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審美教師在高效思政教育中屬于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文章首先對書法藝術的本質進行了介紹,闡述了利用書法藝術提高大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主要措施,以供后續(xù)參考。
關鍵詞:書法藝術;大學生;審美教育
引言:美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進行正確評價,不斷提高大學生在審美欣賞過程中的主動性、自覺性,大學生們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他們的審美觀、審美人格以及態(tài)度都對時代潮流具有影響。而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重要精神財富,無法利用其它藝術來比擬。探索并使用美譽資源,完成書法教育和大學生審美教育的有效結合,能夠促進大學生審美意識培養(yǎng),推動學生整體發(fā)展。
一、書法藝術的本質
從廣義上講,所有的藝術都屬于情感的藝術,缺少情感就不可能有藝術。在國內外藝術理論史上,“藝術表現(xiàn)情感”的命題早已得到了大多數(shù)藝術家、藝術理論家的肯定。在我國古籍《尚書·堯點》中就提出了“詩言志”的主張。而在唐代《五經(jīng)正義·春秋左傳正義》也對“志”進行了介紹:“在己為情,情動為志,情志為一也。”著名哲學家、作家康德表示,藝術的根本特點就是體現(xiàn)情感,而黑格爾則表示各種藝術形式通常只是將理論當作藝術的內容,只是把握方式上具有一定差異。在19世紀至20世紀中,西方大量的著名藝術家都積極主張藝術則為藝術家內心世界的體現(xiàn)。近代著名的美學家朗格對“藝術是情感的象征”這話題開展了系統(tǒng)的討論,并不斷優(yōu)化了藝術情感表達的理論系統(tǒng)。書法藝術與漢字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書法的發(fā)展主要依賴漢字作為實用文字的廣泛運用,使得審美范圍持續(xù)開拓,創(chuàng)作手法也越來越豐富。也許正是由于書法藝術承載了十分厚重并且復雜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站在現(xiàn)代純藝術的角度來解讀和定義書法藝術是極為困難的。
二、利用書法藝術提高大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措施
其他國家有很多綜合性較高的學校,通常都會把藝術課程作為必修課程,而我國的高效更為重視學生的專業(yè)能力與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通常是將藝術類的課程當作選修課程?,F(xiàn)如今的首先任務就是將審美價值教育有機地融入到大學生必須課程體系中,充分實施審美教育的教育環(huán)境。而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并且還是書法教育的首要任務。
(一)利用書法,引導學生對意境美進行體會
經(jīng)過示范講解,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中對古書經(jīng)典作品進行欣賞。例如:根據(jù)書法的神韻、氣勢、韻味等各個方面對書法家所追尋的藝術境界進行分析,并感受和體會“書法妙道,神采為上”。從古自今,精彩的書法作品通常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情感,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感受懷素的萬丈豪情;體會東坡寒食困頓幽人;認識書圣蘭亭清風出袖;并對云飛高丈、雄渾奔放、婉麗高雅等各種意境進行品味,讓學生徘徊其間渾然忘我,無法使用語言來表達,只能感受到個體的空閑以及遠古圣人的浩浩。大學生經(jīng)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傳統(tǒng)藝術的熏陶進行接受,并讓心靈和經(jīng)典作品形成共鳴,就可以產(chǎn)生積極的審美體會。
(二)利用書法,帶領學生體會節(jié)奏美
對于線條而言,書法是舞蹈,經(jīng)過線條運動和變化的過渡,包含了作者用筆的升降、輕重、急緩;線條的曲直、方圓、靈動和笨拙、粗和細、長和短的比較,以及干和濕墨色彩的交替變化,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跳動節(jié)奏,使得觀賞者能夠感受到視覺盛宴。與此同時,書法就好比太極一樣,重視人體內部“氣”的協(xié)調,在書寫的時候,對思想、身體、呼吸都進行調節(jié),以此來達到心靈的平靜。在書寫過程中放松身體,利用自然的動作,經(jīng)過內部呼吸節(jié)奏和外部運動節(jié)奏的有效融合,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以此來生產(chǎn)作品升騰跌宕的節(jié)奏感。
(三)利用書法,開啟學生對和諧美的體會
書法是啟蒙的本質,書法之道也符合人生哲學。例如:書法講究俯仰避讓,具有密度、主從、大小、長度、平衡的特點,與各種文字相呼應。這正是與人相處的正確方式,必須進退合理、保持適中的距離;在用筆的時候方圓兼施、奇正相應,并且還有輕重、虛實、起收、曲直等各種筆刷,就好比為人處世,必須和善待人,在做事過程中講究剛柔相濟、辨明是非。此外,又好比書法的章法嚴謹,布局上的對立統(tǒng)一,形成了極為復雜與多變的聯(lián)系,就像建立世界的方式一樣,必須恪盡職守、張弛有度、周密考慮,才能到達完美和諧。
(四)利用書法,加強學生對形態(tài)美的感受
根據(jù)筆法、墨跡、結構、構圖、韻味等各個方面不斷幫助學生對書法元素進行解構。學習古人是怎樣從自然中吸取美的元素,并將其融入到書法中。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書好似“龍?zhí)扉T,虎臥鳳閣”;而鐘繇書則是“云皓游天,群鴻戲?!?。經(jīng)過對書法藝術開展形象的教育,不斷對大學生的豐富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例如:書法中的點好比高峰墜石;而橫則如一葉扁舟;捺好似崩浪雷奔,而豎則為勁韌枯藤。觀察和體會書法文章,就好像一個具有活潑生命的優(yōu)美形體。經(jīng)過“藏鋒逆入、無往不收,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的用筆,在字與字之間重視“筆斷意連、錯落有致、顧盼別讓”的布局,實現(xiàn)“勁斷意不斷,勢斷意相連”的氣勢,并且在謀篇與布局中體現(xiàn)“無往不復,前后呼應,首尾相連”的觀念,從而良好的了解其內在的生命氣息。
結論:綜上所述,在高效中普及與推廣書法的教學活動,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中國書法藝術審美過程屬于一個討論、創(chuàng)造和反思的過程,在對書法進行學習的時候,能夠有效對學生的意志進行培養(yǎng),并利用書法對學生情操進行陶冶,使得學生積極向上。我國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的精神財富,有著極為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這對啟發(fā)大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供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塑造完善的人格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金千. 談書法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意義[J]. 大眾文藝, 2020, 000(006):204-205.
[2]姚歆明. 簡述書法藝術在技工院校審美教育中的意義[J]. 中國-東盟博覽, 2013(11):264.
[3]吳頌華. 試論書法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2.
[4]饒莉娜. 論高校藝術教育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的作用[J]. 音樂時空, 2018, 000(022):144-145.
作者簡介:
陳明彰(1998.10.23),男,山東省,本科,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 書法。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