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文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比較法,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法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記憶和理解抽象知識和規(guī)律,并且能夠梳理其知識點。高中物理中有較多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可以用比較法進行辨析,還可以將簡單的生活事物與抽象規(guī)律進行比較,深化學生理解程度;利用比較法還可以進行建模和實驗,以凸顯其實物特征,得到較好的認知效果。所以在高中物理進行比較法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學更加順利地開展。
關鍵詞:比較法;高中物理;應用
比較法就是在教學中對研究的對象進行細致觀察和仔細分析,從而在對比中凸顯特點、對比結果、深化認知,以便對研究對象有較為客觀的認識,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屬性,全面掌握事物的特性。在高中物理中普遍運用比較法使得知識更加有活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在對比中將一個事物的性質遷移到另一事物中,進行知識的融會貫通。
一、利用比較法區(qū)分高中物理混淆知識點
高中物理知識中有許多較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會造成學生理解和記憶的壓力,利用比較法不僅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區(qū)分,并且在對比中總結其特點,這樣學生會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例如在進行高二物理選修1第二章磁場的教學內容時,左、右手定則就比較容易混淆。左手定則又叫電動機定則,可以用它來確定載流導體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可以用左手定則判斷洛倫茲力和安培力。右手定則又叫發(fā)電機定則,用來確定在磁場中運動的感應電流的方向。這兩個定則十分容易混淆,所以有必要進行比較區(qū)分。在電磁學中,右手定則確定的是和力無關的方向。所以比較區(qū)分點就在于是否與力有關,有關則是左手定則,其他的就是右手定則??梢员容^記憶為:左通力右生電,或者因電而動用左手,因動而電用右。這樣對左右手定則進行區(qū)分,學生便能夠更好地記憶和理解了。高中物理還有一些較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比如電容定義與電場強度定義,在這些知識點中比較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
二、利用比較法掌握高中物理概念
高中物理知識不僅有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還有一些概念較為抽象、難以理解,比較法也能很好地應用到教學中。例如在進行高二物理選修2中的電磁波教學內容時,電勢以及電勢差的概念比較抽象,教師就可以將其概念與生活的直觀現(xiàn)象進行比較,為學生舉生活中具有對比性的事例,那么其特征就更為明顯,其難點可以得到更好地對比解釋。電勢差可以和高度差的概念進行對比,將等勢面和水平面的概念進行比較,電勢能概念可以和重力勢能的概念進行比較。這樣將抽象概念與生活中簡單概念進行比較,會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進行大氣壓的教學內容時,學生體會不到大氣壓的影響,教師可以讓學生放幾桶不一樣密度的水,可以使用純凈水、鹽水等,將幾個一樣大的氣球放進水中,看氣球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有的可能會變形,有的可能會爆破,這就是由于不同密度的水的壓力不同,造成了不同壓力影響。那么大氣也是類似的,隨著溫度、高度的不同氣壓會產生變化。由于平常生活中感受到氣壓的變化不大,所以學生不能非常好地理解這一概念,但是將其與水壓進行比較,會讓學生看到非常明顯的變化,讓學生理解其變化的規(guī)律。所以利用比較法,將高中物理抽象知識與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比較,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
三、利用比較法構建高中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涉及到建模的一些知識,學生需要有較好的空間想象等能力,在建模的時候利用比較法將模型進行對比,幫助學生進行建模。在學習物質運動時,利用比較法建立物質模型,可以簡化物質運動,并且能夠將物質運動的特征凸顯出來。在進行勻速圓周運動建模的時候,有三種方式:帶電粒子在均強磁場的運動、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衛(wèi)星圍繞地球的運動。對這三種模型進行比較中發(fā)現(xiàn),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與衛(wèi)星圍繞地球運動又相似性,庫侖力提供了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向心力,萬有引力提供了衛(wèi)星圍繞地球運動的向心力,進行對比分析可知:在運動時,軌道半徑越大,線速度越小。而洛倫茲力提供了帶電粒子在均強磁場的運動,進行對比分析可知:在運動時,軌道半徑越大,線速度越大。利用比較法進行建模,總結出了不同建模的相似規(guī)律,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并且能夠引發(fā)學生在對比中思考。并且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對比從而得出結論,這樣不僅教授學生知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利用比較法總結高中物理實驗
利用比較試驗法,不僅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試驗效果得到對比,更加直觀。例如在進行高二物理選修1第一章電場電流的教學內容時,需要分析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可以在實驗中進行很好地對比。將220V、15W的燈泡1和220V40W的燈泡2分別進行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接入220V的電路后,哪個燈泡會比較亮?先向同學提問,哪個燈泡會比較亮,大多數(shù)同學直接回答40W的燈泡會更亮。接著進行實驗卻發(fā)現(xiàn),在串聯(lián)的時候15W的燈泡更亮,在并聯(lián)時40W的燈泡更亮,那么產生這種結果的物理規(guī)律是什么,這種方式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還可以用實際效果矯正一些學生的錯誤認知。又例如在學習力學時,可以用打點計時器比較各種力學實驗。在學習電力短路的知識的時候,可以先做一次實驗,燈泡正常發(fā)光,電流表偏轉。然后再用電線造成短路的效果,對兩次實驗的結果進行對比。在實驗中進行比較,可以讓細小的變化更有感知度,可以讓觀察不明顯的物理現(xiàn)象的可信度增強。
結語:比較法在高中物理中的使用比較普遍,能夠使物理規(guī)律等抽象問題變得簡單。教師們在教學中可以相互借鑒,有哪些知識點運用比較法可以很好地進行講解,在交流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并且在運用比較法的時候,可以將重心轉移到學生,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比較分析,培養(yǎng)起獨立思考的能力。比較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為是一種學習思維,教師主導的課堂可以用比較法逐漸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黃璜.比較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高考.2018(1):18-19.
[2]何幼孫.比較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