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40公里
線路狀況:紅軍長征步道保留完整
基本情況:具體路線是從洛凡—觀音巖—秧亞—者王—慶坪—新場—壇坪。1935年4月18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軍團與軍委縱隊后梯隊從者坪渡過北盤江進入貞豐縣后,19日,一軍團第二師及軍委后梯隊分兩路進入冊亨縣境。在冊亨過境行程100多公里,經(jīng)洛凡、者王、慶坪、坡妹4個鄉(xiāng)鎮(zhèn)和15個自然村寨。
推薦理由:冊亨洛凡——壇坪一線現(xiàn)存革命遺址較多,有觀音巖紅軍休整地、央亞紅軍休整地、慶坪紅軍會師地、木耳洞紅軍休整地、慶坪紅巖剿匪戰(zhàn)斗遺址、壇坪紅軍宿營地和紅軍橋、威旁剿匪戰(zhàn)斗遺址7個革命遺址。
冊亨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美麗地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曾被文化部評為“中國布依戲藝術之鄉(xiāng)”和“中國民族文化之鄉(xiāng)”。1935年4月18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軍團與軍委縱隊后梯隊從者坪渡過北盤江進入貞豐縣后,次日,一軍團第二師及軍委后梯隊分兩路進入冊亨縣境。在冊亨經(jīng)洛凡、者王、慶坪、坡妹4個鄉(xiāng)鎮(zhèn)和15個自然村寨,過境行程100多公里。當年紅軍過境冊亨時,看到當?shù)厝藗€個面黃肌瘦,當?shù)弥怯龅綖幕拇蠹叶几F得斷了糧,于是殺掉一頭騾子來救濟貧民。當?shù)匕傩崭卸骷t軍愛民,部分紅軍傷病員也被當?shù)厝罕娏粼诩抑械靡哉{(diào)養(yǎng),由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軍民魚水情。
我們徒步行走的路線便是當年紅軍行進路上的洛凡至壇坪一線,沿途留存著諸多革命遺址,有觀音巖紅軍休整地、秧亞紅軍休整地、慶坪紅軍會師地、木耳洞紅軍休整地、慶坪紅巖剿匪戰(zhàn)斗遺址、壇坪紅軍宿營地和紅軍橋、威旁剿匪戰(zhàn)斗遺址等。一路走來,能親身感受紅軍長征和革命先輩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yè)奮斗的艱辛。
我們選擇從冗渡鎮(zhèn)大寨村蔣家壩“出征”,前往壇坪會師,所需行進的路線長約4公里。出發(fā)時的天氣剛剛好,不冷不熱正適合運動,在這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里,一路風光旖旎,鳥語花香。村寨隱藏在郁郁蔥蔥的森林和田地里,像一顆顆星羅棋布的珍珠,偶爾還可見老房子墻上殘留的紅軍標語。冊亨風景雖好,歷史上卻是人們口中的“蠻荒之地”。百年以來,這里的百姓深受土司和官兵的壓迫,日子過得極為艱難。冊亨當?shù)卦l(fā)生過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1935年5月底,紅一縱隊渡過南盤江進駐冊亨縣壩恩寨。壩恩全村都是布依族,紅軍尊重當?shù)孛褡宓娘L俗習慣,對群眾和藹可親,積極向村民宣傳共產(chǎn)黨的政治主張,不斷提高村民的階級覺悟。同時,還注重做寨老等德高望重者的思想工作,使他們了解紅軍、支援紅軍。紅軍經(jīng)常幫助村民打掃公共場所衛(wèi)生,幫助勞力弱的人家和孤寡老人打柴挑水,借用物件及時歸還原主。與國民黨反動派和當?shù)剀婇y壓榨百姓形成了鮮明對比,得到了當?shù)匕傩盏恼J同和贊頌。紅一縱隊離開壩恩時,和駐地群眾依依難舍,把借用之物還給村民后,還將自己的一些東西分給群眾。其中,為感謝岑章輝家支援紅軍的吃住,紅軍贈送給他一盞馬燈,以后群眾稱這盞燈為“紅軍燈”,一直保存到新中國成立后1984年,廣西龍州紅八軍革命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到當年紅八軍一縱隊活動過的地方搜集文物時,岑章輝捐獻出這盞“紅軍燈”,交給紀念館收藏。
中央紅軍長征途經(jīng)黔西南,行程近2000華里,經(jīng)過7個縣、66個鄉(xiāng)鎮(zhèn)、300多個村寨。進行大小戰(zhàn)斗15次,但沒有一次發(fā)生在冊亨。這段難得的休整路上,紅軍一邊以行動擊破國民黨的謠言,一邊幫助當?shù)氐娜罕?,“紅軍燈”這樣的故事在冊亨還有許多。百姓們愛戴紅軍,紛紛收留傷病的戰(zhàn)士悉心照顧,留下了一段段佳話。
80多年過去,冊亨飛速發(fā)展,昔日的“蠻荒地”也成了旅游的好去處。在我們到達的目的地壇坪村附近就有板其溶洞群以及溫泉。整個洞分為6個室,連成一線。洞中有乳白色半透明的石筍、石柱,或長在地上,或掛在頂端,還有的在水中浮著,在燈光照射下呈玻璃光澤,絢麗多彩。距寒泉洞僅百米之遙有一溫泉。溫泉水溫常年保持在32攝氏度左右,溫泉共有6個泉眼,主泉噴水后形成一個天然水池,池寬5米,長8米,深1米。每年冬季,噴水口霧氣朦朧,縈繞蒸騰。
這里民族風情濃郁,熱情好客的布依族群眾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獨特理解。他們用歌聲舞蹈贊美生活,制作美食享受生活。每年的“四月八”是除了春節(jié)之外最隆重的節(jié)日之一,人們匯集到河邊進行有名的布依族八音坐唱。歌唱得來不易的幸福生活,祈愿明天更加美好。
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紅軍到來帶給了人們希望,而這份對生活的奮斗和不可磨滅的軍民魚水情也將一直流傳在人們心里。(文/孫晉楠 ?責任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