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摘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期刊以及電視等傳播媒介的運用,給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其中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就是紙質媒介行業(yè)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下滑趨勢。這就要求新聞攝影及其編輯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在基于真實內容的基礎上,積極突破,打破傳統(tǒng)新聞攝影與編輯的思維,結合時代需求采用新技術、新思路以及新的策劃方式,以實現(xiàn)編輯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促進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關鍵詞:新聞攝影;敘事;思維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和普遍運用,使人們對新聞的獲取途徑越來越廣泛,智能手機的興起也給新媒體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再加上近幾年來各大社交軟件的熱潮席卷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民眾不再是單純的新聞接收者,也是新聞的傳播者和制造者,這使傳統(tǒng)的新聞發(fā)展陷入了危機,同時也給傳統(tǒng)媒體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和希望。
一、新聞攝影敘事的重要意義
1.1增加新聞本身的視覺沖擊感
新聞本身是一種傳媒物,需要相關的媒體人盡最大的努力,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新聞,從而令新聞更加迷人、更有魅力,更加富有社會影響力。當下是一個讀圖時代,很多的讀者都不具備耐心閱讀的能力,往往是那些圖片能夠喚起很多讀者的閱讀熱情和閱讀活力,這對于全體的閱讀者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并且值得全體的新聞工作者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高度重視,從而令自身的新聞稿能夠取得更大的成效和實效,這對于新聞工作者的意義也同樣重大。
1.2為新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很多的新聞都是文勝于質的,新聞本身無法真正取得外在華美的形象感,從而導致了新聞難以在外形上取勝,也難以使得新聞的生命力取得更大的提升和騰飛,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新聞工作者在給自己的好文章取一個好標題的同時,需要具備好內容,在具備好標題的和好內容的同時,也應該具備相應的圖片,從而令讀者能夠將文字和形象相結合,由此令全體的讀者能夠更好地把握新聞稿,對于新聞的內容和思想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把握和捕捉,這是極為重要的,也是極為必要的。
1.3幫助讀者新聞進行更加深刻的解讀
讀者需要對于新聞報道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理解、體會和把握,因此相關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在自己的工作中加強自身的引導和督導,并且令讀者能夠對于事件的起承轉合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和把握,幫助讀者克服自己不耐煩和焦躁情緒,可以在相對短促的時間內對于事件本身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是一個需要深入反思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全體的新聞工作者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斷地加以理解和認識的問題。
二、新聞攝影敘事及其編輯思維創(chuàng)新構建分析
2.1事件性
新聞攝影敘事及其編輯思維創(chuàng)新構建事件性新聞主要是指具有明顯事物軌跡且新近發(fā)生的新聞,其具有選用的題材具有一定的單一性、重要性以及時效性,于新聞攝影而言,主要考驗的是記者的瞬間編輯才華與功力,同時,在拍攝這類新聞的過程中,一般是按照生活的邏輯或是故事的時間來拍攝事物產(chǎn)生、發(fā)展等一系列過程,在編輯排版過程中,一般是按敘事時間進行表現(xiàn),必要時會將事物的高潮部分進行特寫放大,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敘事視覺,且一般多為全知視覺。從思維運作過程來講,一般更多采用的是內焦點敘事或是限制視角,但是也會隨著受眾以及版面等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且編輯在對某一事件進行編輯時會通過版面語言為之注入主觀態(tài)度,這樣能夠使其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與能動性。通過編輯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夠使得讀者受眾即使不閱讀文字內容,通過圖片信息依舊可以獲取到新聞事件。
2.2非事件性
新聞攝影敘事及其編輯思維創(chuàng)新構建非事件性新聞則主要是指反映的是無大起大落且具有漸進式運動軌跡的事物新聞,其并非以一個獨立事件或突發(fā)事件為中心,更多是由一個以上或者多個事實為主題,并經(jīng)過歸納、綜合、提煉最終形成一個具有鮮明主題的新聞,這類新聞在文字表述上更多考驗的是記者的觀察力以及感悟能力,對于新聞圖像的拍攝亦需要以邏輯思維為導向,形象思維為基礎進行主題提煉與布局,因所用圖像應具有一定的視覺表意效果,對此更需要強化新聞攝影敘事及其編輯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對于這類新聞,從敘述者本身來講,記者應當具備較強的捕捉、觀察新聞信息的能力,從舒適視角來講,一般較多采用的是零度焦點敘事或是全知視覺,但有時候也會采用客觀與限制視角。綜合而言,事件性新聞和非事件性新聞兩者的主要差別在于:事件性新聞更強調突出性與完整性;非事件性新聞則更強調深刻性與完整性,同時由于非事件性新聞更多是歸納總結而成,有時會是由多名作者共同編輯完成。對此,針對于新聞攝影敘事及其編輯思維創(chuàng)新的構建,非事件性新聞應當以文字信息的基本敘述規(guī)律基點,通過客觀視角或是客觀視角等方式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
2.3非事件性新聞攝影敘事模式及其編輯思維創(chuàng)新趨向
非事件性新聞攝影更多注重的是圖片的敘事特點,這種新聞攝影時不會給觀眾跌宕起伏的心理感受,是對某一事實的平緩的記錄描述。這個事件一般不是突發(fā)事件,而是有一定條件背景下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在非事件性新聞攝影時要有鮮明的主題、教育意義、警示意義,又或者其他表現(xiàn)。在對這些圖片文字的編輯同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建議,集思廣益。要求圖片內容具有實效性,準確性。但由于受到社會輿論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一部分編輯工作者在對圖片編輯時不重視創(chuàng)新性的作用,對新聞件中難以把握重點,在發(fā)表個人觀點時人云亦云,沒有自己明確的立場,使得新聞缺乏創(chuàng)新,對新聞行業(yè)的整體關注較少,對新媒體的特點把握不夠全面,缺乏新聞采編中缺乏獨創(chuàng)性。在這種情況下,編輯要敢于發(fā)出聲音,從獨特的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讓新聞信息更加生動明了,大眾更能迅速捕捉到新聞重點。
結語
新聞工作者應該成為一個熱愛工作、富有創(chuàng)新才華的新聞人,從而能夠在完成工作的時候,把更多的創(chuàng)新元素注入到自身的新聞報道中,新聞人應該懂得強大的攝影技術的實效和意義,由此令全體的新聞人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加吸引人的新聞稿件,從而令自己的新聞稿件取得錦上添花的美妙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彥峰.新聞攝影的形象敘事[J].科技傳播,2018,10(15):52-53.
[2]南長森.新聞攝影敘事及其編輯思維創(chuàng)新[J].新聞知識,2005(02):41-42.
[3]顏彩虹.探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chuàng)新路徑[J].傳媒論壇,2019,2(21):41.
作者單位:樂膠網(wǎng)信息技術(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