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妍
摘要:空間裝飾材料是空間形象的直接表達主體,材質屬性不同傳達出的藝術風格迥異,步入新時代后,博物館的裝飾更注重多元化因素,在材料的選擇上不斷創(chuàng)新,大膽挑戰(zhàn),為博物館設計觀念的迅速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結合筆者在博物館展陳設計的工作經驗,重分析探討新型建筑裝飾材料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的運用,以期為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博物館;展陳設計;新型;裝飾材料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內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把裝飾材料的運用作為凸顯展品特質和文化內涵的重要展陳內容。裝飾材料的合理使用,以及良好的設計手法可以對展品起到延伸和輔助說明的作用,把握不同材料材質的特色,再科學、充分、巧妙地加以組合運用,對于烘托展覽的氛圍、重現(xiàn)歷史的情景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良好的設計手法和巧妙的構思,在展品與輔助裝飾性材料之間構建某種獨特的聯(lián)系,可以給人以良好而特殊的體驗,從而在整體上提升整個展覽的文化品位和獨特性。
當下的展陳設計運用了更多的新型材料,如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針織類材質和各類仿真材質等。裝飾材料品種的多樣化與豐富化,為博物館的陳列設計注入鮮活的動力。也為陳列設計人員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以及展示舞臺。
一、新型裝飾材料在現(xiàn)代博物館中的地位
室內展陳空間形象,是通過結構、空間共同展現(xiàn)出來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象,更是各種裝飾材料組合的一種形式語音。從現(xiàn)代博物館對裝飾材料的運用來看,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趨勢,表現(xiàn)出多種手法。特別是在展示空間運用時,多數(shù)都會用裝飾材料塑造各種形式的線、面以及體等空間構成因素,是博物館展陳設計形式語音的主脈絡。
二、博物館展陳設計中新材料運用的原則
(一)器物類展覽中新材料運用的原則
器物類展覽通常會用到木材和石材類的裝飾材料。木材和石材屬于天然型的裝飾材料,具有古樸、大方、莊重的特性,對于反映器物的歷史背景、人文背景具有加分的效果,因此在舉辦器物類展覽中,木材和石材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近些年來,國內外的展覽設計中更加注重木材、石材天然紋理和質感的運用,把紋理美感與器物美感和諧統(tǒng)一起來,將其質感與器物本身的質感結合融洽,并通過多姿多彩的造型設計、平面裝飾,對器物本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木材和石材從材料質感上來說都比較厚重,與器物類的展品有著豐富、天然的潛在聯(lián)系,它們的組合運用可以吸收文物的歷史韻味,同時又用它們身上與生俱來的樸拙襯托出文物的精美細致,恰如其分地反映文物的特質。
(二)書畫類展覽中新材料運用的原則
中國傳統(tǒng)書畫類的展品具有濃郁的人文主義氣息,且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展品本身的質感也比較輕柔,節(jié)奏相對舒緩,因此在裝飾材料的選擇方面應盡量避免厚重感和沉悶的色調,選取那些質地同樣輕柔,并具有人文因素和中國傳統(tǒng)藝術特征的裝飾品更加適合,這些裝飾材料重點用于營造合適的氛圍和意境。例如,壁紙的色彩、圖案和紋理具有廣泛的選擇空間,同時其具有較強的覆蓋力,色彩保持持久,容易更換,可以滿足不同書畫類展品的特殊需要??傮w來說,書畫類展品所用的平面裝飾材料應盡量突出其輕緩的一面,避免裝飾材料過于突兀顯眼,以致讓人心生喧賓奪主之感,同時還應盡可能地營造一種高雅、清凈的氛圍,讓人能夠在欣賞書畫作品的過程中實現(xiàn)情緒、靈感的升華。
(三)科教類展覽中新材料運用的原則
