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次研究中,簡單分析了新高考對于高中歷史的引導作用,并介紹了新高考下“走班制”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路徑,最后提出了高中歷史“走班制”教學的相關完善建議。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歷史;走班制教學
前言:新高考提出要講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考試納入到高考體系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特長及報考學校要求,自主選擇語數(shù)外之外的其他科目。新高考的提出,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提出更高要求,與以往相比較,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更加復雜,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更加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特別注重創(chuàng)新歷史課堂教學模式。
1. 新高考對高中歷史的引導
新高考要求在學校教育中,要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活動開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比較式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及個體差異,要挖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潛力,促進學生良好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還需要改變以往的觀念,采取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新高考打破了以往高考應試教育的局限,突出了以人文本的觀念,要求學生選擇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學科,而這也意味著高中歷史教師面臨的教學對象都是對本學科感興趣的,同樣的學生之間個體差異會更加突出,所以教師更重要的是激活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2. 新高考下高中歷史“走班制”教學實施路徑
2.1 學生分層
新高考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科,也就是說在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對歷史學科有濃厚興趣的,與此同時教師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之間的差異,有的學生本身是“文科生”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還有的學生是“理科生”,對歷史有興趣,高考選擇歷史科目,面對學生突出的差異,教師要想做好課堂教學活動,就需要開展學生分層工作。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如學生基礎水平、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學生歷史基礎好,學習能力強;B層次的學生基礎一般,學習能力相對比較弱;C層次的學生基礎比較差,學習積極性相對比較高。同時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不同教學方式,以此滿足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2.2 目標分層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還需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并保證每個層次教學目標的合理性,以此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參與到歷史課堂上。分層教學目標的設定,需要與教材中的教學大綱相契合,具體來說A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為歷史知識的綜合應用,要保證A層次學生吃得飽、吃得好;B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及技能,并利用基礎知識來分析解決相關問題;C層次學生需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及概念,并完成課堂訓練基本任務。如在高中歷史必修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單元中,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立不同的整體教學目標:C層次學生需要了解到皇帝制度特點,說出漢朝、唐朝、宋朝、元朝等各個朝代的政治制度,了解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B層次的學生需要掌握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化,并說明選官制度對于社會帶來的影響,闡述古代監(jiān)察體制。A層次的學生需要詳細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特點,并闡述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變特點。
2.3 教學分層
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還需要結合學生層次及教學目標的差異,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活動,以此保證保證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到知識,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信心。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判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情況,并作出相對應調整,便于學生學習。例如在《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一課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多樣化問題,對于C層次的學生要求其說出明清時期的進步思想家,并描述明清時期儒家思想的思想主張;對于B層次學生要求學生指出明清時期的三大思想家,并介紹其思想主張,分析明清時期儒家思想是怎樣促進的?并做出評價;對于A層次學生需要思考明清時期對君主專制批判思想先進于古代民本思想之處,并對比歐洲啟蒙運動,分析明清時期的進步思想與歐洲啟蒙運動的異同點。通過分層次提問、分層次教學,可以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這對于學生學習效果提升有很大幫助。
3. 高中歷史“走班制”教學完善建議
“走班制”教學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在實際中,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開展班級動態(tài)化管理,加強與班主任的溝通,充分了解到學生學習狀況。同時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確保學生更加順利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同時教師在歷史課堂上,要做到教育目標多元化,打破以往的班級界限,培養(yǎng)學生集體觀念,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總結
總而言之,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走班制”教學,不僅能滿足新高考要求,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能顯著提高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成績,強化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要結合“走班制”教學的特點,注重學生、目標、教學活動進行分層,實施針對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歷史素養(yǎng)提升。
參考文獻
[1]吉姿.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課走班制的實踐與思考[J].現(xiàn)代教學,2019(5):11-12.
[2]孫寧.對走班制下課堂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8(3):24.
[3]王彥龍.新高考模式下的課程建設與走班教學管理[J].新教育(海南),2018(28):33-34.
作者簡介:房曉,1991.11月,女,山東省淄博市,碩士研究生,二級教師,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