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社
提起汪曾祺先生,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一位“可愛老頭”的形象。他似乎總能從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樂趣。
但其實汪曾祺這一生歷經的坎坷、困苦卻少有人知?!胺鹣怠敝?,汪老是個怎樣的人?
年輕人汪曾祺:
汪曾祺年輕時求學的那些想法、經歷,放到今天大概同樣會受年輕人喜愛。
在江陰上高中那段時間,汪曾祺就不好學習,好玩。
“下午躺在床上吃粉鹽豆(江陰的特產),喝白開水,看書,把三角函數(shù)、化學分子式暫時都忘在腦后,考試、分數(shù),于我何有哉?這一天實在過得蠻快活。”
到了西南聯(lián)大,汪先生還是一貫的瀟灑自在:“大部分同學是來尋找真理,尋找智慧的?!薄拔揖褪菦_著吊兒郎當來的。我尋找什么?尋找瀟灑?!?/p>
不過,痛苦的日子也是有的。1946年,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后汪曾祺回到上海,舉目無親的他只能借住在好友家,整日頹廢。因為工作沒有著落,他曾想過自殺。老師沈從文得知后,寫信將他大罵一通:“你手中有一支筆,怕什么!”
戀愛中的汪曾祺:
回想起自己高二時的初戀,汪老寫下了這段細膩、動人的文字,耐人尋味。
“我后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遠不忘。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p>
作家汪曾祺:
汪曾祺是如何看待自己成為作家這件事的呢?
“有人問我是怎樣成為一個作家的,我說這跟我從小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有關。這些店鋪、這些手藝人使我深受感動,使我聞嗅到一種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p>
勞作中的汪曾祺:
讀多了汪曾祺關于幸福、關于日常的記述,很難想象他曾被認定是“右派分子”,下放張家口勞動改造的困苦經歷。
“大部分的農活我都干過,力氣也增長了,能夠扛一百七十斤重的一麻袋糧食穩(wěn)穩(wěn)地走上和地面成四十五度角那樣陡的高跳?!?/p>
即使是經歷了這么一遭,他仍是“人間送小溫”,展示給讀者的“苦”里是帶有“樂”的。再臟再累的活到了汪老筆下,都變成了一種值得記述的體驗與難得的經驗。
固執(zhí)的汪曾祺:
看起來隨和、好說話的汪老,其實也有固執(zhí)的一面,尤其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
汪曾祺的《寂寞與溫暖》曾經改過六版。小說本來叫《寂寞》,汪曾祺的家人本意是請“老頭”應和著反右體裁寫一寫如何受罪、境遇如何悲慘的。
誰知汪曾祺寫得滿是溫情,家人讓改他倒不生氣。只不過改來改去“還是那個調調”。題目還從《寂寞》變成了《寂寞與溫暖》。
家人拗不過,只好順從了他的意思。
了解汪曾祺的人生經歷,何嘗不是閱讀他在動蕩一生中忠于自我的人生智慧?閱讀汪曾祺的人生,也是在閱讀一個時代。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