(qū)域,還有它的姿態(tài)。它通過各種方式宣傳自己,讓人們更加了解故宮,再次走進故宮,真正愛上故宮。
“故宮恢復開放的消息剛放出來,就趕緊搶了票?!鄙僖姷目諘缱辖?,恢復了它的安靜,讓不少人感嘆“限流的參觀體驗真的太美好了”。
自2020年5月1日起,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額5000人。隨后又結(jié)合北京疫情防控實際,為滿足更多觀眾的文化需求,7月28日起上調(diào)至12000人。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人們分享著這段特殊時期來故宮參觀的體驗,除了故宮本身帶來的震撼外,“人少、體驗好”是普遍的反應。在去年年底舉辦的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發(fā)布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介紹,2019年故宮接待觀眾數(shù)量首次突破1900萬人次,年增170余萬。早在2002年,故宮年客流量就達到700萬人次,僅次于當時世界上年客流量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之后10年,故宮年客流量猛增到1500萬人次。
“觀眾增長速度太快”成為故宮幸福的煩惱。一方面,故宮悠久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吸引著來自全國和全世界的人;另一方面,過多的參觀人數(shù)導致深度參觀體驗大打折扣。
梁慕至今還記得2015年3月和大學同學第一次去故宮的場景,32個售票窗口及密密麻麻的排隊人群震撼了她。隨后她們跟著人流,沿著中軸線相繼參觀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由于前三殿和后三宮人太多,她只能隨著擠進有利的參觀位置,伸長脖子、睜大眼睛看向殿內(nèi)一探究竟。走了一下午,她們又累又渴,最后終于找到了能坐下休息的椅子。實際上,越是參觀到后面,蹲著墻根、坐在椅子上或者直接坐在地上休息、吃東西的人就越來越多?!叭苏娴暮枚喟。巳硕枷肟垂蕦m?!?018年梁慕再去故宮時,已經(jīng)是網(wǎng)上預約購票了,當年排滿長龍的售票窗口都已關閉。而到了2019年,她在午門安檢時只需要拿著身份證就行了,她的外國朋友們只需要出示護照,也無需再兌換票。幾年下來,故宮排隊的環(huán)節(jié)和時間大大縮減。
這些改變的背后是故宮管理的改革。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每次談到故宮參觀體驗時總要拿“故宮跑”來作例子。2015年9月,故宮舉辦九十華誕系列展覽之“石渠寶笈特展”時,諸多難得一見的重量級書畫引得人們“跑步進故宮”,由于人數(shù)太多參觀一直持續(xù)到后半夜。盡管幾年后單霽翔再講這段往事時觀眾都輕松一笑,然而對于故宮來說卻是一件嚴肅大事,“要重新審視過去的一切做法,究竟以自己管理方便為中心,還是以我們服務對象方便為中心?”
“博物館參觀體驗的提升是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博物館建設和管理的重點之一?!惫蕦m博物院館員張娜撰文指出,參觀體驗是一個綜合性感受,既依賴硬件設施又注重軟件服務,博物館需要以觀眾為中心解決痛點,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質(zhì)量。其中,對博物館觀眾舒適度影響最大的就是參觀環(huán)境的擁擠程度,“走不動”“擠不進”“看不著”現(xiàn)象極大地影響了觀眾的參觀體驗。面對博物館有限的空間和近年來持續(xù)增長的參觀熱度,故宮科學測算場館承載量,制定限流措施。自2015年6月13日起,故宮開始試行每日限流8萬人及實名制售票措施,2017年“十一”長假期間首次實現(xiàn)全網(wǎng)售票和觀眾流量的有序管理。限流之外,“讓觀眾有尊嚴地參觀”也成為故宮改善參觀體驗的一大抓手,如增設配椅讓觀眾“有尊嚴地休息”,設立景運門餐廳、冰窖餐廳及觀眾服務區(qū)、角樓咖啡店等,為觀眾提供便捷、多樣的用餐條件,從而解決如廁難、休息難、用餐難等痛點,讓他們心平氣和、體力充沛地參觀故宮。
“故宮的參觀分為兩部分,一是‘網(wǎng)紅點,即人流量最大的中軸線,另一部分比較小眾,即故宮舉辦的展覽,這是我最喜歡,也是故宮最用心,和其他博物館最不一樣的地方。”劉羽自稱是“故宮小迷妹”,在北京上大學的她一年大概去4次故宮,大多是沖著展覽去的。在劉羽看來,故宮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建筑本身也是文物,有些展布置在不常開放的場館,因此成為難得的參觀機會。
打開故宮博物院官方網(wǎng)站首頁,實時顯示著目前故宮藏品有1863404件/套。和故宮古建筑群一樣,這都是屬于故宮的寶物,是故宮參觀體驗的重要部分。“故宮代表著中國文化的輝煌,那些文物凝結(jié)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要讓更多人認識到我們真正的國寶和精華在哪?!睙釔酃蕦m的張浩,在當了爸爸之后,更加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文化修養(yǎng)。數(shù)據(jù)顯示,在故宮的1900萬觀眾中,40歲以下的占56.16%,年輕人到故宮參觀的比例越來越高,父母也更愿意帶小朋友前來參觀。
故宮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jié)構(gòu)宮殿建筑群。故宮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是在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型綜合性國家級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座歷經(jīng)風雨的恢宏建筑群不僅承載著明清500余年的歷史,也蘊涵著中華5000年文明的演變歷程。故宮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表館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然而長期以來,故宮可以參觀的區(qū)域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區(qū)域是不開放的。99%的藏品沉睡在庫房里面,拿出來展示的不到1%。華中科大兼職教授余豐慧就曾表示:“游客對于故宮的參觀僅僅局限于玻璃墻外的觀賞,還要忍受大批游客擁擠的混亂秩序,這既影響了游客參觀體驗,也使得故宮的歷史感和威儀感有所減損。”這個問題,故宮人當然也看在眼里?!斑@些世界之最,怎么叫人感受到呢?這是一個難題?!比绻槐弧翱匆姟?,那些稀世珍寶以及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很有可能會被淡忘,觀眾的參觀體驗也得不到滿足。
