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針對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yè)的教學現(xiàn)狀,以《船舶動力裝置安裝》課程為例,主要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學習者、學校與企業(yè)角色等內容進行分析,探索與實踐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方式,主要包括混合教學模式過程、教學方法及評價體系等。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船舶動力
0? 引言
伴隨著現(xiàn)代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高職教育必將迎來新的變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網絡在線教學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與課程學習相關的視屏、課件、試題等學習內容,使學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進行學習,教師與學生溝通更加方便、快捷,能使教學過程與學生學習實現(xiàn)多元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1? 課程教學內容分析與分解
《船舶動力裝置安裝》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主要根據船舶企業(yè)實際生產工藝文件(包含圖紙),進行全面整理、分析和分類,得出船舶動力裝置安裝典型崗位工作任務和對應的所需技能點,對教學整體框架進行設計,整理、提煉得出適合實際教學所需的具體工作任務,然后進行《船舶動力裝置安裝》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最終完成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
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工作崗位施工標準為依據,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崗位核心能力為出發(fā)點,針對船舶修造企業(yè)輪機鉗工工作崗位中的船舶主輔機、船舶軸系安裝、檢修、維護等工作任務,使學生掌握船舶動力裝置安裝、檢修維護等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識讀動力裝置安裝工藝圖紙、繪制圖紙、鉗工操作、編制船舶動力裝置安裝工藝等技能。
2? 教學環(huán)境分析
2.1 線下教學環(huán)境分析
本課程線下教學環(huán)境主要為多媒體教室和實訓室。在多媒體教室通過ppt投影、音視頻播放設備協(xié)助教師進行課程理論部分講解。本課程實訓場所設置有軸系激光對中儀、模擬軸線工位等設備設施。能整體滿足船舶軸系校中全過程實訓實操,流程及工況還原度接近100%。師生可分組進行實訓,現(xiàn)場可通過具體設備設置來了解相應船舶施工作業(yè)區(qū)精度管理項目及重點和精控要點,實現(xiàn)船舶軸系校中典型工作任務全過程基礎教學。
2.2 線上教學環(huán)境分析
本課程通過學院在線教育平臺建設了配套混合課程。課程在線教學資源形態(tài)主要包括文本、視頻、音頻、圖形、動畫等媒體素材、課程任務載體、典型案例、在線測試考核、企業(yè)生產案例等。通過在線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課程教學更具有現(xiàn)代化、信息化,更好的滿足和實現(xiàn)學生課后線上自學、測驗、師生互動、校際交流和校企共享等方面的需要,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課程整體應用水平。
3? 學習者分析
3.1 學習者開始進行本課程學習前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具備識圖的能力;
具備交流溝通協(xié)作的能力;
具備設計工作方案的能力。
3.2 學習者認知發(fā)展特征分析:
學生通過在課程中對船舶修造企業(yè)輪機鉗工工作崗位中的船舶軸系校中工作任務的學習,逐步掌握船舶軸系校中有關知識和識讀船舶軸系校中工藝圖紙、繪制圖紙、鉗工操作、編制船舶軸系校中工藝等技能。
4? 學校及企業(yè)角色分析
4.1 學校的角色
學校作為課程實施的主體,主要對教學過程的組織安排情況、教學計劃執(zhí)行情況、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控和評價,同時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監(jiān)控。并提供多元化教學空間和條件,幫助學生學習理論課程與掌握實踐技能,最終完成課程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4.2 企業(yè)的角色
企業(yè)主要滿足學生對于本課程要求專業(yè)技能、實踐技能的學習和實訓,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能力和專業(yè)綜合能力。企業(yè)也可派遣技術骨干作為專業(yè)顧問和兼職教師,參與課程建設與教學,將行業(yè)企業(yè)的工作流程與規(guī)范,先進的企業(yè)文化引入教學中。
5?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構建
5.1 混合教學模式過程(圖1)
5.2 混合教學模式及方法
實施以具體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方法和“混合式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導,探索以引導問題為中心,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行啟發(fā)式,討論式、開放式、探究式、實踐式等教學方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與實踐;有效地使用動畫、網絡信息平臺、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虛擬仿真實訓室等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5.2.1 教學模式
實施“混合式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采用學生個人和小組協(xié)作的行動導向教學,經過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全過程,使學生在完整船舶軸系、船舶主機、船舶螺旋槳、船舶舵系、船舶輔機安裝行動中進行思考和學習,達到會學習、會工作,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方法和能力的目的。
5.2.2 教學方法