科教類展覽的裝飾材料相對較為中性,對材料的質感沒有特殊要求,同時更加注重參觀者的舒適度感受,而在材料的選擇上應本著易用性、可塑性、靈活性的角度加以選擇,設計理念上應保持一定的現(xiàn)代感。在材料的選擇方面,結合國內外的案例,人工合成的材料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例如塑料制品、金屬制品和玻璃制品。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飾面板、有機玻璃、PVC材料等,金屬類制品包括鋼材、不銹鋼、合金材料等,玻璃制品包括琉璃玻璃、夾絲玻璃、鋼化玻璃。這些材料相對較為廉價,可塑性極強,色彩方面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同時具有較多的現(xiàn)代化元素,因此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從而很好地突出科教這一類展題。在組合運用的過程中,應該把現(xiàn)代和時尚的元素提取出來,并根據展覽的內容加以整合,同時在色彩上盡量避免跳躍感,給人以中庸平和的感覺,起到凸顯主題的效果。
三、博物館展陳設計中新型特色裝飾材料
(一)硅藻泥
這是現(xiàn)代新型的裝飾材料,可以達到理想的裝飾效果。其中硅藻泥的原材料就是硅藻土,有助于降解室內的甲醛氣體,釋放負離子,增加室內空氣的適度,是一種環(huán)保的建筑裝飾材料。同時硅藻泥的粘性材料是無機凝膠,有助于提高空氣的清潔度。與此同時硅藻泥是一種泥質的裝飾材料,不可以燃燒。這種新型材料對于博物館來說,具有防火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可塑造型,各種好看的彩色圖案,進而展現(xiàn)出原始粗糙美感。與此同時具有吸水的功能,對于展品保存來說具有很大的幫助,有助于吸濕保持干燥。
(二)軟膜天花
軟膜天花是一種用聚錄乙烯制成的吊頂材料,密度大,機構緊密,既防水、抗菌、節(jié)能、環(huán)保、又耐高溫,是良好的防火材料,可以配根據燈光亮度搭配出不同色彩,營造夢幻般的世界,它還具有可塑性,易安裝,易隔音等效果,成為博物館展陳設計的新亮點。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國逐漸研發(fā)出新的軟膜天花板,如光面膜、透光膜、啞光面、鯨皮面、金屬面、珠光面、夢幻面、孔狀面、基本膜、玻璃膜、精印膜、鍛面膜等十幾種新型軟膜天花,與此同時還增添軟膜天花的色彩,以及造型設計,利用軟膜天花的良好性能,可很好的渲染博物館空間的藝術氛圍。
(三)鋁板
運用鋁板可以做出豐富多樣的幾何形狀,滿足建筑裝飾的多樣性的需求。在鋁板上進行圖文噴繪可制作UV鋁板硬噴,效果逼真,立體感強,金屬感科技感爆棚。同時鋁板在安裝、后期維修方面都是比較簡單的,有利于減少博物館的維護成本。鋁板具有多種作用,可以減少博物館的清潔費用,不吸灰,普通的灰塵不需要大力,雨水的沖洗就可以恢復干凈,具有很強的自潔性,現(xiàn)代博物館中使用鋁板可以有效的節(jié)約清潔費用;同時具有不可燃性,達到很好的防火作用,滿足消防要求抗氧化作用突出,使用壽命較長等。
(四)藝術漆材料
藝術漆屬于一種非常新穎的墻面裝飾材料。藝術漆是經過高科技技術的處理和加工,秉承著綠色、環(huán)保、藝術、節(jié)約、樸實等發(fā)展理念,同時還具有防水、防火、防塵等功能。藝術漆裝飾材料的紋理多種多樣,與普通的墻面裝飾材料相比,它更受到廣大設計師的推崇和應用。藝術漆的產品分為多種系列,例如,真石漆,其具有大理石的天然質感、光澤和紋理,不僅無輻射危害而且價格低廉;壁紙漆,其屬于一種室內墻壁裝飾的水性涂料,可以有效彌補墻面顏色單一死板、無光澤等多種缺陷,與傳統(tǒng)的墻壁紙相比價格更加低廉、更加環(huán)保,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
(五)掐絲琺瑯字
掐絲琺瑯是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用金屬絲及琺瑯釉色在銅胎上制作,經過多道工序最后燒制打磨而成。經過技術革新的掐絲琺瑯字及掐絲琺瑯畫利用手繪概括、電腦輔助的方式,將文字及圖樣線條激光雕刻在平面介質上,經過工藝美術師手工掐絲、點藍制作后,用強光烘干并用樹脂固定。新工藝可以在任何硬質材質上制作,并且可以制作大幅作品,裝飾性、藝術性、實用性強。
四、博物館展陳設計中新型材料運用案例
結合筆者實際工作中所負責的實例,談一些優(yōu)秀展陳的新材料設計應用。
(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展陳工程
