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薇
摘要:現(xiàn)如今,教育教學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的實施,因此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變得更為重要,小學美術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基本陣地也因此而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要求,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符合新時代的發(fā)展形勢和需要,可以完善美術教學的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升。本文從嘗試教學、游戲教學、多媒體教學、欣賞教學四個維度出發(fā),分析了小學美術課堂運用多元化教學策略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多元化教學策略;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49-226
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逐步實施,傳統(tǒng)單一性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xiàn)代課堂的教學要求,無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難以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只能是造成美術課堂教學的低質量和低效率。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主動推動多元化教學策略的實施和應用,使美術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
一、運用嘗試教學方法
受應試教育等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我們的小學生一直接受千篇一律的教育,很少有機會自己嘗試,更難有嘗試的想法,生來膽小、依賴。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嘗試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所以,小學美術教師要主動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因為只有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特殊環(huán)境中,才能積極參與課堂氛圍,大膽嘗試。
以《百變團花》課程為例,本節(jié)課程主要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根據課程內容的要求筆者開展了學生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首先,筆者為學生們介紹一張普通的紙經過學生的折疊和剪裁,可以呈現(xiàn)出一張漂亮的剪紙,通過這個介紹過程,可以讓學生們認識到實踐操作的趣味性。整個實踐過程不僅對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還能鍛煉學生們的手工操作能力。因此,筆者在教材挖掘部分,鼓勵學生嘗試觀察團花剪紙基本制作方法的原理圖和圖案模式。這樣,筆者通過運用嘗試教學方法,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游戲教學法的運用
游戲是學生快樂學習的載體。游戲的開展和實施能夠實現(xiàn)更為靈活的教學指導,讓學生展開更為仔細和深入地觀察,不斷豐富學生的藝術活動體驗,體現(xiàn)教學與游戲相結合的基本特征,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欲望,甚至可以使性格內向的學生變得開朗。游戲方式的設置符合小學生的游戲性特點。如果學生享受這種愉悅的情境,他們就會不知不覺地融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因此,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精心組織游戲的內容和形式并加以合理引導,使學生充分體會美術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彩墨游戲》課教學中,筆者提前備好宣紙,為學生們提供本節(jié)課程所需要的的道具。同時,筆者還利用課前時間將學生們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小組成員劃分好后,筆者正式展開教學。以小組為單位,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知識,促進學生們的學習發(fā)展。在學習過程中,筆者還會播放一些音樂,通過這些音樂來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便于學生們更快速的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在游戲中,筆者還會將教材中涉及到的“吹墨法”進行革新,讓學生們感受到墨水干濕變化的特點,又掌握了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本節(jié)課程的內容比較復雜,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們感到美術學習的壓力,影響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而引入游戲活動后,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不僅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速度,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筆者通過游戲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多媒體教學的運用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因為多媒體技術是一種集形、色、光、聲等于一體的視覺表現(xiàn)形式,這些視覺形象直觀、生動、多樣,能使學生對物體有深刻的印象。然而,多媒體技術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教學方法,只有將兩者巧妙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和優(yōu)化教學效果。所以,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選擇、優(yōu)化、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發(fā)揮開闊學生思維的作用,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比如,在講解《會動的小紙人》時,筆者先利用課前準備時間,通過互聯(lián)網收集下載了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料以及圖片,通過這些圖片來拓展學生們的知識視野,同時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首先,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運用多媒體生動展現(xiàn)反派人物,讓學生認識到紙片人中不同角色的形狀與結構。通過圖片的展示,學生們可以觀察不同動作的人物姿勢,讓學生們直觀了解到制作紙人的過程,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最后,通過展示不同的裝飾文字,為紙人增添各種輔助道具。這樣,筆者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速度。
四、賞析教學法的運用
美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欣賞和理解藝術作品,強調了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的重要性。美術作品欣賞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首先,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從學生對美的理解入手。從理解和欣賞藝術之美的角度出發(fā)。其次,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引導學生理解藝術故事。最后,選擇合適的啟蒙教學方法,將不同的藝術和文化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作品,充分挖掘潛力,拓展思想高度,提高欣賞能力,陶冶藝術情操。
比如,在教授《向日葵》時,筆者同樣先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展示了一組圖片,將梵高的這幅作品直觀展示在學生們面前,隨后,筆者根據《向日葵》這幅畫提出了幾個問題:作品如何用色彩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本幅作品你能從中感受到什么?由淺入深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在介紹背景信息時,要抓住要點。例如,作者的姓名、國家、時間和代表作。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還為學生們準備了一段《至愛梵高》影視片段,通過視頻讓學生們了解梵高的繪畫經歷,了解作品的內涵,并將這幅世界作品推薦給學生課后觀看。
總之,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是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因此,作為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我們必須結合學習實際,促進多種方法的運用,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彭玉瑩.多元化教學在小學美術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155.
[2]徐巧.小學美術教育多元化教學方式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14):175.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