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彩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持續(xù)深入,高中歷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發(fā)生變化,教師要順應新課改教學理念加大對學生人文精神關注和培養(yǎng)力度,以此為途徑健全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水平。本文以高中《中外歷史綱要》教學為例,探討了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人文精神;高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策略
近年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受到了各界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教育事業(yè)作為給社會、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要肩負起精神文明建設所賦予的時代使命,做好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工作。高中歷史這門與人文精神具有密切聯系的課程,是培養(yǎng)高中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關注人文精神培養(yǎng)策略有助于學生掌握人文精神內涵,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人文修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歷史教學服務。然而,現階段我國高中歷史教學中尚未充分體現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積極作用,阻礙了學生以及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發(fā)展,鑒于此,探討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策略顯得尤為必要,是當代高中歷史教師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1.增加人文關懷投入,營造和諧師生關系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雙重時期,具有心內極度敏感、思維非常活躍、個性十分突出的特點,行為習慣和思想認識很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在學習過程中有著遠大抱負和強烈自尊心。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面對高中生時,全面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年齡特點等學情,增加課上、課下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投入,用教師的關愛與引導,打開學生心靈大門,使學生可以不抵觸、不拒絕、不敵視教師的親近,而是能夠信任教師,從而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在友善和諧師生關系下,積極配合教師投入到歷史教學中,發(fā)揮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個性、情感等,實現人文精神在歷史課堂的滲透[1]。
例如,在《中外歷史綱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這節(jié)課前,教師通過與學生日常交流談心發(fā)現部分學生存在激進心理,不能客觀辯證的看待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愛國情感濃郁,卻存在著盲目愛國現象,為了讓學生可以正視歷史,樹立起“存在即合理”的思想,教師用自己對不同國家歷史文化、社會格局改進的良好理解以及包容,耳濡目染熏陶學生,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溝通方式用亦師亦友的平等身份與學生溝通,讓學生可以在傾聽中改善激進思想,在表達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歷史觀念,從而可以客觀看待歐洲聯合的目的。過程和影響,理解日本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調整的本質是資本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從而深刻認識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辯證思考西方福利制度的利與弊,從中獲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益的啟示。
2.挖掘教材人文精神,增強課程人文教育
在新課改全面實施背景下,高中歷史現行教材中人文精神內容占據著很大比重,是開展歷史課程人文教育的主要依托[2]。高中歷史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將教材中間的人文精神挖掘出來,作為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介質,在課堂上有意識的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開能健全品格,增強課程人文教育效果。
例如,在《中外歷史綱要》“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fā)展”這節(jié)課上,教師經過教材分析明確世界殖民體系瓦解與新興國家發(fā)展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人類自我關懷、命運的追求和維護、人價值和尊嚴的追求以及維護作為本節(jié)課人文精神滲透點,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從人文精神角度分析真厚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原因,討論以蘇聯為首的新興國家力量迅速發(fā)展壯大并獲取殖民地人民支持的原因,使學生明白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根本原因就是人文的存在,人類精神文化是人類價值與進步的源動力。
3.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奉獻意識
一方面,高中歷史教師要通過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歷史課堂中學習的道德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標準踐行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國家公民意識,自覺承擔起公民的義務以及責任,激發(fā)學生奉獻意識,在充足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需求的人才,引導學生從歷史角度觀察分析生活中的事件、人物,用人文關懷的態(tài)度在社會這個大實踐課堂中運用歷史知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解決更多問題[3]。
另一方面,高中歷史教師要利用突出歷史人文精神主題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形象逼真的歷史情境,豐富學生主觀體驗感受,幫助學生積累人文閱歷,從而激發(fā)學生人文主義共鳴,令學生深刻體會到歷史的沉重。例如,教師可以對教材歷史內容進行適當延伸拓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的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生平事跡或者展示歷史事件發(fā)生背景,便于學生全面理解歷史脈搏,組織學生通過“表演歷史事件”的實踐活動習得歷史真諦,積累人文閱歷。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學過程要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工作,加大民族榮譽感、正確愛國情懷、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滲透,令學生可以自然而然形成先進的人文精神,能夠運用人文精神角度看待歷史事件和現代生活,使學生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轉變學生錯誤的價值觀念,充分發(fā)揮出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的促進作用,強化歷史教育意義,推動高中歷史教育工作的進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素云.淺論高中歷史中人文精神的投射[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9):108,117.
[2]楊月容.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育思路[J].考試周刊,2019(64):145.
[3]焦小飛.高中歷史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底蘊的策略研究[J].情感讀本,2019(26):99.