(圖片1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外景) (圖片2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序廳)
雨花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圣地,展陳面積4550平方米,展覽了從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跡、書信手稿和文物史料,空間分為序廳、展廳、長夜星空、緬懷廳、家書廳、尾廳五個主要空間。該項目的設計施工獲得當年度中國建筑裝飾優(yōu)質獎項。該項目設計原則是堅持理念創(chuàng)新,材料創(chuàng)新,力爭在展陳主題、定位、形式和手段上都新的變化,最大限度的把烈士英雄形象展示好,把雨花英烈精神表達好。
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運用了如下新型材料:
1.銹板
根據設計理念,使用長城的概念運用銹板的顏色體現(xiàn)民族脊梁,設計中大量使用銹板制作展板、展墻、柜臺等。銹板的色澤、堅毅、挺直、粗糙的表面效果,襯托展板內容文字的細膩感覺,展示效果非常突出。
2.全息掃描、3D打印
紀念館“日月同輝”圖案是建筑大師楊廷寶先生設計的,本案中也延續(xù)了該設計元素,通過全息掃描技術采集原有“日月同輝”標志數(shù)據,通過3D打印技術大量復制紀念標志,提高制品的一致性及加工效率。準確將建筑設計者的語音與展陳設計語音有機結合。
3.油畫布噴繪裱貼
本案設計了彩噴高仿油畫布代替壁紙進行墻面基礎裱貼,保持了無接縫,手感、觸感及視覺柔軟、溫和的特點,讓觀者在視覺上保存統(tǒng)一無斷點。同時可以結合展覽內容,隨時改變顏色、背景圖案等。
五、展陳設計中未來材料發(fā)展趨勢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裝飾材料,正在應用到現(xiàn)代建筑中。而博物館作為現(xiàn)代建筑中的明珠,在設計裝飾上更應該順勢而為,多種裝飾材料的組合運用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和趨勢。筆者對未來展陳設計材料的發(fā)展有以下推論:
(一)單一材質的裝飾材料將被綜合材質的組合運用取代
根據現(xiàn)代展陳的需要,大量使用同一種材質已經很難充分表現(xiàn)展品的特質,因此越來越多的異類材質、新型材質出現(xiàn)在設計人員的展陳設計大綱中,展覽的設計更加富于創(chuàng)新,更加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和標志性。
(二)人工合成的裝飾材料大量涌現(xiàn)出來
木材、石材和金屬同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以其作為裝修裝飾的主材成本日益高昂,加之其紋樣相對有限,色彩單一,很多設計人員開始考慮使用其他的裝飾材料。根據這一市場需求,國內外眾多企業(yè)研制開發(fā)出了許多人工合成的新型材料,并且在實際的應用當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環(huán)保型裝飾材料日益受到關注
基于保障人體健康和舒適度方面的考慮,許多展陳設計單位都開始選用低放射性石材和綠色環(huán)保型的木質材料,并且在抗菌、防霉變、阻燃等方面采取了特殊工藝進行處理。另外,對油漆、膠質和涂料提出了環(huán)保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作人員和參觀者能夠獲得良好的主觀感受。
參考文獻:
[1]王文麗.當博物館遇上美術展——《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綜合材料繪畫作品展》觀眾調查報告[J]. 文物春秋,2015,(05):62-66.
[2]王靜,劉焱. 文化的物質性呈現(xiàn)——博物館建筑設計中的外墻材料應用[J]. 東南文化,2016,(S1):47-46.
[3]張嬡琳.建筑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性運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16):43.
[4]何放.淺談現(xiàn)代博物館裝飾材料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1(1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