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
摘 要:藏族學生,因民族信仰和傳統(tǒng),在課堂上的漢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因此,西藏的教育教學,在課堂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說、會說、敢說,也成了教師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和探索研究的課題。本文以化學教學內容《水的電離》為例進行分析,在課堂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能說、會說、敢說。
關鍵詞:化學、西藏、主動性
一、提出背景
西藏地區(qū)的學生,因為民族信仰和文化傳統(tǒng),在課堂上喜歡集體回答問題,但是單獨回答時,卻是欠缺漢語言表達能力。針對課堂的及時反饋,教師讓學生單獨回答問題是必須的;再者,師生間的互動,也是課堂第一個必須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讓學生能說、會說、敢說,也就成了課堂根本因素。
新課程改革的深化,要求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勞,教育教學必須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而展開。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智力,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人才的需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社會公民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基礎,語言表達能力也成了教學培養(yǎng)的重點。
二、案例分析
《水的電離》這節(jié)內容作為高考PH值計算的基礎,讓學生認識水分子的形成過程和電離過程非常重要。在授課的同時,教師應該設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能說、會說、敢說。我在這堂課中,通過兩個活動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水分子的形成過程
請學生上講臺,利用磁鐵扣在白板上先演示氧原子和氫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和電子式,并進行解說,讓其他同學認識到氧原子和氫原子都需要得到電子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在相互共享的條件下,形成共用電子對,通過共用電子對相互作用形成水分子。
2.水分子的構成和電離話劇
A.氫原子 B.氫原子 C.氧原子
A.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氫原子,我有一個電子(揮舞雙手,拿出一個乒乓球展示,舉牌氫原子)。
B.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大家好!我也是氫原子,我也有一個電子(揮舞雙手,拿出一個乒乓球展示,舉牌氫原子)。
C.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大家好!我是氧原子,我有八個電子,分為兩個電子層,最外層六個電子。這是我最外層的六個電子(拿出六個乒乓球展示,舉牌氧原子)。
AB.氧哥,你好。(AB與C握手)
C.兩位氫弟弟,你們好。(相互擁抱)
C.(擁抱結束后)咦,氫弟弟,我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構成一個團體——水分子。
AB.氧哥,真的可以也。
A.氧哥,我需要一個電子,達到兩電子相對穩(wěn)定結構。
B.氧哥,我也是。
C.氫弟弟,我需要兩個電子,達到八電子相對穩(wěn)定結構。而你們各有一個電子,我們要構成水分子,我各給你們一個電子,你們也拿出一個電子,形成一個電子對,我們共用,不就都可以了。(C各給A、B一個乒乓球)
AB.好辦法,氧哥,我們現(xiàn)在就達到兩電子相對穩(wěn)定結構。(A、B各展示兩個乒乓球,舞動)
AB.氧哥,你的得電子能力比我們強,更需要電子,這共用電子對,你就先保管吧。(將共用的兩個乒乓球給C)
C.謝謝你們。現(xiàn)在我達到了八電子相對穩(wěn)定結構,我?guī)蓚€單位的負電荷。(C展示八個乒乓球)
AB.現(xiàn)在共用電子對偏移給了氧哥,我們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ABC:(ABC構成水分子一起無規(guī)則轉動。)
教師旁白:共用電子對偏移,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就構成一個水分子,這就是水分子形成的真是微觀情況。分子處于不斷無規(guī)則運動狀態(tài)。(教師舉牌水分子)
另一組水分子登場,舉牌水分子,與轉動ABC發(fā)生碰撞。
A呀,氧哥,我們水分子發(fā)生碰撞,我居然能和另外的水分子結合成水合氫離子,獨立存在。(A脫離BC,與另一個水分子結合,舉牌水合氫離子。)
BC.咦,你離開后,我們也可以獨自存在了,以氫氧根離子存在。(BC舉牌氫氧根離子。)
A.氧哥,我還可以回來,再結合成水分子。(A靠近BC,再次成水分子,舉牌水分子。)
B.也就是說,水分子可以電離成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而且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可以結合生成水分子,這是一個可逆過程。
ABC.氫氧原子,通過共用電子形成水分子,水分子中我們成不同電性,可以發(fā)生電離,但可逆。說明我們是和和氣氣的一家人,也祝愿天下和氣。謝謝!
請三位同學表演話劇,充分展示水分子的形成和電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展示學生個性,鼓勵學生能演、敢演、能說、會說、敢說。
三、實施措施
1.加強師生交流
師生交流不僅僅限于課堂,還應在課下進行,在業(yè)余時間進行。尤其是在課間和娛樂時與學生間不經(jīng)意地交流,最容易打開學生的心扉。師生交流過程,不斷建立師生間的信任和依托,這就會促使學生喜歡上教師,喜歡上教師所任學科,他們就會敞開心扉地投入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在課堂上也不會拘束,而是能說和敢說。
2.引導和鼓勵
學生作為課堂的學習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輔導者和監(jiān)督者。要想讓學生會說,教師必須正確地引導,給予學生充分地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同時要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反饋和糾正。
3.課下輔導
課堂四十分鐘,課下無數(shù)功。教師充分把握課堂四十分鐘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課下輔導學生對三維目標的落實更為重要,尤其是個體輔導。學生都具有個體差異性,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輔導解決問題;教師重視每一名學生,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問題,讓學生從心理認可教師,認可教師所任學科。課下輔導,有利于從心理瓦解學生對教師的“戒備與懼怕”,從而拉進師生關系,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讓他們在課堂上能說、會說、敢說至關重要。
4.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教學將學生帶入不同環(huán)境中,讓學生身入其境,陶醉其中,既便于理解掌握知識,也利于學生投入情感,發(fā)揮自我主動性。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鏈接教材知識和學生情感,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們能說、會說、敢說。
總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西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課堂中能說、會說、敢說,是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實踐的措施值得教師深入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