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廣
我國農業(yè)建設最近幾年發(fā)展非常迅速,為我國基礎建設貢獻力量。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其產量和種植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因此,加強玉米栽培技術的研究,積極開展各種病蟲害的防治對提高玉米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農業(yè)土地利用率相對來說不算太高。玉米作為重要經濟型作物,與其他的傳統(tǒng)糧食作物相比,具有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環(huán)境適應性等優(yōu)點,而且每年的需求量都在不斷增加,只有根據玉米自身的成長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并充分運用科學種植技術,提升病蟲害防治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玉米產量。
一、玉米栽培新技術
1、因地制宜來選擇栽種良種
通常情況下,玉米種子的選擇要充分的考慮到地域特點,這對于后期糧食產量的提高起著很關鍵的作用。栽種品種的選擇,還應該注意當地的土壤情況及氣候特點等,以此來避免栽種的品種和季節(jié)發(fā)生沖突,保證玉米栽培的高效性和價值。另外,在進行遴選良種的過程中,應根據區(qū)域栽種的特點積極的開展種子雜交技術,繼而培育出抗旱、抗病、抗倒伏、適應性較強的玉米品種,從而可以在當地進行更大范圍的推廣以及更熟練的應用。
2、播種前的土地翻耕作業(yè)
土地平整和翻耕是保證玉米種植質量的重要因素。在進行種植之前,要依據土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翻耕。保證土壤的通透性。同時通過翻耕作業(yè),可以有效的對降低土塊的體積,保證玉米種子在種植之后能夠被完全覆蓋。此外,要積極發(fā)展機械化作業(yè)的力度。積極使用各種機械來代替?zhèn)鹘y(tǒng)玉米種植技術中使用的人工作業(yè)方式,保證土地平整和翻耕效果,為玉米生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3、通過深松促進玉米對養(yǎng)分的吸收
玉米種植想要得到高產,除了要選擇高品質的玉米種子之外,播種后的護理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對土地進行深松來打破犁底層,可以有效的促進種子對于養(yǎng)分的充分吸收,進一步保證玉米的茁壯成長。犁底層是由于長期的耕作使其經常會受到犁的擠壓和降水時黏粒隨水沉積而形成的比較緊實的土層。對于耕作土壤而言,不太厚的犁底層對于農作物保存水分和保持養(yǎng)分是大有好處的,但是如果犁底層過厚(大概在20cm左右)且比較堅實,對于能量的傳遞和物質的轉移、通氣透水、農作物根系下伸來說大大的不利。為了使種植土壤的保墑蓄水能力得到增強,讓土壤的抗旱耐澇能力得到提高,作為農業(yè)種植人員,必須早早的做好深松工作,來進一步保證玉米根系向下延伸,增加玉米肥料的使用效率,增強玉米的抗倒能力,從而使土壤中的水肥氣熱微生物可以更好地促進玉米的茁壯生長。
二、玉米栽培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措施研究
1、農業(yè)防治
病蟲害的出現使得玉米栽培的質量和產量受到了嚴重的制約,玉米作為傳統(tǒng)的農作物之一,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方面,農業(yè)措施是基礎性的工作。通過進行合理播種時機的選擇、與其他作物的合理間作、防治技術的培訓,以及農業(yè)部門對于病蟲害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及時發(fā)布病蟲害消息等,來進一步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水平。
2、玉米紋枯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紋枯病同樣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玉米病害種類。在發(fā)生這種病害之后,玉米植株會出現竟敢腐爛的情況,玉米開始出現死亡情況,最終導致產量下降。一般情況下玉米發(fā)生紋枯病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莖稈等部位。在發(fā)生以后,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就會影響到玉米后續(xù)果穗的生長,最終導致減產。在實際防治過程中,農業(yè)生產者在玉米患病初期將患病部位直接切除,然后再切口處涂抹相關藥物。同時,可以采用井崗霉素稀釋液通過噴灑的方式實現對這種疾病的有效防治。一般使用方法是在每200公斤水中加入0.1公斤的井崗霉素即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3、化學防治
玉米在種植中,玉米斑病、玉米紅蜘蛛與玉米螟都是十分常見的病蟲害。當玉米植株抽雄后,容易產生玉米斑病,一旦產生病害則會造成大面積發(fā)病,玉米植株中超過1/5的葉片會發(fā)生斑病??梢岳脻舛葹?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配置成500倍液的防治作用更加顯著。百菌清可濕性粉劑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將濃度為75%的藥劑配置成700倍液,通過玉米噴液進行防治。每隔7-10d對玉米植株噴灑1次,連續(xù)噴灑3次就能顯著提升防治病蟲害的效果。當玉米成長到打苞期,利用溴氰菊酯乳油(濃度為3%)配置成1000倍液,進行蟲害防治。
綜上所述,加強對玉米栽培技術的研究工作。采用各種先進的方法保證玉米栽培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作為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必須加強對玉米病蟲害的研究,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控制病蟲害,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才能保證我國玉米栽培效果進一步提高,保證我國糧食產量進一步提高。
(作者單位:151700黑龍江省明水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