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玲
顧明遠曾經(jīng)說過:“教育是傳承文化、創(chuàng)造知識、培養(yǎng)人才的社會活動,是人類生存發(fā)展、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徑。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生命教育?!碑斍?,社會正處于轉(zhuǎn)型期,為了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增強生命意識,讓他們學會珍愛生命。
一、與學生平等交流,傳遞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
高中生與小學生、初中生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并且有著自己獨特的評價體系:看到與自己想法相契合的內(nèi)容,他們便會產(chǎn)生志同道合的感覺,愿意接受;看到與自己想法相斥的內(nèi)容,他們會產(chǎn)生排斥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及時與學生互動,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多傳遞一些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采用說教、命令等方式,而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與他們平等交流。
例如,在學習《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節(jié)選)》時,有的學生讀到“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時,表達出不同的看法。這時,教師不應該大聲呵斥,而應該找出說話聲音最大的那個學生,問他:“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呢?”該生回答:“按照馬克思的話,我注定成為不了一個偉大的人,所以我覺得自己活著沒有意義,還不如死了算了。”此時教師應該積極引導:“珍惜生命是人具有價值的前提條件,試想一下,如果你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怎么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呢?只有當你擁有了生命,你才可能成為一名記者,報道新聞,幫助他人;只有當你擁有了生命,你才可能成為一名鐵道工程師,設計鐵路,為人們的出行提供更便捷的條件;只有當你擁有了生命,你才能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所以說,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只有偉大的人才配活著,而是說我們只有擁有生命,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人。”學生聽后才明白自己誤解了這句話的意思。教室里也隨即安靜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引導,幫助他們樹立了正確的生命觀。
二、挖掘教材內(nèi)容,使學生擁有多樣的生命體驗
許多學生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持有許多天真的想法,覺得生命是每個人都有的東西,并沒有多么珍貴。此時,教師應當從教材出發(fā),挖掘其中有關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并采用角色扮演、模擬游戲等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多樣的生命體驗。
例如,在學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jié)選)》時,許多學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覺得作者很啰嗦。為了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作者海倫·凱勒生活的艱難,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給他們的眼睛蒙上黑色布條,讓他們尋找自己小組的同學,直到找齊小組成員為止,限時二十分鐘。最終,只有一個小組完成了任務。在游戲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撞到了桌子,有的學生找錯了成員,他們切實感受到了盲人生活的不易。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問學生:“大家覺得看不見的感覺難受嗎?”學生們紛紛點頭。教師又說道:“所以說海倫·凱勒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寫作,堅持學習,這是多么不容易?。〈蠹叶际墙∪娜?,就更應該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睂W生也改變了之前的想法,覺得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有的學生說:“文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在這個世界上,為什么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句話給我的感觸很深,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感覺后悔。”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增強生命意識,讓他們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