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乃平 楊麗霞
一、語篇分析的意義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語篇是英語教學的基礎資源。語篇賦予語言學習以主題、情境和內容,并以其特有的內在邏輯結構、文體特征和語言形式,組織和呈現(xiàn)信息,服務于主題意義的表達。因此,深入語篇理解、把握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價值、分析文體特征,對教師做好教學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創(chuàng)設合理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
英語完形填空題是以語篇為載體,考查語篇的完整意義,即考查學生在語篇的具體情境中運用英語表達意義的能力。它具體考查解讀語篇的微觀結構和宏觀結構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感知語篇中的銜接和連貫標識、理解語篇成分(即句子、句群、段落)間的語義邏輯關系。
二、語篇分析法在解高中英語完形填空題中的應用
本文擬以2019年寧德市高考二輪復習英語科完形填空(一)為例(見圖1),設計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于語篇理解的完形填空教學活動。
(一)研讀語篇,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1.主題語境:人與自我——認識自我,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2.語篇類型:記敘文——個人故事
3.文本分析:【What】該語篇材料真實、地道。主題鮮明,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思想。文章結構完整,脈絡清晰;情節(jié)生動,跌宕起伏;情感豐富,一波三折。主要講述了“我”想加入奧運賽艇項目的團隊,卻因個子矮小,被教練拒絕之后的內心掙扎過程,想放棄夢想又不甘心,而后堅持不懈,不斷努力,實現(xiàn)了夢想,證明了“只要努力,定會成功”的道理?!緒hy】從作者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要做夢想的守護者,不要讓別人輕易影響你的人生?!綡ow】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關于個人故事的記敘文。文章圍繞兩條線索展開(明線和暗線),明線是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暗線則是作者的情感變化。文章共有7段,作者在第一段說明了故事的起因;第二到第六段講述了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和作者的心情變化;最后一段講述作者從這個故事中得到的啟示,也是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分析學情,精準制定教學目標
1.學情分析:完形填空題一直都是學生失分率較高題型。從訓練及考試情況來看,學生的完形填空題得分情況不理想。主要原因有:(1)缺乏語篇意識,很少關注文體、語境、語義的邏輯關系,常常孤立地看句子進行填空,機械并零散地記憶知識點。(2)缺乏科學的解題策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很少瀏覽全文,尋找復現(xiàn),邏輯分析。
2.教學目標:經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1)提取語篇大意,梳理文章結構,歸納文章主題。(2)根據語篇理解,掌握完形填空題的解題技巧,如邏輯思維,推理判斷,詞匯復現(xiàn)等。(3)正確認識自我,積極面對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實踐教學,應用語篇分析策略
1.導入:教師呈現(xiàn)一個英語縱橫字謎,并提問,“Can you work out this crossword puzzle?”學生回答,“No?!边@時,教師給出語境線索。學生交流討論,理清線索解字謎。
設計意圖:導入主題,旨在告訴學生:做完形填空題,同解字謎一樣,都需要語境線索。
2.文本理解:(1)教師提問:What’s the writingstyle of this passage?一Narrative記敘文。于是,教師引出記敘文的文體特征:記敘文通常圍繞著兩條線索展開(明線和暗線),明線是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暗線則是作者的情感變化。(2)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文中的重要動詞提示畫出文章的兩條線索(見圖2)。(3)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畫好的兩條線索或老師提供的線索回答以下三個問題:①What happened in paragraphone?②What did the author do afterwards?And whatwas the result?(④Why did the author tell this story?(4)根據問題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What happened-How the story went-Why the author told the story。
設計意圖:(1)讓學生關注文章體裁,梳理文章的兩條線索,體驗作者的思維過程。(2)通過問題,讓學生根據線索提示對文本進行深度理解,深化主題意義,并梳理文章的結構。
3.解題策略:(1)教師呈現(xiàn)基于語篇分析的解題策略三步驟:①Skim for What the main idea is。②Scanfor How the story goes。③Think about why the authortells the story。并引導學生有效解題。(2)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文章的兩條線索,運用語篇分析法,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完形填空題目中的較難選項,嘗試解決問題。(3)學生討論后,提出未能解決問題,然后由教師引導如何利用線索語境,共同解決問題。(4)教Ng,微觀上總結該完形填空題的考查點(主要考查邏輯思維、推理、詞匯復現(xiàn)等),并從宏觀上歸納完形填空解題策略:完形填空的解題關鍵——語篇理解,即“線索”最重要。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利用語篇線索進行有效解題的能力。
4.課后任務:(1)學生根據故事的兩條線索進行概要寫作。(2)學生需要識記話題詞匯。
設計意圖:(1)強化文本理解,提升概要寫作能力。(2)積累話題詞匯和相關知識點。
三、運用語篇分析教學法的反思
本文基于語篇分析和學情分析,確定了4個相互關聯(lián)的教學目標,并設計了四個層次的教學活動,包括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已知,關聯(lián)主題;關注體裁,提取語篇信息;繪制線索圖,深入理解文本;解題策略指導,遷移運用。各活動之間,條理清晰,層層遞進,體現(xiàn)了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以目標為導向,緊密圍繞新高考和新課標的要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梳理文章結構,滲透解題技巧,積累話題詞匯。整個教學過程倡導合作探究,落實方法技巧,培養(yǎng)綜合能力。
總之,以語篇分析為基礎的完形填空題解題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語篇所傳遞的意義。教師可以依據語篇的主題意義、文體風格和價值取向等,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語篇,把語言學習、解題策略和意義探究融為一體,實現(xiàn)深度學習。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高中英語可視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之一,立項標準號為FⅡKXBl8-352.
(作者單位:福建省柘榮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