設計船舶動力裝置安裝典型案例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資源(教學課件、教學圖片、動畫、教學視頻等),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師生共同探討、交流,提煉形成職業(yè)崗位核心能力任務安裝方案,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2.3 教學組織
根據內容需要選擇教學場所,10-15人為1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集體授課、小組分組討論學習,進行交流總結和提高。
5.3 課程評價體系
按照課程教學所要求的不同學習任務和對應的具體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在評價過程中進行過程考核和階段考核相結合;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采用過程考核評價體系主要是對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進行全方位地評價,具體包括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過程考核(60%)與期末的綜合性任務考核(40%)。對每個項目中所要求的工作任務采用教學與考核實時結合的過程考核形式,將考核評價貫穿于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考核過程中重點對項目任務中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況、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等情況進行具體考核。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過程考核的具體方法如下:
5.3.1 組內學生任務分工及執(zhí)行情況進行評價
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學生自評、組內互評、組間相互評價、教師對學生評價等。按照具體工作任務進行考核評價,考核標準和內容結合企業(yè)具體工作崗位考核標準和內容。按照班級總人數(shù)分成若干小組,小組規(guī)模保持在10-15人為1組,小組長需要根據教師下達的具體項目工作任務,對組內成員進行具體分工,并在任務工單中填寫對應人員任務分工,此項內容作為小組內組員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的基礎理論依據。
5.3.2 任務實施過程評價
此項內容重點考核學生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能力。具體包括: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在考核過程中會對小組成員進行隨機抽查,要求其做具體操作演示,并進行講解,同時對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回答。此項考核主要是將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融為一體,重點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和實際操作能力進行考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5.3.3 實訓成果總結評價
學生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匯報,重點考核學生的交流溝通和改進工作方案的綜合能力。
小組成員依次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匯報,主要匯報內容包括: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以及改進方案,并對指導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回答。此項考核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臨場發(fā)揮能力以及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6?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
6.1 課前線上學習
依托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在每個任務學習中,提前發(fā)布課程通知,指導學生進行任務導學,督促學生線上觀看預習視頻、課程課件,進行知識梳理。學生根據具體教學任務的教學設計及教學目標,通過觀看微視頻、課件等相關課程資源的方式完成課前學習過程。
6.2 線下教學
教師按照課前的教學設計安排對學生進行分組,開展具體項目化典型工作任務教學實施。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根據具體工作任務選擇合適的教學場所,比如船舶動力裝置實訓室、輪機綜合實訓室及教學做一體化教室等。教師設置典型任務,根據任務難易程度學生小組協(xié)作學習,對各組實施情況進行實時掌握,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處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整個任務實施過程的積極性,對于小組內學生不能當場解決的問題進行個性化輔導或統(tǒng)一講解,最后要求學生完成任務工單,形成學習成果,實現(xiàn)知識和技能的聯(lián)系和掌握。
6.3 課后知識(技能)鞏固
教學活動結束后,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技能進行檢查和總結,完成任務單元課后作業(yè)及在線測試。針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間交流學習成果,同時學生配合教師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評價,并完成拓展任務。教師批閱學生課后作業(yè)及任務工單,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形成教學反思,在下一輪教學中完善教學設計過程。
參考文獻:
[1]王一紅.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室內設計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湖南包裝,2019,10.
[2]徐桂轉,等.“工程熱力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9,03.
[3]靖娟,熊玲鴻.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的研究與應用[J].科教文匯,2019,06.
————————————
作者簡介:閆佳兵(1985-),男,遼寧葫蘆島人,講師,學士,研究方向為船舶動力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