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紫潔 張冉冉 陳明炫 黃列玉
【摘要】目的:探究醫(yī)學生體像障礙與自我接納、完美主義的關系。方法:采用中文版完美主義多維問卷(MPS)、美容心理自評量表(CMSS)、自我接納問卷(SAQ)對405名醫(yī)學生進行問卷測量,其探討三者相關性。結果:醫(yī)學生自我接納在三類完美主義均呈顯著負相關(ps<0.01),自我評價與自我完美主義無顯著相關(p>0.05),他人完美主義呈顯著負相關(p<0.01),與社會完美主義呈顯著正相關(p<0.01)。完美主義與體像障礙呈顯著正相關且正向預測體像障礙(,ps<0.01),自我接納、自我評價與體像障礙呈顯著負相關且負向預測體像障礙(ps<0.01)。結論:完美主義與自我接納是影響醫(yī)學生體像障礙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醫(yī)學生?自我接納?體像障礙;完美主義
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ophic Disorder;BDD)即存在對自己的體像缺陷過分夸大,甚至于扭曲體像,也稱為體像障礙。很多青少年感覺不滿意自己的體像甚至產生了體像障礙,甚至于可能采取極端手段進行減重進而引發(fā)生理疾病或者心理疾病。但先前的研究存在一些明顯的局限性。因此BDD個體是否在完美主義不同方面都存在關聯值得研究。自我接納主要指個體可以客觀的了解真實的自己,并接納個體所擁有的完全特征,接受自我的優(yōu)缺點,不盲目自傲和自卑,也不因外界影響而改變。極少研究去探討體像障礙、自我接納與完美主義三者的關系,但是否具有關聯性需本研究去驗證。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貴陽某醫(yī)學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方法發(fā)放42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05份,有效回收率95%。本研究中共回收有效數據405份。
1.2研究工具
1.2.1完美主義多維問卷(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MPS)
本研究采用的王君和戴曉陽編制的完美主義多維問卷量表,一共29個項目,采用5點計分。本研究只采取高標準分量表進行施測,一共15個項目。高標準分量表包括自我完美
主義維度、他人完美主義維度和社會完美主義維度,問卷各維度α系數分別為0.70、0.70、0.61。
1.2.2美容心理狀態(tài)自評量表(Cosmetic Mental States Self-Scale, CMSS)
本研究采用的是由南京醫(yī)科大學心理科教授周正猷于1997年編制的,本研究只選?、瘛ⅱ蛄勘?,一共16個項目進行施測。每個項目分0~3級評分,得分越高提示體像障礙越明顯。、總量表α系數為0.91。
1.2.3自我接納問卷(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 ,SAQ)
用于對被試的自我接納特征進行測量和評定。共16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包括自我接納和自我評價兩個因子。總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試的自我接納程度越高。兩個維度α系數分別為0.93,0.91。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SPSS19.0數據錄入,Person相關分析、最后進行回歸分析。
2.結果
2.1完美主義、自我接納和體像障礙的相關分析
自我接納在完美主義上均成正負相關(r值均為-0.32,-0.37,-0.18,p<0.01),自我評價與他人完美主義呈負相關(r=-0.13,p<0.01)、社會完美主義呈正相關(r=0.16,p<0.01),體像障礙與完美主義呈顯著正相關(r值均為0.24,0.33,0.15,p<0.01),與自我接納呈顯著負相關(r值均為-0.35,-0.13,p<0.01)。見表1。
2.2完美主義、自我接納對美容心理各組的回歸分析
以自我完美主義、他人完美主義、社會完美主義、自我接納和自我評價這5個變量為預測變量,并以體像障礙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
3.討 論
本研究發(fā)現,自我接納在完美主義上均成正負相關,自我評價與他人完美主義呈負相關、社會完美主義呈正相關這與周亞娟研究是一致的。由于持有完美主義高標準的個體對自己和他人有過高的、超于現實水平的要求,又過于重視他人和社會的評價,這會影響到對其自我的評價,對自我苛刻且難以自我滿意。
回歸分析發(fā)現,完美主義各維度均正向預測體像障礙,驗證了本研究的假設。表明個體越對自己、他人和社會高標準要求且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社會的評價時,就越苛刻自己的體像外貌,甚至于產生過度扭曲自己體型的觀念而造成心理困擾。說明體像障礙會對自我更加消極的評價與接納,并且低自我效能感與低自尊共存。且自我評價與自我接納對體像障礙產生負預測,即表明體像障礙對自我形象存在更多的不滿意狀態(tài),嚴重時可能產生行為問題或認知歪曲等一系列心理疾病??偠灾?,醫(yī)學生群體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確的心理疏導以期預防醫(yī)學生審美畸形。
參考文獻
[1] Phillips KA.Understanding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An Essential Guid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2]Tiggemann M& Slater,A.NetGirls:The Internet, Facebook,and body image concern in adolescent gir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2013,46(6):630-633.
[3]Louise, W.,Anna, L. Mac, K. & Aleka, M.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self -compassion and body image in university women[J]. Body Image,2012,2 (9):236-245
[4]周亞娟.完美主義形成的相關因素及其與學業(yè)成績、抑郁的關系[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