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紅
摘 要:筆者從歌曲的美學分析(創(chuàng)作背景、歌詞意境、詞曲結(jié)合)和演唱體會(氣息運用、咬字吐字、強弱對比、以情帶聲)兩個方面對《秋窗風雨夕》這首歌曲作了全面的分析及演唱指導,力求能為紅樓夢組曲演唱者們提供一些有益的演唱提示及情感體驗。
關鍵詞:歌詞意境;詞曲結(jié)合;演唱技巧;以情帶聲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1-0153-02
歌曲《秋窗風雨夕》詞作者曹雪芹,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這首曲子是王先生為87版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譜曲的眾多插曲中的一首?!肚锎帮L雨夕》在劇中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在一秋夜寶釵深夜探病,兩個女孩“互剖金蘭語”后。黛玉有感而發(fā)遂作詩一首——這便是書中所描寫的“風雨夕悶制風雨詞”這一場景。
《秋窗風雨夕》模仿的是《春江花月夜》的格調(diào)。作者緊扣秋、窗、風、雨、夕,而以“秋”為主體.兩詩的情景兼融、意境悠遠很相似,里面幾個主題就是“秋天”“夜晚”“蠟燭”。
一、從歌詞意境上體會浪漫主義的脫俗美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寒煙小院轉(zhuǎn)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這是一曲深沉而哀怨的悲歌,凄風苦雨的秋夜,一個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涼的情緒如濃重的暗夜壓在她的心頭。“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詩開篇四句,就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無邊無際的秋景:“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兩句開頭,讓我們身處于她瀟瀟秋風雨、淡、秋草搖落、和秋燈暈暗、秋窗悉嗦、秋雨連天……到處都是無所不在,卻又無可奈何的秋。十五個“秋”字的反復疊用,著力渲染了秋天肅殺、凄苦的、青燈熒熒的氛圍中?!爸镲L雨來何速?……牽仇照恨動離情”則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主人公這位“離人”在秋雨之夜的復雜心態(tài)。她先是抱怨這風雨來得猝然和迅速,使自然界的草木頃刻間變得衰萎而枯黃?!罢l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寒窗小院轉(zhuǎn)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羅衾不耐秋風力,……燈前似伴離人泣”這對于心事重重的黛玉來說,除了感受錦衾被涼的滋味外,只有靜聽著聲聲殘漏不停的催送夜晚?!安恢L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以淚相拋,雖然很無奈,但又不失抗爭的心態(tài)。
二、從詞曲結(jié)合方面分析
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當年為87版電視劇《紅樓夢》譜曲時選擇了其中的十二句譜成歌曲《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原詩總共出現(xiàn)15個“秋”字,歌曲總共有12個“秋”字,基本保存了“秋”字疊加的詞韻美和秋意襲來主人公對未來迷茫悲觀的情感基調(diào)。此曲為E羽雅樂調(diào)式,帶再現(xiàn)的一段體。歌曲前奏就使用了E羽雅樂調(diào)式的音階營造出悲傷的感覺。作者采用弱拍起唱,二度和小三度下行音程,基本在低聲區(qū)平緩進行,模仿出如泣如訴的語調(diào)聲。前8小節(jié)結(jié)
構(gòu)為a+a(4+4),意在用比較干凈的人聲與極簡約的鋼琴聲部勾勒出一幅看似寫物、實則抒情的哀傷畫面。第7小節(jié)處歌曲上行四度跳進,同時鋼琴聲部在A商和弦上快速演奏分解和弦,讓音樂情緒瞬間迸發(fā),與前面部分形成鮮明對比。
第9小節(jié)處出現(xiàn)了G宮和弦,讓歌曲產(chǎn)生向G宮調(diào)式發(fā)展的感覺,同時旋律往高音發(fā)展,音樂的色彩變得明亮起來。這種“明亮”的感覺感覺沒有持續(xù)多久,結(jié)束在第13小節(jié)的鋼琴聲部。隨后歌曲旋律又回到較低音區(qū),14、15小節(jié)通過人聲與鋼琴兩次樂匯的“問答”,把音樂情緒帶回到悲傷的氛圍中,在17小節(jié)回到E羽和旋,仿佛一聲嘆息,令人意猶未盡。18~21小節(jié)是前四小節(jié)的部分重復(改頭留尾的作曲技巧),用同樣的旋律結(jié)束在E羽和旋上,加強了“嘆息”的效果,聽起來令人悵然若失。從曲譜的基調(diào)來看,
