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偉
駱賓王一輩子共留下122首詩,多嗎?一點也不多。陸游有9362首,乾隆有30000多首……但如果說駱賓王的一生,是根絲線;那這些作品,就是被絲線串起來的閃光珍珠。里面有他的精神世界,有他的喜怒哀樂。
我們從他的第一顆珍珠說起。那個時候,他有個公認(rèn)的身份——神童。
神童們的人生結(jié)局,各不相同。
孔融小時候懂得讓梨,后來卻從董卓、袁紹,一直杠到曹操那兒,終于被砍了頭,還禍及滿門。曹沖有驚人智慧,性格還特別好,從曹操的鍘刀下,救出不少人。后來他力挫兄長曹丕、曹植,被曹操選為繼承人??上В麅H僅活到十三歲,就因病醫(yī)治無效而早夭。方仲永,王安石的發(fā)小,童年時才華盡露,把王安石遠遠甩在后面。仲永的父親很驚喜,成天帶著他去顯擺炫耀。等仲永長大,“泯然眾人矣”。
作為因詩出名的神童,駱賓王走的是另一條路。駱賓王,字臨海,浙江義烏人,在世時間:公元619年—687年。詩壇“初唐四杰”之一。
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初唐四杰”對中華詩壇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唐朝以前,很多所謂“詩人”寫出的作品題材狹隘,以艷詩為主。要么空洞,要么蹩腳。如果沒有駱賓王、王勃等人,后來有可能不會出現(xiàn)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巨星璀璨、競相爭輝的大場面。他們在關(guān)鍵節(jié)點上,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說他們是唐朝詩壇先行者、引路人,并不過分。
駱賓王的名字,來源于《易經(jīng)》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意思是,觀仰大國風(fēng)范,適宜追隨君王??陀^說,這名字真的不錯,寄予了家族長輩的厚望。他確實與其他孩子不一樣,那就是他對文字的極佳把握能力,隨口吟出一首《詠鵝》,就流傳千年。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短短18個字,秒殺諸多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的讀書人。充滿童趣,畫面感十足,還易于傳唱,這就是天賦。如此清麗脫俗的詩句,由一個7歲的孩童即興創(chuàng)作,不是奇跡,又是什么?
有誰想過,這個孩子成年后,會是一個疾惡如仇的杠精?他的唯一武器就是文字。如疾風(fēng),如閃電,排山倒海,沖向?qū)κ帧R话闳耸墙^對受不了的。其實,這一切皆有跡可循。
駱賓王9歲時,還寫過一首《玩初月》,于細微之處,更能發(fā)現(xiàn)他的個性和棱角。
忌滿光先缺,乘昏影暫流。
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
這首詩的意思是:月亮啊月亮,你既然能那樣的光明,為什么有時候,會長得像個鉤子一樣彎曲呢?潛臺詞是,我駱賓王要做自己,決不趨炎附勢,曲意逢迎。
本來是天真、溫柔、自然、滿足,卻畫風(fēng)突變,變得鐵血、硬核、堅忍、固執(zhí)。生命的底色,徹底改變。沒人知道原因,也許他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
《詠鵝》《玩初月》兩詩,令駱賓王名震江湖。誰都知道,山東博昌出了個小神童——當(dāng)時,他父親在博昌做官。
小時候的駱賓王,對家族、對政府來說,是“掌中寶”。據(jù)說縣太爺是個老文青,特意命人將這兩首作品刻到縣衙的照壁上。他特別驕傲——我們縣,是有才子的!
駱賓王繼續(xù)蛻變。
他寫過一首著名的送別詩《于易水送人》,寫得極其悲壯。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此詩一看,就特別郁憤。
著名詩人聞一多由此評價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癡心女子打負心漢”。這一點,與東漢末年的神童孔融神似,天賦異稟的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從小到大,駱賓王的率真,從未變過。詠群鵝,他很真;寫彎月,他很真;易水送別,他更是真情爆裂。
可是,真是把雙刃劍。因此性格,他懷才不遇,生活潦倒??v觀他的一生,也曾多次進入官場,卻總是受到排擠。他的仕途,簡單得可憐——
“高宗永徽中,駱23歲,為道王李元慶府屬”(低級顧問,沒級別);“后為奉禮郎”(大型活動會務(wù),專為領(lǐng)導(dǎo)排座次);“歷武功、長安主簿”(隋唐以前,主簿很出風(fēng)頭,權(quán)力很大。隋唐之后,卻只是無足輕重的小吏);“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只能湊湊熱鬧。
駱賓王的仕途,到此結(jié)束。
雖然不堪,但他從來沒有向現(xiàn)實屈服。在侍御史任上,他曾經(jīng)被人誣陷入獄。關(guān)了將近一年,幸遇大赦。為了散心,他申請去邊塞做守衛(wèi)。
時間夠長,足跡夠遠。
初唐很多詩人去了國境線后,創(chuàng)作豐盛。比如陳子昂、蘇味道、崔融、盧照鄰。西域的廣袤與曠達,同樣令駱賓王眼界大開。這期間,他變得尚武進取,寫下不少豪邁的詩句。既有地理視野,又有歷史情懷,也徹底將他從樓臺和市井中解放出來。
這里照錄幾個片斷,僅供大家欣賞。
從軍行
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
不求生入塞,惟當(dāng)死報君。望月有所思
似霜明玉砌,如鏡寫珠胎。
晚色依關(guān)近,邊聲雜吹哀。
帝京篇
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
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
從這里,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血脈僨張、雙目圓睜、青筋炸裂的駱賓王。
更雄壯的還在后面。
65歲的時候,駱賓王干了一件大事,應(yīng)該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事——與徐敬業(yè)一起,反對女皇武則天。在這一時期,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代表作便是那篇傳遍天下的《代李敬業(yè)討武曌檄》。
這一作品,是他后半生的代表作。文章很長,我們只需品味一下里面的名句即可。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p>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p>
——“一抔之土未干,三尺之孤何托?!?/p>
——“包藏禍心,窺竊神器?!?/p>
——“虺蜴為心,豺狼成性?!?/p>
——“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fēng)云變色?!?/p>
像排炮一樣,讓人招架不住。難怪武則天問手下:這么好的人才,為什么沒有為我們所用?
在那次謀反風(fēng)波中,駱賓王幸運地逃脫了。
駱賓王的一生,是個不斷蛻變,卻堅守真我的過程。
50年后,一代詩圣杜甫寫道:
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
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唐中宗李顯是駱賓王的“鐵粉”。公元705年復(fù)位之后,對駱老師念念不忘。他專門下詔,到處尋找駱賓王的文章詩句。后來一數(shù),有好幾百篇。他親自寫序,滿屏溢美之辭。
“富有才情,兼深組織”“磊落瑰麗,靈活之至”。
后來在詩壇上生龍活虎的大詩人,推崇并模仿駱賓王的不少,比如張若虛、王維、高適、元稹、白居易……
馬克吐溫說,真實比虛幻,有時更令人陌生。在生活的種種重壓和挑戰(zhàn)下,駱賓王最終挺住了。這是時至今日,他仍被記住的理由。
他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走得很慢,但一定不要后退!”
責(zé)編:胡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