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心中有山水,眼中有炊煙。手里有書卷,身邊有佳人。屋舍一二,好友三四,在花香里雋逸自在,在書香里通透潤澤?!庇腥苏f,這就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閱讀是享受,更是快樂,尤其在書香味彌漫的蘇州這座城市,這種快樂會翻倍。從歷史到今天,讀書肯定是蘇州人標志性的生活方式,老蘇州與那些杯盞交錯、聲色犬馬的城市的不同,她總是隨著日落而戶戶掩門,一個人,一盞燈,一杯茶,一本書。
如今,蘇州人的讀書空間日益?zhèn)€性豐富,不再“蝸居”宅家,可以是24小時書房,可以是與眾不同的書香小院,又或者蘇州圖書館的那些特色“書房”,才最稱了你的心。
第一站:藏于文廟的國學圖書館
記者感悟:沉靜婉約、古風十足、此地有“寶”
心之所遇,安于方寸之間。城市嘈雜,圖書館卻是能撫慰心靈的一處秘境。路過人民路上的文廟(蘇州碑刻博物館),不曾知道這里還有一個以“國學”為特色和主題的分館。
位于文廟崇圣祠內的蘇州圖書館德善書院國學分館,于2015年對外開放。這是市區(qū)首家國學圖書館,配備了國學類圖書4000余冊,包括《論語》、《大學》、《中庸》等國學經典和《資治通鑒》、《史記》、《三國志》、《中國儒學史》等歷史類書籍。
走進文廟,歷史與端嚴感撲面而來。文廟自古是蘇州最具書卷氣的地方之一。崇圣祠位于大成殿北面,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奉詔建啟圣祠,用以祭祀孔子的父母。清雍正八年(1730年)奉詔改啟圣祠為崇圣祠,用以祭祀孔子的五世祖?,F(xiàn)崇圣祠為清同治三年(1864年)所建。面闊五間20米,進深15米,屋面為青板瓦屋面,建筑風格為典型的江南明清建筑樣式。歷經滄桑,崇圣祠在建筑修繕過程中,保存老宅子外墻的原貌,進行文物式修復。
今天的國學館窗明幾凈,是修德研藝的地方,是閑暇生活的別處,流淌著傳統(tǒng)文化的印跡。館內古風古韻的桌椅、典雅別致的布局、嚴整排列的書架、裝幀精美的國學經典,令人身心為之一靜。書閣之間寥寥幾筆自然書不盡前人的風采,而設計手法的留白卻留給當下人無盡的遐思。來這兒的讀者以年長者居多,他們喜歡國學,更癡迷傳統(tǒng)文化。
捧一卷泛黃的經書,煮一斛新茶,青煙裊裊中便走完了六朝今古;琴瑟在案,幽音清影,削竹為燈,香風綽綽里便看盡了杏花疏影。
國學館將不定期舉辦國學講座及讀書活動,引導蘇州市民走進經典,感受國學魅力。不少家長會定期讓小朋友來這里聽聽課,如此古風的學校,或許你會有興趣來看看。
地址:人民路613號文廟內
疫情期間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9:00—11:00、13:00—17:00
第二站:書鎮(zhèn)老宅里的太平老街分館
記者感悟:小精特、別致后院、書香氣質、文化魅力
初見荻溪,一抔凈土承載詩和遠方。荻溪,是太平老街古時的稱呼。太平老街歷史底蘊深厚,荻溪倉舊址、王皋故居、明清民宅、鳳凰石橋、銀杏古樹等古跡遺存賦予了老街獨特的歷史人文氣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踏上老街每一塊青石板,尋訪每一處角落,就仿佛經歷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光陰。
老街人不多,沒有商業(yè)氣息,民風淳樸,書香氣質絕佳,很適合在這里發(fā)發(fā)呆,懷懷舊,讀讀書。穿過荻溪倉舊址(今眾創(chuàng)空間)、裕元碾米廠、太平禪寺……來到一座古宅前,據(jù)說這里曾經住著一戶大戶人家,如今被打造成書香文化空間。這是一個低調幽靜且布局精致的院落,第一進現(xiàn)為蘇州市方志館太平老街分館。蘇州圖書館太平老街分館位于第三進,2019年對外開放,館內設有成人閱覽區(qū)、少兒閱覽區(qū),館藏圖書4200余冊,報刊100余種。現(xiàn)代化的閱讀桌椅和木結構書架,既滿足了游客的書香體驗,同時也為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了知識學習、休閑放松的場所。打開一本書,領略思維與創(chuàng)意的奧妙,感受知識帶來的快感。
據(jù)悉,圖書館常年舉辦“太平鎮(zhèn)讀書季”公益閱讀活動、“回顧老屋·憶童年”鄉(xiāng)土普及系列活動、“非遺泥塑文化”活動、“悅讀媽媽”親子公益活動、傳統(tǒng)文化講座等。另外還特別為讀者準備了一本留言簿, “人間寶地”“書香荻溪、德善太平”……滿滿的都是對老街、對圖書館的感言。
穿過圖書館,來到一個美美的院落。盛開的銅錢草、古樸的磚墻、??恳粋鹊睦鲜阶孕熊嚒睦衔莶鹣碌呐f門框、老式收音機模型……幽靜的院子,簡單不失創(chuàng)意,只為讓老街不老,變得充滿生機。
太平老街的每一片瓦都刻滿了時光的青霜,每一面墻都歷經風雨的侵蝕如水墨一樣斑駁。在老街走著走著,實實在在感受著書香氣息。微風拂過,水流靜淌,打開一卷書細細品讀,最是生活百般好模樣。
地址:相城區(qū)太平街道老街北浜南岸
疫情期間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9:00—11:00、13:00—17:00
第三站:隱逸在竹林深處的樹山分館
記者感悟: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空間藏書皆美、無邊界
一座圖書館,設計和建立的初衷一定是純粹的,希望建成有溫度的圖書館,它們安靜而詩意地存在著,等待著,等待每一個愛讀書的人來到這里潛心閱讀,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孤獨。
