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艷
摘要:在當前針對學生的基礎教育中越來越重視對于責任教育的強化,因為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應該樹立起責任意識,能夠共同促進這個社會的良性發(fā)展。因此,這個責任意識就需要從小抓起,將責任教育納入小學學科教育系統(tǒng)中,實質(zhì)與教學內(nèi)容充分融合,使學生在日常潛移默化的滲透教學中提升責任意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責任意識;課堂實踐
引言
對于小學生而言,責任意識的界定并沒有那么宏觀和廣闊,首先應該著眼于對于學生對于責任這個詞匯的認知,他們是否明白什么是責任,而在這個階段自己又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結合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給學生進行層層遞進式的教學灌輸,能夠讓學生充分具備責任感。
一、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責任意識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實現(xiàn)基礎教育目標,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加入責任意識教學,實際上是為了實現(xiàn)基礎教育的目標。因此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深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教學方面不應給他們強加各種的應試教育的思想限制,而是應該弘揚和堅持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在此過程中,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責任感作為一種獨立的意識,應該從學生幼年時期就深深地植入和扎根于他們的生活實踐中。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應在責任感的引導下給學生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二)有利于加強學生學習自信,自主完成語文探究
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挫折,例如對于一首古詩沒有背過,今天的閱讀作業(yè)不會做,語文寫作的質(zhì)量不高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是導致學生語文學習信心和興趣下降的原因。因此,在語文教育中更需要給學生建立責任意識,使他們能夠充分地認識到學習就是自己當前這個階段的任務,從而給自己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將眼前的語文學習困境劃分為一個個小問題,然后一個一個地解決,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自信,能夠在責任意識的加持下實現(xiàn)語文自主學習探究。
(三)有利于建立學習進步目標,責任聯(lián)動進取意識
學生在提升自身語文學習能力和成績的過程中,責任意識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建立起一個堅定的學習進步目標。例如,學生今天給自己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是完成故事的背誦,那么就應該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它,而不是拖拖拉拉地學習,最終沒有完成自己既定的語文學習要求,這樣的行為是對學習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因此,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聯(lián)動進取心的能力,能夠向著自己的目標方向進行努力,最終達成結果才是有責任感的表現(xiàn)[1]。
二、小學語文課堂上提升學生責任意識的教學路徑
(一)明確學生自我責任意識,完成語文課堂學習任務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在課程一開始就制定和發(fā)布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目標,然后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完成學習目標才是具有責任感的表現(xiàn)。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一些獎勵機制,例如,在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在學習人教版下冊古詩《靜夜思》時,教師可以說“我們今天看看哪位同學在老師講完就能背誦這首詩,能背過的同學老師給予一個星星貼紙獎勵好不好?”這樣運用學習目標和學習激勵的方式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個承諾。然后使學生能夠更加具有學習積極性和進取心,能在學習中明確自己的責任意識,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就是具有責任意識的表現(xiàn),也是完成與教師之間的學習約定,不僅能夠使學生培養(yǎng)學習責任感,還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競爭意識。
(二)挖掘語文課本教學素材,用事例培養(yǎng)學生責任觀
在責任意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語文課本中挖掘適合進行責任意識教育的內(nèi)容,然后運用其中豐富的事例和語言文字鼓勵學生成為具有責任感的人。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課本《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篇文章時,學生能夠通過了解到周總理少年時期就已經(jīng)樹立起這樣的宏偉愿望,并且能夠以中華崛起為己任,認識地學習奉獻自己的祖國。學生在讀完后也應該以此責任感作為自己的榜樣,然后樹立起強烈的家國責任意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xiàn)的過程中,能夠從我做起,從學習這件事情做起,在充沛的社會責任感的引導下認真學習,將來長大成才后要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發(fā)展貢獻出力量。
(三)升華語文課堂學習感悟,聯(lián)系實際指導責任實踐
在小學語文的每一節(jié)課堂上,教師都應該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講的內(nèi)容進行升華,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之余產(chǎn)生非常深刻和豐富的思想感悟,能夠從課文人物的事跡中明確認識到責任感的內(nèi)涵和價值[2]。從而在生活中指導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首先從學習方面進行觀念的轉變,能夠在學習中更有責任心,更加認真地面對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少年說》一課時,學生通過感受到梁啟超先生對于少年的贊美和期許,深化自己的思想感悟,更為一名在生活中更有責任心的人,尊老愛幼、熱愛學習、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為祖國發(fā)展效力等,通過語文教學能夠充分將責任意識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和思想中。
結束語
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責任觀念的滲透教學,能夠使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夠樹立起責任意識和信念,從而為實踐提供正確地指導,促進責任心的同時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傅翠麗. 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的策略研究[J]. 科技風, 2019, 000(035):73.
[2]李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培養(yǎng)[J]. 讀天下(綜合), 2019, 000(003):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