2002年鄭鑫淼上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后,開啟了故宮自1911年以來的首次整體大修。這也是近百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修繕。工程計劃從2002年一直延續(xù)到2020年,長達19年,總投資約19億元。他主持制定了《故宮保護總體規(guī)劃(大綱)》以最大限度保持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大修工程采取分階段修復的方式進行,基本是6年為一個階段。正是有了這項長期計劃和研究人員專業(yè)細致的工作,人們才得以不斷看到接近還原當時場景的宮殿和文物。
文物修復的工作在《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播出后,引起了人們巨大的興趣和熱情。人們也第一次知道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了解文物修復專家的內(nèi)心世界和他們的日常生活故事。修復后的文物更是驚艷了無數(shù)觀眾。“我們的文物得不到保護,沒有面對觀眾的時候,它們是沒有尊嚴的,它們是蓬頭垢面的。只有它們得到了保護,面對觀眾以后,它們才會神采奕奕,才會光彩照人。”通過這部細膩、溫軟且富有人情味的紀錄片,人們與故宮的距離不斷拉近。
“最遺憾的事情就是觀眾進入故宮博物院以后,只往前面走,不往兩側(cè)走。80%的觀眾往前走,看皇帝過去坐在什么地方,看皇帝原來睡在什么地方、躺在什么地方,再往前是御花園就出去了?!眴戊V翔曾經(jīng)說,“我們再也不能把99%的文物收藏在庫房里,再也不能大部分區(qū)域都不開放,人們有強烈的文化需求?!?/p>
為此,故宮加快了開放的步伐,不斷擴大對觀眾的開放區(qū)域,增加展示空間,舉辦更多的展覽。2014年起,故宮開始推開一座座大門,如隆宗門。這是廣大的故宮西部區(qū)域第一次開放,人們得以窺見“故宮退休女性的世界”。2015年,故宮增加開放了午門雁翅樓,東華門城樓、角樓,慈寧宮、壽康宮和慈寧宮花園、寶蘊樓、端門城樓等區(qū)域。2016年,故宮遷出紫禁城中路、東西路紅墻內(nèi)的全部辦公科研單位,進一步使開放區(qū)域增加到76%左右。到2018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已經(jīng)達到80%。在觀眾看到越來越開放的區(qū)域和越來越豐富的展覽背后,故宮一直在人們看不到的角落緩慢、有序、堅定地進行著文物保護,上千故宮人做了大量繁復的工作。一位在此工作了將近10年的工作人員說,故宮改革的這些年,活動不能停,展覽不帶歇,故宮人每天是拼了命在工作,以呈現(xiàn)出最好的效果。
“第一次登上端門,被養(yǎng)心殿的數(shù)字展實力圈粉:朱批奏折、召見群臣、鑒藏珍玩、穿搭服飾、親制御膳還有小電影和VR?!眲⒂鹫f,故宮人的努力和熱愛讓她對故宮的喜愛又增添許多,“一直給我們介紹的程序員小姐姐自豪地說‘這是我設計的程序,當然厲害,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豪感很有感染力。”
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借助不斷發(fā)展的數(shù)字技術,與時俱進的故宮從資源數(shù)據(jù)化走向數(shù)據(jù)場景化,從場景網(wǎng)絡化走向網(wǎng)絡智能化?!爱敩F(xiàn)場無法抵達,線上便成為最佳的選擇?!?月16日,“數(shù)字故宮線上分享會”舉行,“數(shù)字故宮”團隊的年輕人攜手故宮文物研究專家?guī)е^眾入畫、賞物,如經(jīng)過超高清掃描的《韓熙載夜宴圖》放大40倍后,觀眾可以在超4K高清畫面中沉浸式觀賞,而不錯過任何細節(jié)。數(shù)字文物具有的不貼近文物能看見細節(jié)的優(yōu)勢,讓觀眾看到了數(shù)字文物資源深度應用的可能。疫情期間,通過各種線上渠道觀看故宮文物的人數(shù)激增。
“#讓我們一起來讀日歷#漱芳齋內(nèi)外戲臺。為新年等重大節(jié)日在重華宮宴集時的演戲場所……”現(xiàn)在,每天都會有網(wǎng)友到擁有著960萬粉絲的“故宮博物院”賬號“打卡”故宮文物,了解文物知識,“漱芳齋什么時候能對外參觀”“看《上新了·故宮》有說漱芳齋是看戲的地方”,還有網(wǎng)友打趣道“我猜又有人要說還珠格格了”。
故宮的參觀體驗,不僅在線下,還可以在線上,而且線上故宮的風采越來越迷人。每到冬天,故宮拍攝的雪景圖都會刷屏,以致故宮人打趣說“故宮不下雪,我們著急啊”。不僅如此,“每日故宮”“故宮展覽”成為非常受歡迎的手機App,還有“全景故宮”“V故宮”讓人們身臨其境,欣賞更多宮殿和文物細節(jié),也為不能到達故宮的人彌補遺憾。
在7月16日“數(shù)字故宮線上分享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講到,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故宮博物院也面臨著種種新挑戰(zhàn),但同時故宮也緊緊抓住了數(shù)字時代帶來的機遇,聯(lián)合專家學者與社會機構(gòu),將學術成果與數(shù)字技術密切結(jié)合,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轉(zhuǎn)化,讓更多的朋友可以通過“數(shù)字故宮”感悟和體驗到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