王立平先生把詞曲的情感完美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詞曲表達的情感、基調(diào)在每一句的詮釋中都達到了高度的融合,完全展現(xiàn)了一幅秋意濃重的窗前,一位妙齡少女在感傷之余對自己渺茫人生路的糾結(jié)與叩問。
三、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演唱技巧
1.從氣息運用方面說
此曲大部分用軟起聲。整首曲子除了11~14小節(jié)外,其他每一句都是弱拍起唱。表現(xiàn)了一種慵懶和無邊愁意在不經(jīng)意間圍繞左右的灰色基調(diào)。(軟起聲:聲音發(fā)出前,有微量的氣息漏出;發(fā)聲開始時,聲帶并未完全閉合,而是在發(fā)聲開始后聲帶才閉合)。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這四句采用的是“江陽”轍韻。一開始就落下了凄涼的基調(diào)。描寫一位少女坐在窗邊想到自己寄人籬下的身世,無邊的惆悵和落寞的心境。第一句的“秋”字就是軟起聲中不經(jīng)意間嵌入。慘淡的“淡”字,曲調(diào)上是小三度的下行音程,這時演唱者要做到“音階下行,狀態(tài)上行”這樣字的位置就會保持在高位置,聲音才能和前面的字保持在一樣的狀態(tài)。氣息才嘆得下來?!安荨弊值男星皇且蛔侄嘁?,有四拍的時值。在第5小節(jié)的第二拍附點后面做個擋氣的動作,給人欲言又止的感覺。第9小節(jié)的“夜”字搭完氣后用牙關送四拍的時值,漸強推進全曲的高潮——強拍進入“已覺秋窗秋不盡”這一句的“秋”是全曲的最高音在G2上,強拍上我們采用硬起聲。(硬起聲:在聲音發(fā)出前,已將聲帶閉合,發(fā)生時用氣息的壓力沖擊聲帶,聲帶擋氣,聲音隨之而出。)在高音G的延長時,要將氣息控制好,在下行時每個音都要在氣息的支持上唱完,待樂句的最后一個音唱完時再放松氣息的支點。在鋼琴的三拍回應,人聲的三拍休止后又回到弱拍起唱的悲涼基調(diào)和壓抑愁悶中。
2.從強弱處理方面來說
這首曲子速度是中速偏慢的,如果從頭至尾都用一樣的力度,勢必會讓聽眾產(chǎn)生拖沓冗長的感覺,失去作品本身的內(nèi)涵。演唱者要吃透作品的內(nèi)涵,并走進主人公內(nèi)心,有感情地大聲朗讀歌詞,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松緊和內(nèi)在的張力。從一開始的描寫情景“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從慢速的切入,刻畫出主人公那種慵懶的姿態(tài),此為寫景?!耙延X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這句帶入感觀描寫,力度由弱漸強,在前半句的“秋”字的強推后,急轉(zhuǎn)直下。回到漸弱,最后在“助凄涼”的哀嘆聲中“弱收”。第二段在速度上更為緊湊:“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一開始在描寫燭光的弱起中牽出離愁別恨,想到人生的聚散離合。不覺力度加大推出“動離情”繼續(xù)漸強引出詰問“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用反問加強對人生悲歡離合的無奈和迷茫。第三段“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一開始就沉浸在悲涼的無力抗爭的藍色基調(diào)中?!皻埪┞暣咔镉昙薄焙嫱辛艘环N煎熬,不知風雨幾時休?描寫了主人公不知何時能逃離寄人籬下的樊籠生活的悲涼心境。最后在“淚灑窗紗”的低聲啜泣中漸弱結(jié)束。
四、結(jié)語
《秋窗風雨夕》具有很深的文化內(nèi)涵,要唱好這首曲子,建議歌者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做到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才能做到以情帶聲,才能打動聽眾,引起情感共鳴。
參考文獻:
[1]曹理.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雷禮.歌唱語言的訓練與表達[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王菲.試論聲樂教學中的層次教育[J].音樂大觀,2013
[4]博慕真,杜羽名.歌唱與嗓音保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林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