一座書院是一個文化地標。蘇州自古人文薈萃,宋以來歷代均建有書院,且在蘇州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如今的介石書院,可以說是對蘇州文脈的一種延續(xù)。早在明代,在蘇州陽山大石峰山麓就有一座介石書院,由明代名士顧存仁于隆慶年間建立,書院成立伊始設祀供奉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的言子游,并從祀宋代著作佐郎王萍和元代隱士顧愚。岳岱的《陽山志》記載:“介石山房之上崖,舊時構殿兩楹,側跨石梁,梁盡有亭,鐫李太仆所書吳文定諸公聯(lián)句詩,今廢。”書院也曾一度荒廢和重修,康熙二十一年,舊址上建起關帝廟。
如今,書院打造成蘇州圖書館第92個分館——樹山分館,今年4月正式開館。高新區(qū)從此又多了一個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這里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行走至戈家塢入口,兩側竹林猶如兩道屏障,遠遠望去,頗有杜甫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境。拾級而上進入圖書館內部,100余平方的空間,沒有太多繁復、浮夸的設計,每個細節(jié)都透著“舒適感”。四周竹木蔭翳,室內重現(xiàn)明代裝修風格,原木色的桌椅門柜,被摩煞得溫潤。還有一張擺滿茶具的大長桌,讀書讀累了,就喝喝茶,銅爐里浸漫著云泉茶香,壺不能言,人也默默,淺啜一口,繼續(xù)捧書讀來。在這里呆一會,仿佛整個人都沉靜下來了,像是過上了文人雅士吟詩誦讀的生活。
館內藏書500余冊,每本書都是精挑細選的,以人文社科類書籍為主,包括大量的小說、文學、歷史、散文、茶藝和中國古代文學類書籍。窗外是云卷云舒,竹林幽境,窗內是書香彌漫,滿目皆宜, 誰不心動呢。
據(jù)悉,介石書院致力于打造全國首創(chuàng)的無邊界圖書館,讓書香彌漫在整個樹山村。今后,這里將定期邀請?zhí)K州乃至國內外知名的文人學者、藝術家、知名專家等,舉行主題文化交流、文化沙龍,舉辦相關講座、展覽、體驗、創(chuàng)作等活動。同時,依托圖書館的資源,樹山還將在游客中心、民宿等地設立“閱讀角”以及“閱讀空間”。成立“鄉(xiāng)村閱讀聯(lián)盟”,蘇州圖書館提供3-5萬冊圖書,流通在特色分館、民宿、老百姓家里,讓當?shù)乩习傩蘸陀慰腕w驗閱讀盛宴,增加“樹山雅生活”的文化內涵。
地址:樹山戈家塢上木棧道主入口
疫情期間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9:00—11:00、13:00—17:00
第四站:極具生活美學的高新區(qū)文體中心分館
記者感悟:人性化設計、人文庭院、多彩空間
高新區(qū)文體中心是一個向大眾傳遞生活美學元素的文化地標,它倡導的是一種帶有美感去生活的一種美學態(tài)度。文體中心里,有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蘇州圖書館分館——高新區(qū)圖書館,2016年對外開放。
走進圖書館,給人一種寬敞明朗的氣場。全館面積約17300平方,館藏圖書近27萬冊。館內分三層,任何年齡段的人們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需求。一層設有少兒閱覽室、報刊閱覽室、視障閱覽室、喜馬拉雅聲創(chuàng)空間、書格數(shù)字古籍圖書館等;第二層是綜合閱覽室、青少閱覽室、湖上書舟、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廳等;頂層設有培訓教室、科技情報室等。館內閱讀樣式多元化,設計感十足,讓讀者重返日常城市生活的溫柔情懷,也開創(chuàng)了蘇州集閱讀、休閑、生活體驗等為一體的全新圖書館體驗模式。
記者在館內轉了一圈,整體圖書空間的色彩選擇上以“自然質樸”的原木色為主,一道道真實木紋、一抹抹質樸木色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沉淀,那些厚重的智慧成果以書本為載體正期待著與一個個稚嫩的頑童溝通對話。
地址:蘇州市高新區(qū)太湖大道999號
疫情期間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9:00—11:00、13:00—17:00
TIPS:
這些分館,與蘇州圖書館總館體系一致,讀者均能享受到免證閱覽、免費辦證、免費上網、通借通還等同樣的服務。除了實體書籍,分館還向市民開放電子查閱功能。市民憑借閱證查閱蘇州圖書館的數(shù)字化資源,內容涵蓋了十多個大型數(shù)據(jù)庫和45萬本電子圖書。
“近年來,蘇州圖書館致力構建覆蓋城區(qū)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體系內部實行統(tǒng)一資源建設、統(tǒng)一服務標準、統(tǒng)一開展讀者活動,目前已擁有兩大實體圖書館、92個分館、2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3個軌道交通圖書館、115個網上借閱社區(qū)投遞點(含47個自助服務點)、2輛流動圖書車、28個圖書流動服務點?!碧K州圖書館分館工作部主任陸秀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