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羅斯喜劇《戰(zhàn)斗民族養(yǎng)成記》以美國記者阿列克謝的視角,講述他在俄羅斯發(fā)生的搞笑經歷,并展現(xiàn)了戰(zhàn)斗民族的風土人情,里面不乏有精彩幽默的臺詞。本文以俄劇《戰(zhàn)斗民族養(yǎng)成記》中的典型對白為研究語料,基于違反合作原則分析幽默效果是如何產生的。
關鍵詞:違反合作原則;戰(zhàn)斗民族養(yǎng)成記;幽默言語
一、引言
幽默言語是幽默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廣泛存在于日常交際中。作為一種交際形式,幽默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幽默言語的產生與具體語境密不可分,合作原則從理論上為幽默言語的生成提供了一個途徑。俄劇《戰(zhàn)斗民族養(yǎng)成記》講述美國記者阿列克謝被派遣到俄羅斯工作,從下飛機那一刻起搞笑事情接連不斷,詼諧的劇情與俄羅斯文化緊緊相連。本文從語用學角度出發(fā),通過分析《戰(zhàn)斗民族養(yǎng)成記》中違反“合作原則”的臺詞來解讀幽默效果的產生,以此加強對言語幽默的理解、應用能力。
二、合作原則
1967年,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在哈佛大學發(fā)表演講,他提到為保證雙方言語交際的順利進行,交談雙方都需要遵守某些共同原則,提供與交談目的或交談方向相符的信息,使雙方話語彼此配合,互相理解,這就是會話的“合作原則”。
格賴斯將合作原則分為四條準則,分別是數(shù)量準則、質量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每條準則下又包含次準則:
(一)數(shù)量準則:說話者所說的話需涵蓋交談內容應有信息;說話者所說的話不應超出所需交代的信息。
(二)質量準則:說話者要說真實的話;說話者要說有根據(jù)的話。
(三)關系準則:說話者要說與話題相關的話。
(四)方式準則:避免晦澀難懂的話;避免歧義;避免冗長繁瑣;避免毫無條理。
交談雙方若嚴格遵守合作原則,則會促使談話順利進行,這是一種理想化路徑。在實際日常交際中,說話者并不會嚴格遵守合作原則,出于某種原因有意無意違反合作原則,從而需要聽話者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話語的言外之意,幽默現(xiàn)象也是在此產生的。
三、違反合作原則與幽默語言分析
(一)違反數(shù)量原則
數(shù)量準則要求交談雙方應提供滿足交際需求的信息量,恰當?shù)男畔⒘繒孤犜捳咔逦浑H意圖。在實際交談中,說話者往往提供的信息量過多或不足,從而違背數(shù)量準則,產生了幽默效果。
例1:
Рома: Да.(喂?)
Ира: Рома, ты где?(你在哪里?)
Рома: В Москве.(在莫斯科。)
Ира: Очень смышно.(真好笑。)
這是一段Рома與Ира的電話對白。當Ира詢問Рома具體位置時,Рома措辭并未恰如其分,他故意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只是籠統(tǒng)回答了所在城市。顯然,從Ира的答復中可以看到Рома并沒有給到她想聽的信息。過少的信息量與預想的回復形成的反差為劇情發(fā)展增添了幽默感。
(二)違反質量準則
質量準則要求人們說真話,言辭鑿鑿。違反質量準則指的是交際者故意說假話或是缺乏證據(jù)的話,常使用夸張、比喻、諷刺等修辭。當違反這一準則時,有時便會產生幽默語用現(xiàn)象。
例2:
Алекс: Аня, а мы что, мы сейчас поедем на этой машине? А вдруг сейчас кому-то больному помочь нужно?(Аня,我們現(xiàn)在要坐這輛車走嗎?萬一現(xiàn)在有病人要急救呢?)
Аня: Точно. Давай тебе руку словаем, чтобы всё по честному было?(的確。那把你的手弄斷吧?這樣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Алекс: Как?(什么?)
Аня和Алекс在警局被關了一夜,這是二人從警局出來后的對話。當Алекс看到門口停放的急救車,擔心身為醫(yī)生的Аня因送自己而耽誤工作。而Аня要將Алекс的手折斷這一答復明顯違背了質量原則,這句明顯虛假的話。一方面是想讓Алекс放心坐車,另一方面通過夸張的說辭制造了幽默效果,令人忍俊不禁。
(三)違反關系準則
關系準則要求說話要關聯(lián)切題,不能所答非所問。當雙方談及內容答非所問時,這就違反了關系準則。兩個不相關的話題聯(lián)系在一起時,不禁令人費解,以此產生了幽默感。
例3:
Коля: Может отпустим её? Мол, извините, ошибочка вышла, и всё такое.(可以放了她嗎?向她道個歉,就說是誤會之類的話。)
Анатолий: Коля, в соревновании “кто тупее”, ты уверено обходишь Игната.(Коля,在“誰是最蠢的人”比賽中你肯定會贏過伊格納特。)
這段對話產生于下屬Коля和Игнат會錯寡頭Анатолий的意思,誤將Екатерина抓來并偽造綁架的背景下。Анатолий違背了關系準則,他并未正面回復Коля的問題,而是談及“誰是最蠢的人”比賽這種與話題無關的內容??此撇幌嚓P,其實以調侃方式否定了Коля的做法,觀眾不禁捧腹一笑。
(四)違反方式準則
方式準則主張話語要避免歧義和晦澀,相比于其他準則強調說話內容,方式準則強調了說話方式。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交談時常會違反方式準則,即并不會以直接方式表達交際內容,相反會故意使用一些含糊、一語雙關的言語,以此傳達自己真正交際意圖或營造出幽默的氛圍。
例4:
Анатолий: В России говорят: Дареному коню в зубы не смотрят.(在俄羅斯,常說“白給的東西不挑剔”)
Коля: Анатол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а если реально коня подарили? Надо ж посмотреть. Вдруг он больной.(Анатол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如果真的送匹馬呢?還是應當瞧一瞧,萬一是一匹病馬呢?。?/p>
Анатолий: Ты прав. Я так одного барана не проверил, до сих пор мучаюсь.(你說得對。我以前就有一頭羊沒檢查,到現(xiàn)在還后悔呢?。?/p>
這段對話同樣發(fā)生在Анатолий與Коля之間,在Алекс不知在俄羅斯送什么禮物合適,以此向Аня表示歉意的背景下展開?!哀ⅶ学猝学摺敝绷x為羊,也含愚笨之意。Анатолий故意違反方式準則,回答產生了歧義,其真實意圖是借“羊”暗諷柯利亞愚蠢,由此這段對話就產生了意外的幽默效果。
四、總結
結合本文可知,日常交際話語常會通過違反合作原則以產生幽默的表達效果。借助《戰(zhàn)斗民族養(yǎng)成記》中的對白實例分析,意在幫助讀者從語言學角度解析人物臺詞,增強對幽默語言的理解、應用能力,同時加深對俄羅斯文化的認識。
參考文獻:
[1]王小康.合作原則與幽默語言的生成.教育教學論壇[J],2017(12).
[2]閆海英.言語幽默對合作原則的遵守與違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0(1).
[3]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李佳(1996-),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師范大學2018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俄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