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菡丹
摘 要:對外翻譯工作是我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其中,漢語新詞的英譯實踐更是肩負著“讓世界真正認識中國”的重任。追溯近十年漢語新詞的發(fā)展軌跡,新詞貢獻率最高的兩大類是反映中國政策走向的特色新詞和反映社會民生的流行語。作者結合自身在該領域的翻譯實踐,從漢語新詞英譯的現(xiàn)狀分析以及如何譯好漢語新詞的設想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關鍵詞:漢語新詞;兩會新詞;年度流行語;英文譯名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1-0161-02
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向世界更好地傳播中國理論與中國聲音,成為黨和國家宣傳事業(yè)的重要任務。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如何呈現(xiàn),中國在世界上的聲音如何傳播,對外翻譯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作為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和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漢語新詞能更形象深刻地反映出國家政策、社會民生及大眾心態(tài)等時代最強音。同時,漢語新詞的英譯實踐則成為國外了解、感悟并融入中國時代和社會的重要窗口,肩負著“讓世界真正認識中國”的重任。
漢語新詞主要是指在漢語中不斷出現(xiàn)的被創(chuàng)造的新詞和被賦予新義的舊詞。追溯近十年漢語新詞的發(fā)展軌跡,新詞貢獻率最高的兩大類是反映中國政策走向的特色新詞和反映社會民生的流行語。本篇論文以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公布的2017、2018“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和2019年兩會期間涌現(xiàn)的中國特色新詞為語料,結合作者在本領域的翻譯實踐,從漢語新詞英譯的現(xiàn)狀分析以及做好漢語新詞英譯的設想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一、兩會特色新詞及其英譯
兩會新詞的翻譯應從文化和本土化的視角,采取音譯或音義譯、釋譯、歸譯等手段。英語中如果根本沒有對應表達,或者說是我們需要翻譯的詞語在目的語中屬于意義空缺,我們就需要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翻譯。譯文必須確保遵從原文意思,并爭取在目標語言中具有很好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以下筆者結合目前常見的熱詞英譯,進行具體分析。
例1:人類命運共同體
參考譯文: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fā)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國內國際場合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提出,“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引起各國關注,得到全球認同,成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國際共識?!懊\共同體”也隨即成為一個全球“熱詞”。它的英譯采取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辦法,補充完整詞匯“共同”的所指。簡明扼要的譯名處理方式大大促進了對外傳播和交流工作的開展。
例2:粵港澳大灣區(qū)
參考譯文: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縮寫GBA
分析:粵港澳大灣區(qū)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城市群概念。該城市群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qū)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珠三角)九個地市組成。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zhàn)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實踐。這個專有名詞采用了直譯的翻譯方法,既保留漢語的文化特色,又不致產生誤解。類似翻譯的兩會新詞還有:健康中國(Healthy China),工匠精神(craftsmanship spirit)等。
例3:深港通參考譯文:Shenzhen-Hongkong Stock connect
分析: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lián)互通機制的簡稱,指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術連接,使內地和香港投資者可以通過當?shù)刈C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guī)定范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這一詞組由于中文字面意思較為簡略,為便于目的語讀者的理解,翻譯時采用的是意譯的方法。類似的詞匯還有:公平教育(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等。
二、年度流行語及其英譯
每一年,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語料庫根據(jù)源自國內16家權威報紙當年的全部文本(涵蓋國內政府機關報、都市地方報和發(fā)行量較大的晚報等),利用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結合人工后期處理提取、篩選的手段,評選出“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被選出的流行語代表了中國主流媒體的關注點,記載著全體國人的集體行為與集體智慧,備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
例1:佛系
參考譯文:buddha-like;buddhist-style
分析:“佛系”一詞義指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不苛求、不在乎、不計較,看淡一切,隨遇而安的生活態(tài)度?!胺鹣怠毖杆僖W(wǎng)絡并顯示出超強的構詞能力,“佛系青年”、“佛系生活”、 “佛系父母”、 “佛系養(yǎng)生”等,層出不窮。本詞語采用保留形象直譯的方式,外國人也看得懂,達到了信息傳遞目的。人民網(wǎng)的英文版把“佛性青年”翻譯為“Buddha-like youngsters”;專門報道中國新聞的Supchina時報則另譯為“Buddhist Youths”。由此衍生出:佛系交友(Buddhist-style social networking)、佛系粉絲 (Buddhist-style fan)等。
例2:隱形貧困人口
參考譯文:the unexpected poor
分析: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在網(wǎng)絡上流傳之后,網(wǎng)民對于“窮”的認識又有了新的領悟,并將一部分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稱為“隱形貧困人口”。他們貧困的原因多是自我消費不節(jié)制所造成的——不是沒有錢,只是花得多而已。有人將“隱形貧困人口”譯為the invisibl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或the invisible poor。字面上看,invisible確實是“隱形”,但在各自的語境下,“隱形貧困人口”中的“隱形”并非“invisible poor”中的“invisible”。 “隱形貧困人口”就是表面上看不出來的貧困者,或可譯為the unexpected poor,即意料之外的貧困者??紤]到“隱形貧困人口”為網(wǎng)絡熱詞,可以再處理得有趣一些,比如:those living in inconspicuous poverty,inconspicuous poverty即不顯而易見的貧困。
三、結語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在當前我國日益加強自身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大環(huán)境下,語言媒介尤為重要。漢語新詞不僅僅是語言符號,它們是社會歷史變化發(fā)展的縮影,從語言層面表達出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心態(tài),簡潔而又深入地勾勒了社會的發(fā)展軌跡和大眾心理的微妙變遷。面對以英語為主導語言的國際社會,我們參與國際對話時時刻刻離不開翻譯。譯好具有鮮明國家政治和文化標記的漢語新詞,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和中國聲音,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齊建濤.現(xiàn)代漢語流行語生成源起考略及其英譯[J].大連大學學報,2007(2).
(責任編輯:林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