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語文任務群教學,區(qū)別于原來的練習為綱、課本為綱,它是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貫穿18個任務群。
由此,在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整合課內(nèi)外教學資源,歸納分類?如何有效地組合資源進行高中語文任務群教學?這些都成為當前需要迫切研究、探索、解決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任務群教學”的優(yōu)勢
(一)基于立德樹人大語文觀的專題開發(fā)
專題學習立足語文素養(yǎng)提升,有專門的任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它能夠提供情境氛圍,提供任務導向。專題學習的綜合性的學習模式,使得它的選材內(nèi)容、內(nèi)容框架、資料鏈接、相關背景、活動環(huán)境方式等等都可作為內(nèi)容的選擇。
(二)大情境,大活動,大任務,大觀念
“任務群”教學模式是文化轉型期的融合創(chuàng)新,是大情境、大觀念、大任務下的大活動教學模式。
吳泓最早提出了“選材、序列、轉換、生成、整合、提高”的12字教學過程模式。而這12個字的教學過程模式,是對專題學習的形象概括。
在專題學習中,每個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時間的自由度、目標達成的要求選擇學習資源;教師可以在現(xiàn)有教材的基礎上,確立適合學生學習的有效、高效的模式。
(三)突破傳統(tǒng),視野開闊,格局宏大
任務群教學是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綱的大單元設計,它是在真實的語文生活情境中的將知識用于解決問題、以發(fā)展批評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以及“學會學習”等認知學習的深度學習,體現(xiàn)的是大情境、大任務,視野開闊。
二、以高中語文教材為基礎的“任務群”組合模式
通過對高中語文教材的梳理、分類、篩選、整合,結合“任務群”教學的要求,我們從中能發(fā)現(xiàn)很多有效的組合形式,從而形成經(jīng)驗、技巧,對高中教學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一)構建從單篇,到專題,到項目的模式
我們先以選修教材中的唐詩為例進行探究。
在《唐詩宋詞選讀》(蘇教版)中,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杜甫的《旅夜書懷》《詠懷古跡五首(其三)》,韓愈的《左遷藍關示侄孫湘》,李商隱的《安定城樓》都屬于單篇教學。
單篇教學后,我們可以進行專題歸納。結合“簡要分析幾位詩人仕途受挫后的不同態(tài)度”“幾首詩中景與情的不同的組合方式”“幾首詩歌中虛實手法的體現(xiàn)”“分析詩歌體式(歌行、律詩和絕句)的選擇和運用與詩的關系”等問題,進行探究性的深入學習。
最后進入項目學習,編寫我的唐詩自選集。要求學生選出有典型特征的唐詩,分別注明詩歌作者、派別,并對每首詩歌進行評點,為集子取名。
(二)實現(xiàn)課內(nèi)外古文資源的重組
課內(nèi)外文言文在高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數(shù)量之多,類別之廣,讓我們在教學中處理起來感到棘手。
比如蘇洵、蘇軾、蘇轍和李楨四人的《六國論》觀點不同,自成一家之言。關于《六國論》的教學,就可以采取這種專題學習的模式,設立主題“六國破滅縱橫談”。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置幾個活動。首先策劃活動一:讓四組同學通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來分析四篇《六國論》的觀點、論述層次和邏輯。其次策劃活動二:“我看四人論六國”,為四人代言,闡述各自觀點,探究形成作者不同觀點的原因。最后策劃活動三:總結概括“我的六國論”,收集六國破滅原因的新成果,發(fā)表自己對六國滅亡原因的獨到見解。從而完成對六國滅亡的整體認識。
(三)完善課內(nèi)外散文資源的重組
在散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必修一“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以“鄉(xiāng)關何處”作為任務導向,設置活動。首先策劃活動一:何人不起故園情,讓學生自主閱讀選文,整理已經(jīng)讀過的鄉(xiāng)愁的作品。其次策劃活動二:別意與之誰短長,比較分析四篇文章情感的不同,文學表達上的異同。最后策劃活動三: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用思維導圖,寫出“我心中的家園”。
在活動任務完成后,撰寫作文“我的精神家園”,編制主題閱讀地圖,并指定自己的閱讀計劃。讓任務群教學與閱讀、寫作緊密相連。
(四)追求課內(nèi)外小說資源的重組
必修二“和平的祈禱”專題中肖洛霍夫的《一個人的遭遇》,海因里希伯尓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和必修四“人性在復蘇”專題中《辛德勒名單》進行資源組合,構成任務群主題“和平的祈禱”。
首先策劃活動一:觸摸永遠的傷痛。其次策劃活動二:“展現(xiàn)人性的畫卷”。
最后策劃活動三:奏響和平的旋律。舉辦相關主題的朗誦和演講比賽,最后編制《“戰(zhàn)爭與和平”小說閱讀推薦篇目》。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目標。
(五)遷移課外戲劇資源的重組
高中教材中,涉及到戲劇的只有必修四曹禺的《雷雨》,托馬斯肯尼利的《辛德勒名單》和必修五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王實甫的《長亭送別》四篇。這些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涵蓋了古今中外著名劇作家的經(jīng)典名篇。這些作品在思想性和藝術風格上也呈現(xiàn)出了異彩紛呈的特點,多元而豐富,可以組成任務群學習的模式,并進行活動策劃。
(六)立足相同題材、相同表達技巧的文本重組
在對文本的處理上,我們也可以把相同主題、相同表達技巧的的課文組合在一起,進行歸類、比較、分析,進行任務群教學。
在蘇教版教材中,我們可以把都用借古諷今的手法的文章組合成任務群。通過對單篇文章的解讀,設計活動方案,解讀分析后,歸納總結“詠史懷古”這類作品常用的寫作手法,作品的共同點,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誠然,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能力,充分顧及問題導向、跨文化、自主合作、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等因素,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yǎng)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fā)展的綜合效應,而不是學科知識逐“點”解析、學科技能逐項訓練的簡單線性排列和連接。
任務群的教學,旨在引領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