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心
認識一個人,最先了解到的是他的名字。認識自己,我們也是從自己的名字開始。
有時名字從家訓(xùn)族譜來,追根溯源我們知道了先祖的故事;有時名字記錄著某些歷史的重要時刻,我們被賦予了時代的使命;有時名字藏著父母對我們、對生活的期盼……
我們從長輩那里懵懵懂懂地接過屬于自己的名字,帶著一份回憶和祝福,成為了現(xiàn)在的自己。
“始生三月而加名,二十冠而字?!比∶謴膩矶际俏覀?nèi)松幸粓雎≈氐膬x式。今天我們來穿越古今,看看中國人是怎么取名字的。
人有了故鄉(xiāng),才有了姓名
最早我們沒有名字,是祖先經(jīng)過漫長流浪到達的最后一站,那里成為了我們的故鄉(xiāng),也成為了我們的姓。
那時也只有族長和貴族有姓氏,普通百姓則以職業(yè)相互稱呼,像“奕秋”“庖丁”。只有當(dāng)一個人為族人做了貢獻,才會分到封地,和屬于自己的姓氏。這樣,祖先的腳步越走越遠,姓氏也就多了起來。
現(xiàn)在,每當(dāng)我們的姓名被喊到時,總感到有種使命在召喚自己,因為不想讓祖先的期盼落空。
名字,是對生的向往
1.名越賤,命越貴
在過去,醫(yī)學(xué)技術(shù)落后,孩子夭折是常有的事,“活下來”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人們給孩子改賤名,名字越賤越好養(yǎng),因為連妖魔鬼怪也會嫌棄這孩子,災(zāi)禍病痛自然遠離他。
魯文公的兒子就叫“惡”,齊田氏的兒子叫“乞”,魏國還有個大臣的兒子叫“司空狗”。就連辛棄疾也叫兒子“鐵柱”,他還曾得意地在《清平樂》中寫道:“看取辛家鐵柱,無災(zāi)無難公卿。”
“貓狗牛驢”比較受歡迎,相傳狗有7條命、貓有9條,牛比較耐苦、驢比較笨。所以那些叫“狗剩”“鐵?!钡暮⒆硬灰獋模鞘歉改笇δ愕膼圩o和親昵。
2.五行改變命運
人們認識了五行以后,開始用這種神秘力量給名字加持,補足命運中的缺失。
“五行改名法”的潮流最早是由宋朝理學(xué)家朱熹掀起的。他們一家上下三代都按這個方法改名,父親朱松屬木,朱熹屬火,兒子朱在屬土。
最執(zhí)著于五行的要屬明太祖朱元璋,他規(guī)定朱家后人改名都要以“五行”為偏旁部首。他自認水名,兒子的名字就要帶“木”字旁,像朱標、朱棣。
朱家后人為了遵守這個家規(guī),造出了不少生僻字,像稷山王朱效鈦、內(nèi)丘王朱效鋰,沒想到還為后來翻譯化學(xué)元素周期表做了貢獻。
不論是賤名還是五行,祖先沒有抱怨過生活,也從未對命運的安排失望過。他們用名字傳遞著希望,換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生不息。
名字,是高于柴米油鹽的品相
1.名字里藏著家風(fēng)
當(dāng)生活變得殷實,人們開始把更多心愿放到名字里。希望孩子健康長壽,就叫去病、彭祖;想求子的就叫大女兒“招娣”;想當(dāng)皇帝的更是直接在名字里加個“帝”字。宋以后特別流行文武、富貴、德祥、昌盛……
老舍先生原名叫舒慶春。他出生七天后便是春節(jié),父母為了慶賀春天到來,就給他取了這個名字。
比較大的家族還會把家風(fēng)家訓(xùn)譜成字輩詩,希望子孫后代不忘根本。
乾隆曾為孔子后裔譜了三十字的字輩詩:
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令德垂維佑欽紹念顯揚
2.名字里藏著詩意
四書五經(jīng)、楚辭唐詩可以說是中國人改名必看的經(jīng)典,隨手一翻就有很多美妙得似音符的名字。
譬如南懷瑾,懷瑾就是他的本名?!毒耪隆焉场分杏幸痪洌骸皯谚砧べ?,窮不知所示?!币馑际敲烙駪咽种校俑F也不失志。
還有民國那一個個美得叫人羨慕的名字,大多都來自《詩經(jīng)》。“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庇谑怯辛肆只找?。她最初是叫“徽音”,當(dāng)時有一位也叫“林徽音”的男子常常發(fā)表詩歌,為了與他區(qū)別開來,于是改叫“徽因”。
又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彼坪酢邦A(yù)言”了屠呦呦靠青蒿素獲諾貝爾獎。
從族譜中來,或從《詩經(jīng)》里來,這些用情至深的名字都藏著父輩的呵護與期盼,或寓意才情美貌,或寓意品德高尚,只為讓我們帶著這樣那樣的美好來到人間。
名字,是時代的印記
1.名字是一種信仰
名字扎堆、“大路化”,不是今天才有的事。
魏晉人鐘愛玄學(xué),“之”可以說是世上最玄乎的字,于是有了王羲之、王獻之、顧愷之、祖沖之、裴松之……
到了南北朝,大家改信佛教,每個人的名字都像僧人的法號,如僧佑、僧智、梵童……
而到了1949年建國,10年內(nèi)有近30萬新生兒改名叫建國。
到了50年代,出現(xiàn)了“衛(wèi)國”“援朝”,朱德的長孫就叫朱援朝。60年代變成了“超英”和“衛(wèi)紅”。2001年冒出了“申奧”和“奧運”這兩個名字,2008年更是有家長用“福娃”給孩子取名。
2.活在當(dāng)下
改革開放后的年輕一代父母,給孩子取名字也特別開放。
他們拋開《詩經(jīng)》,翻開瓊瑤、郭敬明、金庸、古龍,浸淫在各種仙俠游戲和偶像劇中。他們的男孩離不開睿、浩、博、宇、軒,女娃逃不掉悅、玥、蕊、雨、萱。本著文雅獨特的初心,卻事與愿違。
獨特的名字也不是沒有,有姓王名者榮耀的,姓劉名小靈童的,更有竁、赟、彧。
我們是活在當(dāng)下的,都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F(xiàn)在評判這些名字怕是有點過早,或許幾十年后回頭看這些名字,我們會想起每個暑假蹲在電視前守《還珠格格》,想起在宿舍打著電筒偷看金庸。
名字于中國人來說,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代號,它是祖先對我們的祝福,是我們向家族許下的誓詞。它讓我們面對生活時不再孤單。
(源自“物道”)
責(zé)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