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滲透德育的方式可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升華道德情感,為學生深入理解語文學習內(nèi)容帶來了有效地幫助。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等,首先闡述了德育教育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性,然后根據(jù)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的措施,旨為小學語文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使德育能夠發(fā)揮出更好地效果,引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使小學語文達到隨風潛入課、育人細無聲的教育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滲透策略
引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應當注重對學生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到日常教學工作中?!蹦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巧妙地將語文教育與德育結(jié)合呢?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小學語文課堂德育工作現(xiàn)狀
(一)缺少合力教育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持久且連續(xù)的教育工作。小學生心理并不成熟,在是非觀念方面還存在嚴重的不足,在他們的價值觀念的形成過程中,如果能夠保證德育教育的連續(xù)性,加強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聯(lián)合,并且在社會上也開展相應的活動,那么會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教師在學校教育孩子要尊敬教師、孝敬父母,讓孩子有一個淺顯的認識,但是如果孩子回到家庭之后稍有不順心就對父母指手畫腳,大哭大鬧,而父母也一味地哄著孩子,這樣的教育行為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因此德育教育一定要注重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lián)合,通過合力來開展有效的教育活動,這樣才能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小學德育教育沒有時效性
常常聽見人們說,一定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學習,因為做人永遠都比學習更重要。這一點有很多家長都明白,作為教師我們也認同這一說法。不過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很多語文教師以及家長過于注重孩子的成績,卻忽視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心理品質(zhì)方面的教育。大家都知道,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深,素質(zhì)教育在全國范圍內(nèi)得到了迅速的推廣。不過很多學校以及家長依舊以學習作為重點,這樣的教育會讓學生誤會只有成績是重要的。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如果忽視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那么很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影響,從而使其產(chǎn)生不良的行為習慣,這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來說是不可取的。作為語文教師和家長,一定不能單純地重視考試分數(shù),而是要對孩子進行全面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使其健康地成長。
二、小學生語文德育教育策略
(一)結(jié)合語文課題滲透德育
課題是教學中的對文章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應利用題眼來揭示課題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條件下,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學的目的能夠?qū)崿F(xiàn)。比如,當學生在學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應將“金色”這一課題抓住,使學生思考為什么魚鉤是金色的,之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了解,對課文中歷史背景有一定的認識,知道課文中的故事梗概。課文講的是一位老班長為了完成指導員的任務,將小病號帶了出去,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慰,用縫衣針做成魚鉤釣魚給他們吃,但是自己卻是吃草根以及吃剩下的魚骨頭。最后,他成功地將任務完成,帶著三個病號離開了草地,但是在最后老班長還是犧牲了。課文表現(xiàn)出了老班長對革命、黨的忠誠,還有他舍己為人的精神。聯(lián)系課題來看,老班長的高尚品質(zhì)體現(xiàn)在了魚鉤上,因此將魚鉤形容為金色也是代表了他的品德精神。通過了解該課題,學生能夠認識到在革命期間,有很多的革命戰(zhàn)士為了獲得革命勝利而犧牲自己,在理解了課文的思想之后,學生能夠為振興中華而產(chǎn)生責任感,并且對革命戰(zhàn)士產(chǎn)生崇敬的情感。教師借助課文的主旨來滲透德育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感悟,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能夠從中理解到更多的含義。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利用關(guān)鍵字眼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二)在語文寫作中滲透德育教學工作
寫作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對社會、自然等方面的認知能力。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寫作對于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要從寫作教學的角度上來進行相應的設計,要讓學生能夠在感受大自然以及社會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另外就是要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讓學生通過對不同素材的閱讀和累積來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力。比如說,教師可以借助母親節(jié)這樣的機會,對學生布置有關(guān)“母愛”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去主動收集相關(guān)的資料,回憶與母親在一起的點滴生活,感受母愛的偉大,這樣便能夠真正地滲透思想德育教育。
(三)美文寄情,傳遞社會正能量
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經(jīng)典之作,寄予了作者濃烈的情感。教師應該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實現(xiàn)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結(jié)論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是我國素質(zhì)教育改革中的重點,因此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以及綜合素質(zhì)也需要得到提高,只有這樣才符合我國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目的。學校應該著重進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還應找到一條妥善的實踐道路,培養(yǎng)小學生德育思想能力,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筆者也希望能夠通過本篇文章的研究來為我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思想滲透貢獻可行的意見。
參考文獻:
[1]郭紓妤.小學語文課堂教育德育滲透探析[N].貴州民族報,2020(B3).
[2]張愛華.讓“德育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盡情綻放[J].小學生,2020(6):88.
[3]黃錫明.隨風潛入課育人細無聲: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淺析[J].新教師,2020(5):39-40.
洪塘鎮(zhèn)中心小學? 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