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花
高中生的作文常常出現(xiàn)內(nèi)容雷同、主題相似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慣性思維的影響,學生寫作時沒有找到寫作靈感,只是草草了事。作為教師,我們要帶領(lǐng)學生跳出慣性思維的怪圈,尋找寫作的靈感。下面,筆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
一、帶領(lǐng)學生走進生活
每個高中生的內(nèi)心都懷揣著一個夢想——考入理想的大學。為了實現(xiàn)這一夢想,他們心無旁騖,刻苦學習,學習和考試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為此,他們在家與學校之間來去匆匆,對周遭的一切漠不關(guān)心。要知道,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要做的就是帶領(lǐng)他們走進生活,觀察大自然,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月考之后,學生唉聲嘆氣,怪自己考得不好,怨學??偸强荚?。他們覺得學校生活無聊、無趣、無味。于是,在那個春風駘蕩的午后,我?guī)ьI(lǐng)他們走出教室,讓他們在花前、樹下、石旁站立,欣賞校園的美,尋找寫作的靈感。于是,當天晚自修,我讓他們以“初春的校園”為題寫一篇文章。結(jié)果,他們給我?guī)砹梭@喜。在他們的筆下,校園充滿了生命的氣息,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有的學生寫了形如梔子、色如木蘭、味如蘋果的不知名的小花,使校園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有的學生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嗅覺等諸多角度寫紫藤,將校園中的植物描摹得靈動可愛;有的學生寫紫荊,寫個性張揚的“高興開在哪就開在哪”的紫荊花,寫紫荊花小小的歡喜,再由花及人,點出“歡喜著的,是紫荊,是校園里的萬事萬物,更是我和我的老師們、同學們”??梢?,走進生活,學生就能找到寫作的靈感,寫出來的作文也會更加精彩。
二、幫助學生打開情感世界的大門
好的文章表達的往往都是作者的真情實感,可是高中生常?!盀橘x新詞強說愁”,“惺惺作態(tài)”“無病呻吟”,因此,有人斷言高中生是冷漠無情的。我以為,高中生不是無情無義的,只是他們的情感通道被封閉了、堵塞了。寫作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情感世界是一座礦藏,豐富且復雜,但如果長期封閉,情感是無法傳達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幫助學生打開情感世界的大門。
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到處可見行色匆匆的身影。我曾經(jīng)讓學生以“忙”為話題寫親人們的忙碌身影。與往常的做法不同,這次我要求學生向內(nèi)看,看自己的內(nèi)心,寫出看到親人忙碌后“我”的情感體驗與情感變化。在這次作文訓練中,我最看好的是寫“繼爺爺”的那篇文章。節(jié)選片段:繼爺爺70又6,精神朗朗,午飯給我送來的是白米飯、炒青菜和雞蛋湯??粗矣呀蚪蛴形兜爻灾鴭寢屗蛠淼呐H?、大螃蟹時,我皺起了眉頭,埋怨繼爺爺摳門。但嗅到繼爺爺身上淡淡的農(nóng)藥味后,一股異樣的感受油然而生:小爺爺比繼爺爺年輕10歲,已經(jīng)在安享晚年了;繼爺爺卻任勞任怨,不輟勞作,為村里的農(nóng)戶打農(nóng)藥掙錢,同時還為我做午飯、送午飯,我有什么理由責怪他呢?這篇文章雖然沒有講多么深奧的道理,卻細致地描寫了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敞開的心扉、流動的情感,以及情感變化的過程。
三、組織學生分享交流
在信息化時代,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學生如果只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就會成為井底之蛙、落伍之人。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組織學生交流分享。那么,和誰交流?又分享什么呢?師生交流,必不可少;生生交流,更有必要??紤]到同齡人之間共同語言更多,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鳴,因此,我每周會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組織學生交流、分享。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yǎng)老問題成了社會熱點。前不久,我讓學生就養(yǎng)老的方式、方法進行了交流。在這堂課上,他們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認為居家養(yǎng)老好,因為老人安土重遷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們進入生命的暮年,對子女十分依戀;有的學生覺得去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更現(xiàn)實,因為子女大多是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不能因為老人置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于不顧,而且很多子女缺少專業(yè)護理知識與技能,專職照顧老人的想法不太實際。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漸漸分成了兩個派別,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正反雙方據(jù)理力爭,極有邏輯。不知不覺中,正方的一名學生靈光一閃,提問:“居家養(yǎng)老,去老院養(yǎng)老,各有優(yōu)劣,那有沒有更好的養(yǎng)老方式呢?”一石激起千層浪,他們又想出了更多的養(yǎng)老方式。有的學生提出養(yǎng)老不能僅僅滿足老年人的物質(zhì)需求,更要給他們以精神呵護,要理解、接納、包容、呵護他們。這樣的活動會讓學生有更加開闊的視野,產(chǎn)生更多的寫作靈感。
做到以上三點,學生的思路就會被打開,他們寫出來的作文自然就會內(nèi)容新穎、感情充沛、見解獨到。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